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斩灭了桓范全家三族,唯独漏杀一人,最终埋葬了整个司马王朝的历史,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提到三国时期那些智勇双全的人物,许多人立刻想到的是诸葛亮、曹操、周瑜以及刘备等赫赫有名的英雄豪杰,而司马懿总是被人遗忘在角落。然而,众人只知诸葛亮谋略高超、深不可测,却未曾意识到默默奉献、低调务实的司马懿,才是那个真正笑到最后的人。可以说,日后西晋的建立,正是得益于司马懿奠定的牢固基础。
司马懿出生于一个显赫的世家,其家族祖辈几乎代代为官,倾尽心力为国家服务。司马懿的故事也没有例外,他的才华和坚韧同样浓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受到曹操的强逼,他才在一个关键时刻出山,协助曹氏家族。事实证明,曹操的眼光极为独到,司马懿的能力绝对不逊于任何其他谋士。起初,司马懿帮助曹操及其后代征战四方,击溃蜀汉军队,甚至远征辽东;同时,他也未曾忽视内部的治理,兴修水利、训练军队、储备粮草,为国家的持久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司马懿的不断努力下,魏国愈加强大。拥有出众才能的人往往不甘于屈居人下,司马懿在为曹氏征战的漫长岁月中,实际上一直在悄然积蓄力量与耐心,待时而动。当魏国渐渐不能离开他的时候,司马懿明白这正是他施展抱负的良机。他开始逐步削弱曹氏家族的权力。公元249年,魏帝曹芳出外扫墓,带走了大量的军队,城中仅剩司马懿一家权势无限。于是他下令关闭城门,开始清算曹家宗亲中的曹爽。这时,一位名为桓范的官员不顾生死,冒险找到正随曹芳出行的曹爽,建议他与司马懿决战。然而曹爽畏惧敌强我弱,宁愿拱手让出兵权也不愿与司马懿正面交锋。后续,权力日渐增长的司马懿在得知桓范泄露消息后,愤怒异常,于是将桓范的全家三族一并斩杀,以解心中的怒火。
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顺利夺取了曹魏的政权,建立了晋朝。如果司马懿能够预见自己的后代竟能如此杰出,想必他的心中会充满了欣慰。然而,世事无常,江山不会永远安稳。司马家族掌握绝对的政权后,未能延续司马懿的节俭与对百姓的关怀,反而在晋朝时期奢靡之风急速蔓延,权臣相互庇护,从上到下皆是积重难返的腐败。这样的王朝注定会被卷入历史的洪流,而其最终的灭亡者名叫桓玄,恰恰是当年被司马懿杀掉的桓范的后裔。
可想而知,当初司马懿灭了桓范三族时,他的儿子桓楷幸运脱险,逃到了一个偏僻隐秘的地方,借此机会为桓氏一族发展壮大。后来的历史证明,桓范的后人桓温重新回到了权力的中心,掌握了朝政,巧妙地复制了当年司马懿架空魏帝权力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削弱了司马家族的统治。
终于在公元403年,桓温的儿子桓玄顺利夺得了司马家的天下,并建立了桓楚政权。这一政权的建立,彻底推翻了司马懿以及其后代辛辛苦苦建立的基业。若司马懿能够知晓当初他为何会粗心大意疏漏了桓楷,而正是这个人使桓氏重新崛起,并在150年后终结了司马王朝,不禁让人想象他内心的复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