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雍正王朝:雍正临终前回忆自己修改诏书一事,此事真的可信吗?
创始人
2025-09-09 13:03:15
0

雍正是否进行了篡位以登基的争论自古以来一直是个热议的话题,《雍正王朝》采纳了雍正篡位的观点。根据传闻,康熙的遗诏中将继承人指定为十四子,而雍正则将汉字“十”改成了“于”,使得传位于“十四子”变成了“传位于四子”。对于这一说法,历史爱好者们都清楚这并不牢靠,因为遗诏是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而将汉字“十”改为“于”相对容易,然而满文中的“十”变成“于”则极其复杂。此外,按照清朝的行文规范,遗诏中提到的十四子前都应当有个“皇”字,因此“传位十四子”应该写为“传位皇十四子”。若将“十”改为“于”,则变成了“传位皇于四子”,这在意义上显然是失去了逻辑。

随着各大博物馆的开放,康熙的传位诏书也被公开展示,公众发现这份诏书的行文规范而严密,没有任何可疑的修改痕迹,由此更让人确信这种篡位的说法完全是虚构。既然这一说法不具备可信性,那么《雍正王朝》为何还要采纳它呢?难道编剧缺乏智慧吗?显然不是,他们相当精明,因为这种说法在民间广泛流传,迎合了观众的好奇心,自然可以提升剧集的收视率。

拥有这份诏书能否证明雍正并未篡位呢?其实不能。现存于北京和沈阳的诏书是张廷玉所撰写的,并非康熙的原作,因此这并不能证明雍正的继位真正反映了康熙的意愿。然而,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份诏书确实表达了康熙的真实想法。康熙在心中确实对继承人有了默契的考虑,最终锁定在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之间,这显然反映了他对于接班人的期望。但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最终康熙选择了胤禛作为继承者。

在康熙生病的急症期间,他回到畅春园静养,认为只是短暂的健康问题,经过休息就能恢复,因此委托隆科多传达旨意,声明自己需要安静的修养,不接见任何人。在这个时候,隆科多是唯一能够接近康熙的人。康熙心中早有未公开的继承人选,然而因为突然的病痛,他没能有精力书写遗诏,或许直接口头传达意图更为便捷。

隆科多作为康熙身边的核心人物,对于康熙的病情了如指掌,关键时刻他一定会询问关于继承人的问题,康熙也必然会向隆科多透露。从而,在康熙没有留下正式的遗诏的情况下,临终时他应当安排隆科多把所有皇子召集起来,亲自宣布继承人是谁。康熙或许曾提及要发布继承人的相关事项,但考虑到雍正并未做好准备,若当即宣布接班人,恐怕会引发动乱。雍正得知后对康熙提出了建议,这使得康熙最终未能如愿。雍正同时表述康熙是在众皇子面前宣布的继承人,而又声称关于继承人的消息只有隆科多掌握,这前后存在着逻辑矛盾。在这一事情的背景下,这个矛盾就显得容易解释了。

康熙已年近七十,在古代算是高寿;如果他真想让十四阿哥胤禵接班,以他的智慧定会早早将胤禵调回京城以防意外,同时锻炼他的执政能力。然而事实是,康熙并没有这样的举动,这就进一步表明十四阿哥很可能并非是最终的接班人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你好,存世孤品,咱们握个手吧... 昨天,来自殷墟的铜制手型器作为“特殊嘉宾”闪亮登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览,吸引不少观众慕...
原创 他... 在元朝末年的群雄之中,占据湖广一带的陈友谅一度是势力最强的人,甚至连朱元璋也不如他。可是他却在群雄争...
原创 1...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国民党抓捕的消息震撼了整个社会,并迅速占据了各大报纸的头条。潘兰珍在...
原创 如... 三国后期,战局日益严峻,许多名将已经相继凋零。与三国前期的鼎盛时期相比,后期可称得上是将星陨落,英勇...
成都博物馆这场特展 蓝色青铜器...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成都博物馆“大备盛德——青铜时代的曾国与鄂国”预展启幕,一批出土自湖北随州的...
原创 南... 太祖这一庙号,通常用于创立新朝或建立重要事业的开国君主。在《礼记·王制》一书中提到:“天子七庙,三昭...
原创 姜... 文章标题:姜维:忠诚与矛盾的英雄 后三国时代的蜀国名将姜维,一生坎坷,虽有宏伟的抱负,却终未得以实现...
原创 诸...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作品中,诸葛亮被誉为聪慧的谋士,他不仅精于兵法,还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战术。特别是...
男子跳至兵马俑坑内,造成两尊铠... 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30日下午,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一男子进入兵马俑三号坑中。秦陵博物院工作...
原创 正... 改写后的文章: 将军一生为了自己的功业奋斗,忍受了沙场的百战艰难。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