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转向乡土,艺术也开始追求“土味”?
创始人
2025-09-15 05:08:06
0

近几年,“乡土情结”似乎已经从心照不宣的怀念转变为开诚布公的向往,无论是短视频、综艺、旅行还是艺术,对乡村的描述越来越多样、坦荡与自然。而这种怀旧情绪混杂着对田园牧歌般“躺平”生活的渴望,或许已凝聚为一种典型的时代集体情绪。

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学生时代课本上“逆城市化”理论照进现实——当城市生活的密度与强度达到极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回归二三线城市乃至乡村小镇;也可能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更加渴望精神世界的滋养从而展开的回溯与探索。

艺术在浮梁-马岩松《大地之灯》;摄影:田方方

Via 公众号@艺术在浮梁

历史总是有迹可循,在互联网中日本是常常被提及的类比对象,无论是经济、生活还是艺术中以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为代表的“地方创生与艺术”思潮,都诞生在相似的时代背景下。类比至国内,也不难发现中国乡村也陆续涌现属于自己的艺术实践:从“艺术在浮梁”到“滇池风土艺术季”,从“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到“关中忙罢艺术节”……这些艺术乡建项目正在重新定义乡村的价值,也为逆城市化潮流提供了文化注脚。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Via Echigo-Tsumari Art Field

而这些外来艺术家是否做到真正盘活本地文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又是怎样做到的?BranD No.79《可持续地方设计》邀请了“滇池风土艺术季”的主策划人丁枫、“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与“艺术在浮梁”的主策划人孙倩,以及“关中忙罢艺术节”的主策划人武小川分享了对“乡村”艺术节看法与经验。

Q1

在前期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中,你会特别留意哪些方面的信息?艺术的“发生地”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丁枫

在调研之初,我非常关注滇池周边以及昆明的自然文化遗产,以及自2016年以来滇池和周边城市的空间整治、水质治理等方面的信息,这让我们确立了一个非常鲜明的活动宗旨。我们在空间上主要围绕滇池周边,同时紧扣活动主题“家园与未来”,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思考我们如何能够在滇池周边更好地生活,可持续地与自然相处。因此我们选择了两大类的驻地与展览点:滇池边的传统村落与湿地公园。

滇池风土艺术季主视觉海报

Via 丁枫

我们选择的三个村子代表了滇池周边传统村落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面向,比如现改名为“卧龙村”的乌龙村,村民搬迁后,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依旧有村民驻守的海晏村是滇池周边唯一一个有保护身份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但是由于滇池禁捕,村民也在慢慢地转向发展旅游业,所以海晏村是一个处于剧烈变化中的村子,也因其紧邻滇池,所以它受到滇池保护条例最严格的控制。离滇池较远的石城村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村子也要发展自身,所以也在思考未来发展的走向。这三个村子是非常典型的。另外,我们还选了几个湿地公园,滇池边的几十个湿地公园其实是过去30年中滇池水治理的成果,游客可能不会意识到这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湿地环境。另外一处就是大观公园,作为滇池边重要的文化景观,它和村落、湿地公园一起向人们传达滇池周边自然文化遗产的丰富度与重要性、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正面临的问题。

滇池风土艺术季-张颖《15°KUN》

Via 丁枫

孙倩

在前期的实地考察和调研需要留意各方的信息。所谓“不同的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地方所积淀形成的独特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我们会立足于他者视角,也会随时切换到

本地的立场。我们比较看重在本地人看来是某种“灯下黑”的习以为常,因为这些可能是激发外来者新鲜感的灵感。在广东,尤其是广东乡村,人们对“资源”是极为看重的,因为这往往是价值观、节奏感、自信心的载体。这些载体也必然成为强烈的文化表征符号。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 主海报

Via 孙倩

在大地艺术节的视野里,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艺术发生地”。大到整个艺术节的举办区域,小到每个艺术项目的具体场地,都遵从因地制宜、按需筹划、因实际场域情况而设计、自然结合顺势呈现等基本原则。顺利“落地”和开展艺术节的关键,主要看举办地的眼光、理解力、决心和应用力。艺术节只会去有主动意愿的地方,并不是我们选择去哪儿就去哪儿举办;而是哪里需要艺术节,我们就去哪儿。每个举办地的艺术节,都独属于当地,因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策划,而文化背景、叙事逻辑、呈现空间都是变量。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季-马岩松《无忧屋》;摄影:田方方

Via 孙倩

武小川

2018年,我们引领学生深入鄠邑区(户县)考察当地的农民画,希望通过研究主题、图像、形式、组织行动等方面探讨艺术与社会的联系。户县农民画的发展与西安美术学院有着深厚的连接,重新认识和研究是对学院传统的重要继承。通过这次调研,学生能够理解艺术创作与社会的构建关系。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对当地的非遗及民间文艺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随后,我与学生前往一个没有传统束缚、便于开展艺术实践的地带——蔡家坡村。该村落的人口接近三千,地域辽阔,背倚终南山,关中环线贯穿其中,交通便利。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乡村空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蔡家坡8号公路风景 ©关中艺术合作社

Via 武小川

我认为艺术的“发源地”既关键,又非关键。文化可能源自传统的继承与演进,但更为关键的是艺术家个人实践中的独特体验、内在意志以及对艺术语言的掌握,强烈的表达欲望同样不可或缺。外部环境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影响创作实践的气息。如终南山的乡村环境,鄠邑区(户县)的历史遗迹,以及北方典型的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都会在深入的田野调研后,反映在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和文化研究者的实践思考中。发源地的文化特质,实际上是艺术家发现、激活和创造出来的。

第二届忙罢节海报©关中艺术合作社

Via 武小川

Q2

艺术家通过驻地创作参与到乡村建设与振兴中。在邀请参展艺术家上,你有什么考量?

丁枫

我们邀请艺术家时会考虑三个方面。第一是会更多地选择云南本土的艺术家。云南是一个艺术生活非常丰富的地方,很多艺术家都在这里创作、生活,我们非常希望通过艺术季来挖掘本地的艺术力量。第二是会选择国外的艺术家。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且在近百年的现代化过程中,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通道。而这个选择符合昆明作为一个国际性城市的未来发展定位。第三是会邀请年轻艺术家。艺术季的主题是“家园与未来”,所以希望看到更多年轻艺术家的身影。我们还专门为大学生设置了“大学生花园建造节”,来自全国8所院校共150位师生参与其中,希望能通过这个公共艺术活动和本土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一起策划与当地直接相关的公共艺术活动。

滇池风土艺术季-丁乙:《亭》;摄影:颜涛

Via 丁枫

孙倩

我们不常用“驻地创作”,因为它是一个有特定定义和指向的词。大地艺术节上的创作,我们会很直接地称之为“在地创作”,也就是为地方而创作。艺术家必须先到达当地,在当地停留,并开展调研、创作、制作等工作。他们对当地的了解、阐释和传播;他们与当地人的接触、合作;他们留给当地的艺术作品等,将和艺术节团队的工作一起,成为参与当地建设与振兴的组成部分。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季-黄河山《浮出水面》 ;摄影:岛影工作室

Via 孙倩

在艺术家的选择方面,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艺术家是否充分了解并认同大地艺术节的理念和工作方式;也要从策展的角度考虑,是否有合适的场域和命题让艺术家去创作同时,艺术家身份的考量也很重要。本地艺术家是我们主要选择的群体,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为例,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广府文化圈、粤港澳大湾区等或地理、或文化、或经济的范畴,本地艺术家应该更具发言权,也希望经由艺术节能让外界充分地看到本地力量。至于国内其他地方的艺术家,则侧重于考量其是否具有突出的文化交流和艺术表现能力,是否愿意到现场考察、调研和创作。此外,海外艺术家的参与比重逐渐提高,在地化创作的要求势必会为他们带来观察与对话的机会。让南海被世界看到,是我们的期许。艺术节也十分欢迎青年艺术家,我们希望获得年轻的力量。一些非传统、非职业的艺术创造者,如设计师、建筑师、音乐人、舞蹈家、作家、文化学者,甚至媒体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大地艺术节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艺术圈的艺术,它更注重社会性的现实意义与跨领域的复合创作。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季-《月亮的眼泪》;摄影:田方方

Via 孙倩&Echigo-Tsumari Art Field

武小川

艺术家是艺术节的核心。“关中忙罢艺术节”是“呼朋唤友式”的艺术活动,旨在召唤有志于乡村建设的艺术家,因此,“有志于此”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关中忙罢艺术节”有其独特的艺术实践方法论,即以社会性建筑、社会性艺术、社会设计为基本实践手段。无论是空间营建、乡村设计、艺术实践还是社区艺术,都建立在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作出与地方文化、特定场所、区域环境紧密相连的作品。因此,我们邀请的都是愿意投身于田野考察的艺术家,这是基本原则。

关中忙罢艺术节-重回现场——陕西摄影群体麦客专题展

©关中艺术合作社

Via 武小川

再者,艺术节展示了区域文化发展。我们每年都会邀请一定比例的本地艺术家及本地院校的青年师生参与。我认为地方文化精英、当地群众的参与,对艺术节能够长期扎根乡村并持续产生影响力至关重要。

此外,考虑到艺术节的院校背景,我们每年都会邀请不同院校的团队和文化机构。这些团队不仅具备扎实的实践基础,还能提供多元视角和创新方法。艺术节在青年学生能力培养、社会关怀引导以及团队协作锻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中忙罢艺术节-《树屋》谷德昊 ©关中艺术合作社

Via 武小川

Q3

如何通过艺术节让本地村民和外来的参观者意识到在地文化的美,从而建立起文化自信?

丁枫

我觉得这次艺术季的一百多件作品都和滇池边产生了强烈的连接,因为每件作品都表达了创作者对于活动宗旨与地方的思考,灵感都来自当地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把村里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废弃水磨坊改建成村史馆。云南艺术学院的邹洲老师基于他的团队多年来对海晏村的研究,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村史展览。村民都非常愿意来看,其中有位老人家每天都会自愿到村史馆进行一些表演和讲述,这让我们感觉到他们非常喜欢谈论村子的历史,这个作品也成为村民共同记忆的载体。

滇池风土艺术季-良亮人:《艺海晏·境花园》;摄影:大越无心

Via 丁枫

我们还举办了一个“为村民做小设计”的公共活动,由艺术家和设计师直接与村民合作,为他们做一些小的创意设计,比如为卖豌豆粉的食品店设计一套桌布和招牌,与村民共建小花园等。这些具有高度参与感的项目很受村民欢迎,他们也从中找到了对村落的热爱。此外,我觉得后期管理也需要村民的共同参与,特别是那些位于私人院落的作品,就更需要村民的支持了。艺术季的成果需要切实地转化成村民的共同资产,才能得到保护,发挥更大的公共效益。

滇池风土艺术季-部分艺术作品

Via BranD

孙倩

美的定义,或许是人类的终极讨论之一。但在艺术节里,美应该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舒适感,或者说我们提倡简单的美好。当地人内心的舒适,首先应该源自被尊重。艺术节将对人的尊重放在首位,我们邀请大量的本地人参与创作和相关工作,志愿者团队都是本地人。本地人是艺术节的主人翁,只有他们的热爱才能决定这个艺术节的生命力。他们自带情感联系,也许普通话不是很好、表达能力没有很强,甚至腼腆羞涩,但他们的热情和笑容就是最好的交流工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结合本地的文化和历史,为游客观众讲述一个当代艺术作品,完全有别于传统美术馆、博物馆里的专业讲解员,在生动和质朴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对文化的自信和对生活火热的追求。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蒲公英

Via 孙倩

艺术节是为本地而创的,所以本地人是艺术节的主角,其次才是外来的游客观众。一味地以城市人群为立场,而忽视本地的需求,这不符合大地艺术节的宗旨。因此,我们有一个原则,就是“利他”。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要关心到本地居民和村民的利益,无论是精神层面上的自信提升,还是物质层面上的收入增加。过程中最艰难的是让他们看到希望,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一个逐渐积累的成果。都市艺术工作者来到村里,基本都要遵循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标准,与我们一起成为服务者。这种构建齐观等量、创造文化平等的主张,将为我们赢得本地。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TANGO 《茶之鹭》 摄影张静

Via 孙倩

武小川

“关中忙罢艺术节”巧妙地融合了乡村文化与当代艺术,通过终南戏剧节、生态艺术项目和社区艺术项目成功举办了120场艺术活动,让村民和游客在宏伟的自然乡村背景下,深刻体验到当代艺术的魅力。这种创新的融合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为本土文化提供了新的展示渠道。同时,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得到提升,村民与外来游客对传统文化、乡村文明和创新文化形成共同价值认同,为建立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中忙罢艺术节-蔡家坡村村口砖雕©关中艺术合作社

Via 武小川

通过“50×50家庭美术馆”等项目,美院的师生与村民携手进行艺术实践,村民的实际需求在艺术家的协助下得以实现,还促进了家庭民宿、农家乐等副业的发展,从而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也吸引了政府的投资,“美丽乡村连片打造”等政府专项计划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污水改造、旱厕改造、天然气入户、道路修缮以及文化空间建设,使得乡村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蔡家坡村景©关中艺术合作社

Via 武小川

终南戏剧节和民俗影展生动地展示了关中地区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色,除了让外来者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还强化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提升其文化自信。我们通过艺术激活了传统节庆,如“忙罢会”。艺术节展示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果,还推动了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利用现代艺术形式重新诠释传统文化,赋予其新时代的生命力。此外,艺术节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背景和区域的人们进行交流与互动,激发更强烈的文化生命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本篇采访来源于

BranD No.79《可持续地方设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茶... 茶叶蛋到底怎么做?教你详细做法,简单易学,又香又入味,特好吃 鸡蛋我们经常吃,尤其是茶叶蛋,几乎人人...
原创 韩... 唐代的古诗文无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在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在宋代等历史时期,也留...
“后陈经验”的文化密码 《之江新语》有一观点:基层矛盾要用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若要找这样的典型,“后陈经验”是个有代表性的...
原创 太... 在太平天国的失败之后,社会上各种传闻纷纷涌现,然而有一位将领却始终保持低调,过着平静的生活,宛如一个...
田野与社会的交响:社会史研究如... 我曾将国内的当代社会史研究比喻为一座绚丽多彩的百花园,除了想说明这个领域虽然总体上规模不大但是门派较...
广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洞穴遗址... 原标题:广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洞穴遗址专项调查有新成果 南宁区域新发现17处洞穴遗址 6月17日,广...
河南8座古城,形状各不相同?航...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面积约16.7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十七位。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
原创 漠... 广义的漠北草原,包含了今天的内外蒙古地区,这片土地在历史上一直由游牧民族为主。从中原王朝的秦汉时代至...
原创 美...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挚地邀请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这样您就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我们发布的新文章。同时,...
原创 建... 声明: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资料整理撰写,文末附有相关文献来源及截图,敬请知悉。 --- 廖汉生的早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