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的内战中,有一位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他的性格颇为复杂,既自负又顽固,常显得清高且呆板,认死理的个性让人称他为“死硬派”,或“榆木脑袋”。令人意外的是,这些特征在抗日战场上却得到了上级的认可,甚至让他屡屡晋升。然而,尽管如此,他最终却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了敌人阵营的一员,继续保持着固执己见的作风,最终导致了惨败,成为了俘虏。即使身陷囹圄,他依然不知悔改,甚至对那些积极改造的昔日同僚冷嘲热讽,视若无睹。他因此被冠上“最顽固的战犯”的名号,整整被关押了27年,直到最后才被特赦释放。此人便是曾任12兵团司令长官,也就是人称“黄维兵团”的中将黄维。
黄维,字悟我,1904年2月出生在江西贵溪流口乡盛源村黄家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时候,他聪明机智,又勤奋好学,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黄维本来家庭条件还算可以,但因父亲早逝,家境急转直下。为了生计,他不得不进入鹅湖师范就读,并在毕业后回乡担任小学教师。然而,由于与乡绅发生冲突,他被取消了教师资格,不得不离开家乡,最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毕业后,他参与了东征和北伐,并因战斗英勇而迅速晋升为团长和旅长,24岁时便晋升为师长。随后,他被送往德国深造,原计划是学制一年,但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他被迫提前回国。
1937年9月下旬,日本侵略军第11师团在川沙登陆,这支日本最精锐的甲种师团,战斗力十分强悍,凭借着先进的火炮和坦克,一举突破了56师的防线,占领了罗店。罗店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向南可以直接进攻上海市区的闸北、江湾、虹口等地,向西则可以沿着罗嘉公路直取嘉定。谁掌握了罗店,谁就能掌握整个淞沪战场的主动权。因此,时任师长的黄维带领部队誓死收复罗店。
然而,尽管黄维的部队成功夺回罗店,日军很快便组织了反攻。由于罗店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日军在猛烈的炮火和空中支援下,再次向罗店发起进攻,重新占领了这个地点。双方的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黄维刚刚到任,便运用他从德国国防军学到的战术指挥能力,带领67师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殊死搏斗。在此期间,日军火力猛烈,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炸裂的火焰吞噬了一切,血肉横飞。中国守军拼死顽抗,甚至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依然冲出战壕,展开白刃格斗。日军的坦克压上来时,士兵们毫不退缩,直接用手榴弹将自己绑在坦克上,与敌人同归于尽。
此役极为惨烈,日军每推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国军在枪林弹雨中步步为营,战斗的惨烈程度几乎空前,弹匣空了,士兵们甚至来不及更换子弹,便举起刺刀继续向敌人冲去。炮弹爆炸的烟雾弥漫整个战场,热浪与冲击波四散开来。日军称之为“血肉磨坊”。在最激烈的时刻,黄维的指挥部只剩下他和一个电报员,其他工作人员都拿起武器前往前线。
淞沪会战中,黄维指挥的部队坚持守卫罗店整整一星期,最终剩下的战斗力不到一个团,三个团长中有一个阵亡,两个重伤。营、连、排的军官几乎全军覆没,整个罗店镇几乎被夷为平地,连一块完好的瓦片都找不到。许多人指责黄维过于僵化,指挥上死板,固守旧有的战术方式,不顾敌军火力的强大,盲目命令部队与敌人硬拼,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因此,黄维获得了“书呆子”的绰号,这个带有贬义的名字伴随了他一生。
尽管黄维的战术受到了广泛批评,但上司却高度评价了他的忠诚与勇敢,并特意为他发通电嘉奖,称他忠勇可嘉,随即将他晋升为军长。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他带领部队投入了武汉会战。此时,日军第9师团借机突破阵地,向瑞德公路沿线发动进攻。黄维果断指挥部队在马回岭与敌军展开激烈的对抗,凭借他对日军战术缺点的敏锐洞察,他制定了“正面硬挺,左右夹击”的作战策略,有效地抵挡了日军的进攻。
经过一系列战斗,黄维与部队以坚韧的战斗精神,给日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成功捍卫了阵地,为后来的万家岭大捷奠定了基础。尽管日军对黄维的仇恨日益加深,但在战场上屡屡无法讨到便宜,最终转向对黄维的家乡进行报复。据黄家村的老人回忆,日军在端午节袭击了黄家村,村庄被劫掠一空,百姓遭受了极其残忍的暴行。黄维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无比痛惜,认为这场血腥的报复与自己密切相关。
抗战胜利后,黄维成为了国民党中将,尽管他指挥大兵团的能力有限,却因内部派系斗争,最终被任命为兵团司令。在淮海战役中,黄维的兵团被困双堆集,装备精良的部队因后勤补给不足而逐渐陷入困境。随着气候寒冷,士兵的士气日渐低落,关键时刻,黄维的部队发生了叛变,许多高级指挥官相继阵亡或投降。黄维最终被俘。
在被俘之后,黄维始终不肯认罪,甚至宣称“我唯一的罪,就是打了败仗”。他拒绝接受改造,顽固不化。尽管如此,他的日子仍然过得不错,期间他享受了特殊待遇,常有牛奶、鸡蛋和肉类等丰富的食物。直到70年代,他才获得特赦,而当时他每月的工资已达200元,这在当时相当高。
特赦后的黄维,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有一天,他收到了来自贵州的来信,信中是一位曾在他手下服役的部下——周廷烈。周廷烈详细叙述了自己在黄维手下服役的经历,黄维看到信后深受触动,立刻写信给上级为周廷烈证明身份,最终帮助他获得了应有的待遇。
周廷烈感激涕零,表示黄维虽然外表严肃、刻板,但他对曾经的部下却充满了关怀,令他感动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