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听到 “数学家传记” 就皱眉头,觉得肯定满页都是看不懂的公式,或是像课本一样干巴巴地讲 “某某做了什么贡献”,那《文逾九章:吴文俊》绝对会颠覆你的想法 —— 它就像一位会讲故事的老师,把数学大师吴文俊的一生,讲得比武侠小说还吸引人,是特别适合我们青少年读的科普好书。
先别急着担心 “吴文俊是谁?他的数学我肯定听不懂”。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把 “科学家” 从 “神坛” 拉到了我们身边。你能想象吗?这位后来在国际数学界掀起 “拓扑地震” 的大院士,初中时居然因为躲避战火逃难,数学考试拿过零分!和我们一样,他大学毕业时写的文章,也被专家说 “杀鸡焉用牛刀”;刚研究数学时,为了解一道难题,也会连着好几天熬夜算题。这些 “不完美” 的小插曲,一下子就让吴文俊变得像我们身边努力的学长,而不是遥不可及的 “天才”。
更有意思的是,书里还写了很多吴文俊的 “反差萌” 日常:他是个十足的 “武侠迷”,会为小说里的江湖恩怨拍桌子叫好;80 多岁还像年轻人一样追夜场电影,甚至在电影院门口等退票;明明是搞高深数学的,却敢骑上大象鼻子上,笑得像个孩子。这些细节一点都不 “学术”,却让我们看清了:原来伟大的科学家,首先是个热爱生活的普通人 —— 他和我们一样有爱好,一样会开心、会坚持,这样的形象,比课本上的名字亲切多了。
当然,作为科普书,它也没丢 “干货”,还把难懂的数学知识讲得特别明白。比如吴文俊最牛的 “拓扑学研究”,书里不用复杂公式,只说这是一场 “拓扑地震”—— 就像我们玩积木时,不管怎么搭、怎么变形,有些核心规律不会变,吴文俊就是找到这个 “不变规律” 的人,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研究方向。还有他开创的 “数学机械化”,听起来超难?其实就是让机器像人一样 “算数学题”,现在我们用的人工智能,背后就有这个研究的影子!你看,原来那些听起来 “高大上” 的数学,早就悄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书里还藏着很多给我们的 “成长小启示”。比如吴文俊一辈子就认准了 “数学” 这一件事,不管是战乱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没放弃过 —— 这告诉我们,真正的热爱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像挖宝藏一样,一直挖下去才会有收获。再比如他特别看重中国古代数学,从《九章算术》里找灵感,最后做出了让世界佩服的研究 —— 这让我们知道,创新不是 “凭空造东西”,有时候回头看看老祖宗的智慧,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就能走出新路子。还有他当年在法国已经很有名了,却毅然回国建设祖国,把自己的研究和国家需要绑在一起 —— 这让我们明白,个人的小梦想,和国家的大发展连在一起时,会更有力量。
这本书还有个特别贴心的设计:书里的二维码扫一下,就能看到吴文俊的老照片、纪录片片段 —— “从朱家角的水乡,到巴黎的“拓扑地震”;从科学院的首次科学奖金,到首届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从第一篇数学史论文的手写底稿,再到“吴文俊数学中心”的揭牌仪式,视频中的最大亮点是法国数学史家白安雅把她珍藏的吴文俊博士论文捐献给了上海交通大学!在现场采访时,白安雅激动地说:‘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回国……法国人和中国人都有一样的想法,吴文俊是很伟大的数学家……’视频如歌如诉,娓娓道来,展开了吴文俊多彩人生的斑斓画卷”——一幕一幕,就像边看书边 “看电影”,一下子把我们拉到了吴文俊生活的年代,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其实读《文逾九章:吴文俊》,不只是认识一位数学家,更像是交了一位 “厉害的朋友”。他会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数学不只是试卷上的题目,还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科学家不只是课本里的名字,更是有血有肉、热爱生活的人。如果你对数学好奇,或者想知道 “坚持热爱能有多酷”,甚至只是想读一本好看的故事书,这本书都值得你翻开 —— 说不定读完之后,你也会觉得 “原来科学可以这么有趣”,甚至悄悄埋下一颗 “向吴爷爷学习” 的小种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