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17日电(曹丹)9月17日,2025年“国寿小画家”第十五届浙江省少年儿童书画艺术大赛(以下简称“国寿小画家”)省级评选在浙江杭州举行。据悉,今年浙江全省提交电子作品近6万幅。
9月17日,2025年“国寿小画家”省级评选现场。王刚 摄
省级评选是“国寿小画家”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此次活动邀请4位省内权威的书画专家,对11个分赛区报送的500幅书画作品及杭州杨绫子学校选送的30幅书画作品进行评选,最终评选出金奖5名、银奖10名、铜奖20名、百强65名和优秀作品奖400余名。
评选现场,专家们对参赛作品与创意表达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表示,近五年来,“国寿小画家”参赛作品呈现出从“程式化”“同质化”表达转向多元风格并存的积极趋势。“孩子们正逐渐摆脱模式化的创作窠臼,更多从生活体验与自我感知出发进行艺术表达。”
中国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员何涤非认为,艺术实践不仅提升审美与创造力,更深刻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与综合素养。“在成长阶段接触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专注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这些都是面向未来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9月17日,2025年“国寿小画家”省级评选现场。王刚 摄
“书法是一种‘手脑协同’的锻炼,对观察力、审美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何来胜强调书法学习对青少年成长的多元价值。
浙江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画院花鸟画所所长姚晓冬特别“点赞”了几幅充满“观察力”的作品,“美育关乎兴趣与热爱,能为孩子提供情感抒发与创造力表达的平台。‘国寿小画家’连续举办十五届,其延续性、规范性本身即是一种美育的推动和传承。”
专家们注意到,浙江多地正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美育之中,利用AI等先进技术,为学生们打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空间。
譬如,此次“国寿小画家”活动紧扣时代脉搏,设置了“星际冒险·创绘宇宙奇旅”“梦想剧场·创绘成长之路”“未来万象·创绘智慧生活”以及“时光穿梭·创绘历史新影”等主题,引导3周岁至16周岁少年儿童以艺术视角洞察科技演进与社会变迁,用画笔描绘未来图景。
9月17日,2025年“国寿小画家”省级评选现场。王刚 摄
在新时代,科技如何赋能传统美育?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浙江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正为美育注入崭新活力。本届大赛延续往届传统,除传统软硬笔绘画、书法、水墨外,继续设立数字作品门类,并进一步扩大其征集范围与评审权重,呼应了“文化+科技”融合的探索方向。
当水墨丹青与智能代码相遇,本届大赛不仅是一次艺术竞技,更是美育航船驶向未来的启程。
“我们将探索数字化、科技化融合路径,加大数字作品创作普及,将短期赛事与长期培育相结合,让艺术滋养更便捷、更持续。”中国人寿寿险浙江省分公司客户服务管理中心/消费者权益保护部总经理丁镇皓表示,“国寿小画家”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它是一个滋养童心、赋能未来的平台。
丁镇皓说:“我们将拓展社会价值外延,计划将小画家的艺术创作与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更多的时代命题相结合,将优秀作品进行公益义卖或衍生品开发,让孩子的才华成为‘向善的火种’,在实践中种下社会责任感的种子。”
诚然,从传统的艺术熏陶到现代的科技融合,美育的形式在不断创新,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着培养公众对美的感知与创造力。
回首过去十五年,“国寿小画家”活动从早期侧重自然之美、家园之爱,到逐步融入科技想象、城市变迁,再到近年来聚焦未来生活与科技前沿,活动主题始终敏锐捕捉时代发展的律动,持续迭代更新,与少年儿童的成长视野和未来图景同频共振。
在人工智能不断重新定义人类创造边界的时代,艺术教育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美育的本质,是用人类独有的感知力,在技术洪流中锚定精神的坐标,为未来生活注入温度与想象。
丁镇皓表示,“国寿小画家”活动作为浙江美育的重要品牌,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少年儿童搭建启迪心智、放飞梦想、表达“真善美”的艺术舞台,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审美素养的未来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