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上月月底发布了《1940年,徐向前毛遂自荐,请求担任115师师长,却在6天后被迫离任》一文,发表在“覃仕勇说史”平台上。文章中提到,自1938年4月起,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曾向毛主席请示,希望开始加强山东的统战工作,并提议毛主席考虑挑选一位合适的统帅。在挑选山东统帅的过程中,毛主席相继考虑过罗炳辉、陈光、罗荣桓、黎玉、徐向前、朱瑞、郭洪涛等人。实际上,从徐向前的资历、威望与工作能力来看,他是最适合的人选,广受群众支持。然而,徐向前在1940年6月提前返回延安参加七大筹备工作,导致山东根据地“选帅”的问题变得错综复杂。尤其是朱瑞在“桃峪会议”上对罗荣桓与陈光的强烈批评,形成了事态的高潮。
在昨日发布的《百团大战,彭德怀拟调罗荣桓出山东,毛主席觉察其危,果断制止》一文中,老覃提到,毛主席基于对罗荣桓的了解,最终决定将山东的党政军大权托付给他。罗荣桓认为,山东的局势复杂,敌我双方力量角逐激烈,而匪盗势力此起彼伏,进一步加剧了局面的混乱。与此同时,华北的“百团大战”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这场战役极有可能促使敌人和顽固派联合对我军形成夹击。为此,罗荣桓专注于“高筑墙、广积粮”策略,努力积蓄力量以应对未来更为艰难的斗争。在这一点上,他取得了显著成效。
接下来的一年多里,罗荣桓全力以赴于军事训练与扩展兵力,努力加强根据地建设。在面对敌军的挑衅时,他始终坚持忍耐与回避,保持战略定力。然而,1941年2月初,八路军115师的教导第二旅还是和日伪军展开了惨烈的血战。老覃在《名震天下的115师在阴沟里翻船?突围时师长先行逃命?来看具体经过》一文中提到,战斗的主角之一是115师教导第二旅副旅长张仁初。张仁初此前已升职为教导二旅的副旅长,他于1941年2月5日带领教导二旅挺进鲁南滨海地区,接替了教导五旅的防务。重坊镇是这一地区的商业重镇,但却被伪军王化云的保安队占据。这些汉奸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却为非作歹,经常滥杀无辜,欺压百姓。张仁初无法忍受这些暴行,决定发起进攻。结果,这一草率的决定引发了惨烈的后果:日军调派了八辆坦克和三十多辆装甲车参与战斗,且战斗持续到了第五天,甚至日军出动了飞机进行支援。经过数天的激烈交火,教导二旅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损失惨重,100多名优秀指战员壮烈牺牲,其中大多数是从长征中走来的老红军,包括三名营级干部、两名连长和十四名排长。
罗荣桓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欲绝,痛心疾首。他立即召集张仁初,严厉批评道:“你难道不明白,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游击战吗?你这样贸然与敌人硬拼,岂不是自毁长城?我们要执行毛主席提出的持久战,战士们是宝贵的资源。你这样做,不仅损失了我们的老战士,也影响了整个队伍的长远发展。”张仁初汗如雨下,痛悔不已,连声道歉并请求处分。
在批评张仁初后,罗荣桓将这一事件作为警示,开展了全军范围的反思教育,并将事件的详细情况报告给中央和中原局。毛主席收到汇报后,回电指示:“今年在青纱帐中,队伍尽量避免消耗,优先保证部队的休息、整理和训练。”到了1941年8月,毛主席再次电示山东分局、115师和山纵,要求他们加强协调,经常开会,并在山东成立了军政委员会,由罗荣桓担任书记,负责统一指挥山东的军政事务。
老覃在前天发布的《1941年,彭德怀拟安排滕代远担任115师师长,毛主席很快予以否决》一文中提到,毛主席此举明确了罗荣桓在山东的军事领导地位。同时,山东军政委员会四个党委中的陈光负责财务工作,朱瑞主持党务,黎玉负责政府事务。这一系列组织调整,进一步巩固了罗荣桓在山东的军政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