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样是列强,英法没占清朝多少地盘,沙俄凭什么能抢走151万土地
创始人
2025-09-09 13:03:23
0

在清朝的末期,列强对清帝国的欺凌和侵略尤为猖獗,八国联军便是一个显著的例证。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支队伍中,虽然英、日、俄三国的强势和领土扩张势头尤为明显,其他列强却鲜有在清朝本土上占据显著领土的记录。在这三国中,沙俄的扩张尤为引人瞩目,其占领的地盘保守估计超过了151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甚至不包括后来沙俄单独割取的外蒙古。在这一系列侵略行动的累计下,沙俄直接或间接获得的领土总数可能超过300万平方公里,这让人不禁要思考,沙俄究竟凭什么能在清朝的身上“刮走”如此庞大的土地?

与之相比,英国在清朝所占领的土地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我们不禁要问,沙俄为何能采撷如此丰硕的果实?是否因为他们在军事力量上比英法更为强大?显然并非如此。19世纪的英国仍然是那个在全球范围内无可匹敌的日不落帝国,他们的海军和军力显然优于沙俄,以至于多次成功阻止了沙俄向南的拓展。若无英军的阻顿,沙俄的领土恐怕早已覆盖了亚洲的绝大部分。

这里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沙俄与清朝的关系形成时,早在17世纪,这两个国家就已经紧密绑定在一起。沙俄不断向东扩张,征服了贝加尔湖地区并逐步逼近黑龙江,然而此时的清朝正忙于与准噶尔汗国的战斗,因而未能对沙俄的举动给予足够的关注,导致了远东大片土地的白白流失。

直到康熙帝平定了噶尔丹的动乱,才于1685年前后与沙俄发生了几场战斗,史称雅克萨之战。在1689年,双方终于在《尼布楚条约》中就边界问题达成了协议,以外兴安岭为界。此后,沙俄又逐渐对蒙古地区施加影响,迫使雍正帝在1728年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建立了更为明确的边界,虽然当时外蒙古完全归于清朝,但贝加尔湖的周边则落入了沙俄的手中。

从此以后,沙俄与清朝便如同两个巨无霸,紧密而又微妙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近邻关系,总让人自然预见到潜在的冲突与争斗。一山不容二虎,二者间的暗潮汹涌,不言而喻。1840年以后,众多列强陆续向东方进发,开始对清朝施加压力。沙俄,作为这个紧邻的邻国,自然也成为了能够从清朝手中掠走大量土地的主要角色。而与其他远离的列强相比,沙俄占领的土地恰恰能够与本土相连,这正是他们具备的相对优势。

至于像英法一样的国家,他们的殖民地实在过于遥远,一旦局势发生变化,便难以有效守护这些四海之外的领地。许多人感慨道,被英法所占的土地也许还有希望夺回,但被沙俄侵占的土地,想要收复却如登天般艰难。奇妙的是,在沙俄侵略过程中,实际出兵的次数极少。1900年侵略东北时,沙俄甚至遭受了惨痛的失败。

那么,沙俄究竟是通过何种手段夺取了如此之多的领土呢?归根到底,关键在于其外交手段。沙俄在外交上的强硬态度,实在让其他列强望尘莫及。首先,1858年签署的《瑷珲条约》即是一个验证。当时,在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引下,沙俄用军舰向清朝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在与黑龙江将军奕山的谈判中,毫不客气地指出必须在两天内给出回应,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奕山的拒绝反而引发了沙俄的炮火威胁,迅速迫使清朝不得不妥协并签署了条约。

继而,在1860年,又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沙俄驻华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在与恭亲王奕?的谈判中威胁称,必须采取不同于英法的保密谈判方式,否则无法保证英法不会干扰。在这一背景下,沙俄不仅扮演调解者的角色,还默默发展自身的利益,甚至诱导英法进一步破坏清朝的局势。最终,奕?面临着更加严酷的条件,被迫签下《中俄北京条约》,致使清朝损失外东北的100多万平方公里。

第三,1864年双方又签署了《勘分西北界约记》,确保西部边界的划分。清朝虽设有防线,沙俄却强硬主张边界只能在卡伦范围内。并且,在双方谈判中,沙俄以“实际占领支持外交”的策略,迅速扩展了其在外西北的领土。

最后,1881年的《伊犁条约》可谓是一场漫长斗争的结果。沙俄在伊犁的侵占令清朝愤怒不已,但沙俄却采取了无赖的手段,不断施加压力,最终迫使清朝承认对伊犁的非法占领。种种事件都表明,沙俄借助强大的军事实力,采取硬碰硬的外交方式,力求最大化地获取利益。

与沙俄的贪婪相比,英法等列强对清朝的侵略多以索取赔款和口岸为主,真正意在占领领土的情况极少。即使有英国在香港以及日本在宝岛等地的占领,侏儒般的小量与沙俄的行为相提并论,简直显得微不足道。

由《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沙俄轻松获取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勘分西北界约记》又为其带来了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中俄伊犁条约》更让沙俄收获7万多平方公里。这样一来,沙俄在清帝国身上所取得的总面积竟高达151万平方公里。这一数字的背后,意味着沙俄在强敌环伺的局势中,竟能如狼似虎,俯拾皆是地划走了相当于整个欧洲撑不起的领土,除了俄罗斯本土外,毫无敌手。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沙俄在西方的扩张已经逐渐乏力,尤其是经历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后,其实力几近受挫。无奈之下,沙俄把目标转向了东方。在西方失利的情况下,在东方却犹如鱼得水。清朝1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是开始,沙俄还趁机在中亚地区夺走了400万平方公里。进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沙俄再度将手伸向外蒙古、新疆一带,妄图在亚欧大陆上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黄俄区域”。更令人唏嘘的是,外蒙古在1911年之所以妄图独立,也是沙俄暗中煽动的结果。即便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沙俄仍未停止在东方的探索,试图同日本达成分割东北、蒙古等地区的约定。如此一来,种下的恶果也许在1917年沙俄覆灭后才休止,但历史的回音仍然在警示我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夷... 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军师诸葛亮与魏国的司马懿堪称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两人曾在战场上数次交锋,彼此之...
原创 北... 熟悉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割据政权代国实际上是北朝第一个朝代北魏...
原创 若... 要想了解魏延能否接班诸葛亮,并且比姜维做得更好,我们只需要对比两个方面:军事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通过...
原创 日... 这组老照片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由一位日本摄影师拍摄。当时,日本的探险者深入中国内地,开展广泛调查...
原创 清... 近年来,许多古装剧都热衷于以清朝为背景,而剧中的士兵服饰也常常引起观众的注意,尤其是那四个字体——“...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魏延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历史上,有人认为他是叛徒,有人则认为他是忠臣,至今这场关于他是...
他死后,秭归的橘子又熟了230...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九章·橘颂》 西陵峡畔,秭归的山间,暧暧雾气在橘园...
原创 李... “我走了,你咋办?”这是李世民临终前问武则天的一句简短话,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
原创 若... 虎牢关之战,若东吴的三大猛将联手围攻吕布,他们能否在多少回合内斩杀吕布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却...
原创 康... 在清朝中后期,随着帝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许多统治者开始认为国家的资源足够自给自足,因此无需与外界进行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