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的文学界,姚燧的名字是无人不知的。他的作品遍及各地,深受人们推崇。大约在他七十多岁时,一次他与小妾共享一夜,第二天,小妾眼中含泪地对他说:“您已经是古稀之年,倘若我真的怀孕了,别人一定会觉得这是我与他人私通的结果,不如您给我留个证物。” 这一番话让姚燧深思。
姚燧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先祖曾在辽金时期担任过高官,因此,姚家自他出生起便不乏显赫的地位。然而,命运对他并不宽容,三岁时,他的父亲便早早离世,接下来的日子便由伯父将他抚养长大。伯父是位学者,对他极为关心,严格要求他学业,也因此,姚燧自小便饱读诗书,熟读经文。十八岁时,他拜许衡为师,开始深入学习理学。许衡为人谦和,循循善诱,深深地影响了姚燧,使得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色,还在不少作品中流露出理学的深刻影响。
姚燧不仅才高八斗,且有过丰富的社会经历。他曾随元军四处安抚百姓,亲眼目睹过许多战后受伤百姓的疾苦,因此他非常关心民生,做事总是尽职尽责。在担任官职时,他对通过贿赂升迁的官员总是十分鄙视。尤其是在沈阳王父子试图用金钱拉拢他时,他毫不动摇,坚决拒绝了他们的求助。沈阳王父子想请他为自己写一篇文章,并承诺赠送珍宝,然而姚燧不仅拒绝了,还在朝廷的压力下,答应了写文章的请求。即便这样,他仍坚持将他们赠送的宝贵礼物全部转交给了翰林院。这一行为令当时的许多人感叹,认为姚燧不仅是个高尚的文学家,也是位真正的正直之人。
姚燧在个人生活中亦显得风流洒脱。他并不看不起那些社会底层的妓女,反而非常同情她们的遭遇,时常与她们交谈,倾听她们的故事。有一位歌妓因为父亲的俸禄过低无法偿还债务,最终沦落至此,姚燧得知她的情况后,决定帮助她。他将她介绍给了一位史官,并安排她嫁给了他,从而让她摆脱了歌妓的身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女孩并不是姚燧帮助的唯一一位,实际上,他一生帮助了不少生活困顿的妓女,并尽自己所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姚燧不仅在文学上有着不凡的成就,还是个热爱旅行的人。他曾多次南北迁移,踏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因此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年老时,他辞去官职回到故乡,虽然年过七旬,但依然与小妾亲近,生活未曾褪色。按理说,年逾七十的人,或许早已不再拥有那份力气,但姚燧却似乎与年龄无关,一如往昔。可是第二天,当他的小妾看着他,心中却充满了不安。她担心如果怀孕,别人会误以为这是她与其他男子私通所生,毕竟姚燧的年纪已高。她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姚燧,姚燧听后,顿时明白了她的顾虑,便挥笔在她衣服上写下了一首诗,作为日后证明的一种方式。
正如他预感的那样,不久后姚燧便去世了,享年七十六岁。而小妾果真怀孕了。姚家人得知后,以为她私通了他人,准备对她进行惩处。然而,小妾当即拿出了姚燧亲笔写下的诗句,姚家人看到后,终于相信了她的清白。
姚燧一生忠诚于自己的信念,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对待人情世故,均展现出不拘泥于俗世的气度。他的坚守与正直,成为了后人称颂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