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庆历二年九月,北宋西部边疆的局势骤然紧张。宋朝与西夏的关系再度恶化,战火重新燃起。西夏王李元昊,怀有野心,毫不犹豫地挑起了战端,他率领着精锐骑兵深入宋朝镇戎军的辖区,展开了大规模的烧杀劫掠。宋朝大将葛怀敏,带领一万多名士兵出征迎击西夏。然而,经验丰富的葛怀敏做梦也没想到,这次出征竟将成为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战。
九月初九,葛怀敏率军攻占瓦亭寨,前锋与西夏军进行了数次交战,并且每次都取得了胜利,这让葛怀敏颇感自豪。几天后,探马来报定川寨一带有敌军活动,葛怀敏立刻下令出兵追击。虽然许多部下的武将都建议他稍安勿躁,进一步侦查敌情后再做决策,并警告他不可贸然孤军深入,但葛怀敏并未放在心上。作为将门之后,他自信西夏军会因畏惧宋军威而不敢与之对抗。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出兵前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西夏军虽然偶尔有所抵抗,但很快便溃退,这更加坚定了葛怀敏的判断,认为西夏军已经没有斗志。因此,他放心大胆地深入敌境,渐渐远离了宋朝后方的补给基地。
直到九月二十一日,宋军终于进占定川寨。然而,当天夜里,战局突生变故。西夏大军迅速包围了定川寨,形成了坚如铁桶的包围圈,宋军的粮道和水源也被切断。此时,葛怀敏终于意识到自己中了西夏人的诱敌深入之计。西夏军不分昼夜地对定川寨发动猛烈攻击,葛怀敏尽管竭力抵抗,但由于敌军人数是宋军的数倍,最终宋军全军崩溃,葛怀敏与十六名将领全都战死,九千余名宋军士兵也同样血染沙场。这场以定川寨为背景的战役,最终以北宋惨败告终。
让人意外的是,这场精妙的围歼战居然是由一位宋朝书生精心策划的。这个人名叫张元,出生于陕西华阴。张元年轻时曾满怀抱负,渴望建功立业,他勤奋读书,期待通过科举考试迈入仕途,成就一番伟大事业。但不幸的是,张元命运多舛,虽然他参加了十余年科考,但仅仅考中了一名举人,始终未能突破进士的关卡。眼看着年华渐逝、前途渺茫,张元陷入了深深的困顿与失望之中,心情愈加郁结。
有一次,张元因情绪失控,在公堂上公开顶撞县令,而这位县令脾气暴躁,见到张元这个穷书生敢如此轻视自己,愤怒之下下令将他暴打一顿。张元受到此等奇耻大辱,内心痛苦难忍,愤怒之情无法抑制。他跑到项羽庙中,痛饮醇酒,放声大哭,发誓要进行一场疯狂的报复。
张元心生一计,他决定投奔西夏。当时,西夏王李元昊雄才大略,广纳贤才。西夏与北宋长期交战,李元昊招贤纳士,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位才俊。张元到达西夏后,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学识和才智,受到李元昊的重用,张元的计谋迅速得到了李元昊的认可和赞赏。李元昊甚至任命他为西夏国相。张元曾向李元昊献上了一个极具杀伤力的战略建议:“常劝元昊取陕右地,依关辅之形势,东向争斗,结契丹兵,时刻窥视河北,让中国一体面临两大危机,必定难以支撑。”这一策略令李元昊十分赞叹,并将张元视为得力助手。
定川寨之战正是张元第一次亲自策划的战役。在这场战争中,西夏军队不仅仅依靠猛攻,而是开始执行张元精心设计的战术,让西夏军对张元的智慧深感钦佩,并且完全信服他。这一策略的成功,使得张元成为宋朝的大患。幸运的是,在定川寨之战后的第三年,张元因重病去世,宋朝朝廷才松了一口气。
参考史料:《西夏书事》、《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