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全军将士的评级中,曾担任四野13兵团第二副司令员的彭明治,仅仅被评定为准兵团级。按理说,凭借他曾经担任的职务,他应当能够评为副兵团级才对,然而为什么会被降一级呢?
许多人或许对彭明治的名字感到陌生,但实际上,他是一位资历深厚的老军人。他不仅毕业于黄埔军校,而且经历了东征、北伐等重大历史事件,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他曾担任叶挺独立团的排长、连长,战斗中表现得异常勇猛果敢,不怕死,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在南昌起义后,他因战斗受伤导致腿部负伤,只能回到家乡休养。期间他没有放弃寻找革命队伍,最终通过努力加入了桂系,成为一名小兵头。1930年,桂系部队进攻长沙时,彭明治就此时的桂系部队当中。他带领着9人成功起义,加入了由黄公略领导的红3军。
重新回到革命队伍后,彭明治的晋升速度非常快,仅仅一年多时间,他就从副团长升至团长。随着部队的整编,他被调任为团参谋长,协助黄永胜和邓华进行战斗指挥。红军挺进陕北后,经过整编,他成为了红1军团红1师的参谋长。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彭明治被任命为115师343旅685团的参谋长,协助杨得志进行工作,之后升任团长。他带领部队深入苏鲁豫皖地区,开辟了新的根据地。后来,他被编入黄克诚领导的新四军第三师,担任7旅旅长,继续为抗战做出贡献。
抗战胜利后,彭明治随部队进入东北作战,带领部队取得了第一场胜利。在秀水河子,梁兴初领导的一师与彭明治的7旅联手,歼灭了东北部队出关后的一支敌军,共击毙了1600余人,这场战斗成为了东北战区的第一场大规模歼灭战。
然而,在随后的四平保卫战中,彭明治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战斗中他因病倒在担架上仍指挥作战。战斗结束后,他被送往后方佳木斯进行治疗,医生诊断他活不过三个月。尽管如此,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彭明治的身体逐渐恢复,逐步痊愈。
到了1948年,经过两年的休养,彭明治主动要求回到前线。这时,东野2兵团指挥所成立,他被任命为副司令员,协助程子华和黄克诚工作。尽管他在休养之前只是一个旅长,按照部队的整编,他也许最多能担任纵队副司令员或司令员,但因为他资历较老,并且在东北战场上打过几场关键战役,最终被直接任命为兵团副司令员。
1949年,四野成立后,彭明治被任命为13兵团第二副司令员,随部队南下,参与中南战役的指挥。
新中国成立后,彭明治作为兵团级干部被调任外交部担任大使。两年后,因身体原因他不得不返回国内。恰逢此时,部队进行了评级,他依照过去的职务被评为准兵团级。
许多人对这一评级感到困惑,因为彭明治明明是副兵团司令员,按理说他应当是副兵团级,甚至有资格成为准兵团将领。实际上,这个评定可以理解为他缺乏丰富的战斗经历。尽管在解放战争初期他曾参与过几次战斗,但由于长期处于休养状态,即便担任副司令员职务,也多数时间在机关工作,导致他无法立下更为显赫的战功。而且,早期他担任的职务并不算太高,那个时期的部队编制还没有统一调整,按照他当时的情况,如果他没有离开部队,可能会担任纵队副司令员或司令员,因此评定为副兵团级的情况是有可能的。
总而言之,解放战争时期战绩相对较少,导致他的级别在评级时自然被压了一些,就像其他没有足够战功的将领,如韦国清和郭化若,他们也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兵团政委,最终被评定为副兵团级。
1955年,彭明治被评为中将,之后担任了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一职。由于身体原因,他后来转为休养,并于1960年正式批准离休。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33年的休养生涯,直到1993年去世。令人感慨的是,许多人在身体不好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不再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反而恢复得更好。彭明治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类似的还有1958年因身体原因离休的朱良才,最终在89岁时去世;还有曾因身体问题离休的裴周玉,在经过锻炼后,健康得以恢复,直至103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