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写生是训练观察力、培养色彩感知力的绝佳方式。在印象派兴起之前,所有风景画都笼罩在棕褐色调中。直到印象派的出现,户外写生才成为潮流,众多艺术家开始探索自然界的光影色彩如何被视觉感官真实感知。
色彩是户外风景画最具魅力却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色彩需要用心去感受。要创作色彩出众的画作,必须快速扫描场景,并与周边环境进行对比。感知色彩后,需将其转化为颜料。
大地诗情(纽西兰‧北岛)油画 45×60.5cm 1994
去纽西兰的动念是因为台湾一位医生朋友的提议,他已经在奥克兰购屋,并将妻小移民到了纽西兰,对那里赞不绝口。于是,我就画箱、画布飞了十一个小时来到北岛奥克兰,开始几天倒是跟了一个小小的旅行团,以后我就自行租车游历北岛、南岛,共约一个月。
这是纽西兰写生的第一幅,画得狂放不羁,画得笔触飞扬。我回想过去,长期接触的多为水乡稻田之景,第一次面对这种野性原野使我的情绪激动不已,起伏舞动的大地拨动了我内心潜在那分不安与狂野?
——冉茂芹
茶垌渡口(湘西.花垣县)油画 45.5×60.5cm 1988
茶垌位于湖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之处,酉水从此流过下入沅江,是湘西边界早期的繁华之地,当地人颇为自豪地说旧日此地有小南京之称。更令人激赏的是中国极富才名的湘西人作家沈从文青年时在此读过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一度迁此),后来以茶垌为背景写了他的最代表性的中篇小说:「边城」,八十年代,沈从文才从「冷藏库」中被解放出来,小镇的人们方才知道自己也有可骄傲的历史。
小说中描写在茶垌渡口摆渡的爷爷与美丽可爱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小镇跑船的两兄弟都爱上这姑娘,不幸的是:大佬二佬都相继死在沅江湍急的险滩中……
我这幅「渡口」不仅与沈从文笔下的渡口神似,还妙在画中有一正在过江的渡船,而且,而且就有那么?白髮的老船工!简直就是一幅「边城」图画呀!这都是我临塲一笔笔写生而成:秋汛后浑浊的江水,来回不断运载百姓的渡船,还有那个老船工。
有趣的是:那支行进中的船怎么画呀?我是每当船划到那位置就猛看两眼快快画!船走开了就画其他地方。说也奇怪,此画一气呵成,如有神助!
这幅画虽然是写生,却是我的风景画中少见的有文学性、有故事性的作品。还有,我还特别请老船工蒋伯作模特儿画了一幅人像,有趣的是蒋伯说他认识小说中的爷爷,爷爷的渡口在上游两里的地方……旅栈的老闆三哥也说翠翠后来嫁到成都去了,六十年代还囘来过,这些可爱的茶垌人。
——冉茂芹
大山子民(云南‧中甸)油画 38×45cm 2011
世界很大,中国也很大,想去看看,画画的地方真多。等了好多年啊才来到云南。云南以她西双版纳神秘的热带风情而造成美术界的好奇,后来因电影「阿诗玛」我才知道还有白族等许多美丽神奇的少族民族,而后知滇池、知长联、还有洱海、苍山,大理和丽江,再上去西北部的高原就是中甸、三江会流……
这座高山下去不远就是金沙江。这大山之壁竟居住著不少康巴藏人,他们在此建庙建塔,在河沟耕种,在山坡放牧,藏屋群集于大山之下,与大山一体,世世代代。
我画这山这村、这牛群,要以这小小画幅为大山子民献上赞礼。
——冉茂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