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杰出统帅之一,麾下聚集了众多志士仁人和骁勇的武将,比如张飞、赵云等英雄豪杰。彼时,刘备的地位尚未稳固,他需要在每一场战斗中保持谨慎求胜的态度。然而,在后来的入川之战中,刘备却选择了刚刚投降的马超,而不是张飞和赵云这样的老将前去征战,原因何在?
众所周知,蜀地向来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许多人都想从刘璋的掌控中夺取这块宝地。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刘备为何将指挥权交给马超而非张飞或赵云,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马超的英勇超越于二人,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原因其实很容易理解。
首先,刘备希望给刚投降的将领马超提供一个立功的机会。马超原本是张鲁麾下的将领,后来意识到跟随张鲁难以致远,于是决定投靠刘备。在得知刘备计划进攻刘璋时,马超就主动向刘备示好。马超出生于将门世家,英勇善战、声名远播,因此刘备对他应该给予一定的信任与重用。然而,由于马超尚未在刘备阵营中立下赫赫战功,刘备希望通过赋予他围攻成都的机会来实现这一目标。
其次,刘备想在心理上对刘璋施加压力。当时刘备大军已经逼近成都,而刘璋的实力其实远远不及刘备,然而他依然迟迟不肯投降,等待着张鲁的支援。令人意外的是,马超已经悄然向刘备投诚。如果刘璋看到马超在战场上为刘备效力,势必会在心底产生疑虑,意识到张鲁不可能及时前来支援,因为马超曾是张鲁的部下,这种心理战术能够使得刘璋对投降失去信心,从而自然而然地放弃抵抗,最终使得刘备几乎不费一兵一卒便攻陷成都。
最后,马超本人的威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马超是西凉的割据军阀马腾之子,自幼以骁勇善战而闻名,尤其是在那风土彪悍的西凉地区,被誉为“健勇”。他不仅在武艺上超凡入圣,还具备很强的谋略。在与曹操的潼关之战中,马超凭借对敌军后勤弱点的深刻洞察,制定了多项切实可行的计划,令曹操都心生畏惧。这种才华和声望,使得马超的影响力超过了张飞与赵云。
综合来看,刘备并非对张飞和赵云的能力缺乏信任,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利用马超新降的际遇使得攻占成都变得触手可及。刘备以战略眼光为出发点,让马超立功,也为日后的封赏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