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夸中国了,但这次我们真接不住啊!
创始人
2025-09-16 11:33:20
0

您没看错,特朗普又夸中国了。

这次的理由,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想到。

他最近称:美国上市的公司,不应再被强制要求披露季度报告,可代之以半年报。

为什么?

特朗普的理由是:这将节省成本,并使管理人员能够专注于妥善运营公司。你听过这样的说法吗:“中国对公司管理有着50到100年的眼光,而我们却按季度运营公司???”

三个大问号。

然后是特朗普最后的感叹,“ 这可不妙!!!”

又是三个感叹号!

羡慕中带着一丝焦虑,焦虑中又透出一些不服。

不过,这种羡慕,我们真有点接不住啊。

我看到,很多美国网友也纷纷提醒特朗普,其实在上市公司上,中国和美国一样,都要求披露季报。

只是,有一点确实是:中国政府是全世界最具有长远眼光的政府,五年规划,远景规划,在很多西方人眼中,这正是中国体制相对于美国体制的巨大优势之一。

想来,这一点对特朗普刺激太强烈了。所以,一拍脑袋,就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肯定不披露季报了。

你看,人一旦陷入某种情绪,连事实都成了可选项。

当然,我们不要怀疑的一点,特朗普快人快语,说过中国很多坏话,甩锅更是不少;但在很多方面,他确实很羡慕中国,一再表示要学习中国好榜样。

比如,他不止一次羡慕中国高铁。

他说,“中国高铁快得令人难以置信,舒适得令人难以置信,没有任何缺点。而我们美国没有任何类似的东西。”

前几天,他的政治盟友柯克被枪杀,他羡慕中国的司法效率。

他说,他希望枪杀柯克的凶手立刻被判死刑,“在中国,他们能够做到快速审判,他们不会为这种事等上6年”。

更别提,不久前中国的胜利日大阅兵,更让特朗普看得艳羡不已

他不住口地夸赞:“这是一个美丽的庆祝,我认为让人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他们希望我在看,而我确实在看……”

不得不说,特朗普感触很深啊。

有时候,羡慕是一座桥,连自己都未必知道通向了哪一道岸。

回到上市公司季报还是半年报,特朗普说的有道理吗?

我看到,对于上市公司该不该披露季报,美国商界一直存在看法。

巴菲特马斯克等商界领袖,都对季度的合理性提出过质疑。

2018年,巴菲特和摩根大通CEO戴蒙,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篇评论中就说:根据我们的经验,季度业绩指引往往导致公司过度关注短期利润,而忽视长期战略、增长与可持续性。

欧盟英国,上市公司一般就披露半年报和年报。

但我们也要看到,反方辩手,也有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这样的政要,认为纠缠季报和半年报,完全没有道理。

萨默斯曾在《金融时报》上刊文就说,取消季报的支持者虽然很多,但理由并不成立,因为即使取消了季报,也不会阻止企业短视,反而可能增加对投资者的不透明度。

我看到,也有一些美国投资者认为,取消季报,表面看,当然有好处,但对投资者来说,这真不是一件好事,这将使上市公司更容易进行欺诈,让调查更难发现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啊特朗普,你虽然很羡慕中国,但第一,中国上市公司还真有季报;第二,你未必真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真相,有时候像个迷宫,走得太急,反而容易闯进别人的房间。

最后,怎么看?

还是粗浅三点吧。

第一,我们要将特朗普当做一个网红。

我总觉得,特朗普是美国总统不假,但我们更要首先把他当做一个超级网红。

比如,他说过,英特尔CEO陈立武必须辞职,但两人见了一面,就没有下文了。

我们能当真?

他还说,他要去俄罗斯阿拉斯加普京会面!

我们能当真?

所以,有些话,应该特朗普就是随口说说而已,他每天各种指点江山。但能打败特朗普的,肯定是第二天的特朗普,我们真别太当真。

短期主义与长期主义的辩证关系,往往不在于报表的频率,而在于治理的视野。

第二,特朗普确实很羡慕中国。

这一点,确凿无疑。

前面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一桩桩一件一件啊。

从中国高铁到中国司法效率,再到中国盛大威武的阅兵式,都给特朗普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中国政府的长远战略眼光,更让特朗普感慨良多。

以至于把不属于中国的事情,都归到了中国头上,然后批评美国,你怎么能这样?

我说接不住,是指这个细节。不属于我们的事情,我们更要当心啊。

真相与误解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薄纱。羡慕的另一面,或许就是更深的误读。

第三,还是欢迎特朗普实地来看看吧。

我们中国人常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胜似百闻。

完全我个人的角度,不代表任何机构,还是欢迎特朗普来中国走走看看,他就能看到一个最真实的中国,一个聚精会神谋发展的中国,一个既不是“即将崩溃”也不是“威胁美国和世界”的中国。

欢迎特朗普来,也欢迎哪怕有误解有分歧,但至少还有正确辨别力的外国朋友,都来中国看看。

还是我之前说过的,过去40多年,我们环顾这个世界,有比中国更遵守国际规则的大国吗?有比中国更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大国吗?有比中国更珍爱和平、更重视发展的大国吗?

答案,就两个字,我们可以大声说出来:没有!

多走走看看,自然就对中国更加了解了。中国和美国,还是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相互理解,是打破偏见的第一步;实地观察,是接近真相的最佳路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孙颖莎、王曼昱将免试攻读清华大... 9月16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对清华大学2026年社会科学学院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
国金证券:A股第三轮重估渐近给... 【国金证券:A股第三轮重估渐近,给出投资建议与方向】9月16日消息,国金证券称,9月初A股曾小幅调整...
济南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主要降雨... 济南市气象台于2025年9月16日9时0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预计16日下午到夜间,平阴、长清、南...
高中生散步时校服突发自燃?竟是... 近日,湖北武汉一名17岁高中生小韩(化名)在校园内遭遇了惊险一幕,小韩正和同学在校园里散步时,口袋里...
涉毒艺人苏永康开演唱会?网友举... 近日,“涉毒艺人苏永康将在温州举办演唱会”一事引发关注。 9月16日,小编搜索大麦App发现,已无法...
老朋友上任后首访中国,先到北京... 今天我们来探讨刚刚结束的新加坡陈振声防长访华之旅,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外交活动,更是新加坡与中国之间加...
韩俊再次强调:严禁退休干部到农... 大豆自给率比202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水产品总产量...
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 其实这是一个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的问题,中国的封建王朝超不过三百年,绝非巧合。 与中国相比,古代的西方王...
原创 清... 在阅读这篇文章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不仅能便捷地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更丰富的参与感。感谢...
原创 民... 好的,我会保持原文的意思和字数差不多,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来丰富内容。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