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司马懿活到了七十多岁,回顾他的一生,可以说隐忍与伪装是他重要的生存之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平陵之变之前,司马懿通过装病成功骗过了曹爽,迫使曹爽放松了警惕。然而,司马懿并非每次都能成功欺骗他人。比如,在他第一次装病时,曹操就识破了他的伎俩。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回顾这两次装病的经历。
第一次装病
司马懿出身于东汉末年的名门望族——河内司马氏,他的父亲司马防曾担任京兆尹,并且曾为曹操推荐过许多贤才,这也为后来的司马懿被曹操征召创造了条件。司马懿从小聪明过人,学识渊博。公元201年,曹操听闻司马懿的名声后,派遣使者前去招揽他。尽管曹操急于寻找能人,但司马懿却拒绝了他的邀请。
司马懿之所以拒绝曹操,并非没有原因。首先,曹操的父亲曹嵩出身宦官之家,这让曹操在很多敌对势力面前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袁绍等诸侯常常针对曹操。其次,天下局势动荡不安,袁绍、马超、韩遂、刘表、孙权等各路诸侯尚未归顺曹操,贸然投靠曹操显得十分冒险。因此,司马懿借口自己重病卧床,坚决拒绝了曹操的征召。尽管曹操对这个理由心存疑虑,他依然派遣了探子夜里前往司马懿家中调查。探子看到司马懿躺在床上,动作迟缓,看起来似乎病重,便回报曹操,令曹操对司马懿的病情有所相信。然而,曹操心里清楚司马懿心机深沉,必定不是简单的病痛。由于那时曹操正忙于和袁绍的战斗,他未能进一步揭穿司马懿的伎俩。
公元208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决定强行任命司马懿担任丞相府的文学掾。尽管司马懿依旧躺在床上声称自己生病,曹操却严厉威胁道,如果他再不出仕,将面临严厉的惩罚。司马懿意识到再装下去已经不可能,于是决定出任丞相府职务。
随着司马懿的逐渐升职,曹操开始意识到他拥有雄心壮志,且从面相中看出他具有“狼顾之相”,这让曹操产生了忌惮。曹操对曹丕说,司马懿并非甘愿当臣子,日后必定会插手曹家的政务。尽管曹丕与司马懿关系良好,经常为其辩护,但司马懿的职位依旧在曹操的严密监控下。为了不让曹操对他产生更多怀疑,司马懿勤奋工作,废寝忘食,最终让曹操放下了警惕。
第二次装病
司马懿的第二次装病发生在景初三年(239年),当时曹芳继位为齐王,年仅八岁,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曹芳。尽管司马懿在朝廷上拥有一定的权力,担任侍中、持节、录尚书事等重要职务,但他很快便遭到了曹爽的排挤,并被迫担任了名义上的太傅职务。
到了公元247年,曹爽进一步削弱了司马懿的权力,并让自己的亲弟弟掌控洛阳的禁军,试图进一步孤立司马懿。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再次选择了装病的手段来保全自己。公元248年,河南尹李胜准备前往荆州担任刺史,临行前,曹爽指派李胜去探视司马懿,想借此了解司马懿的健康状况。面对李胜的探访,司马懿假装病重,身体虚弱,成功地欺骗了李胜。李胜回去后向曹爽报告,表示司马懿病入膏肓,恐怕时日无多。曹爽听后,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认为司马懿已经无力再施加影响,且很快就会死去,因此不再进行限制。
然而,曹爽没有料到的是,公元249年,司马懿抓住了曹芳与曹爽一同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的机会,发动了兵变,控制了都城洛阳。司马懿还派人去劝降曹爽,试图避免曹爽效仿曹操的做法挟天子令诸侯。最终,曹爽放弃了反抗,但司马懿却违背了承诺,发动了政变,铲除了曹爽及其三族,彻底控制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