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支互不隶属队伍组建军区,旅长任司令,副军长不当政委当副司令
创始人
2025-09-09 09:04:12
0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九纵队以及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联合组建了陈谢集团,决心南渡黄河,深入豫西地区。这不仅可以为刘邓大军的战略行动提供支援,也能够有效支持西北野战军的作战需求。

随着陈谢集团开始一系列军事行动,为了减轻西北野战军所面临的压力,上级指挥部决定抽调第四纵队第十二旅的刘金轩部队,以及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由副军长陈先瑞带领,前往陕南开展战斗。这一决定的背景是胡宗南部队的大部分兵力被调往陕北作战,造成了其在陕南的兵力空虚。对于陈谢集团来说,进军陕南不仅可以增强战斗力,还可以有效牵制胡宗南的兵力,减轻西北野战军的压力。

两支队伍在抵达陕南之后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随后组建了陕南军区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军事管理。上级决定将第十二旅的旅长刘金轩任命为司令员,而原本计划中的政委陈先瑞则被改为副司令职务,这一角色由汪锋担任。虽然从职务看,陈先瑞作为副军长与纵队副司令平级,但在通常情况下,他本该出任军区的司令员,而刘金轩则应担任副司令,为何情况却正好相反?

在1949年之前,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的组织结构与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非常不同。西北、中原和华北的军队编制通常是纵队下辖旅、团、营、连、排、班,而东野和华野则是纵队、师、团、营、连、排、班的层级。第三十八军是受杨虎城指挥的起义部队,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尽管它在解放军的序列之中,但对于部队番号的使用是极有考究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统战。军长孔从洲,政委为汪锋,副军长陈先瑞。

在挺进豫西的战役中,第三十八军的一支师留守豫西,另一支师则在陈先瑞的率领下向陕南推进。陈先瑞此前便在土地革命和中原突围时期两次进入陕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对当地的地形和人情也十分熟悉。他带领第十七师与第十二旅协同作战。

第十二旅是第四纵队的一支主力旅,具有较强的战斗能力。上级调令这支部队前往新开辟的战区,目的是为了牵制胡宗南的军队。而第十七师原本是国军部队,相对来说,战斗作风没那么强劲,因此两个部队在协同作战时的分工会非常明确, 一个负责主攻,另一个则负责配合和支援。

虽然刘金轩是旅长,但他的资历与丰富的作战经验在此时赋予他更大的权威。而陈先瑞则在抗战期间一直在后方担任警备职务,直到1944年才被派往豫西参与工作,此后又编入中原军区。就军事指挥能力而言,第十二旅作为主力,负责主攻,而第十七师则作为辅助,刘金轩显然更适合担任主要军事指挥职位。

实际上,上级指挥部最初希望两人能够分别担任军区的军事和政治主官。由于陈先瑞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担任政工职务,转任政委是合乎情理的安排,这也有助于促进内部团结与协调。然而,陈先瑞自己却表示更愿意从事军事工作,而不愿进入政治领域,因此只能担任副司令员,同时汪锋兼任军区政委。

当陕南军区正式建立后,第十二旅人再度成为主力部队,而中原军事行动越来越频繁。由于战斗规模的不断扩大,第十二旅被抽调与野战纵队协调作战,先后参与了襄樊战役以及与第六纵队的联合作战,还参与了淮海战役,与中野的主力一起并肩作战。在第十二旅离开军区后,陈先瑞则负责指挥第十七师进行军区的军事工作。

到了1949年,军区部队被改编为第十九军,刘金轩被任命为军长,陈先瑞则担任副军长。后来,陈先瑞又调任陕西军区副司令,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众所周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活跃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间。他先后征服了韩国、赵...
原创 历... 在我国的古代文献与经典典籍中,我们几乎无法找到“通古斯”这一词的相关记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历史...
原创 刘... 为了实现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他人的支持与合作。在古代,许多王侯和将领的成功往往依赖于皇帝的赏识和帮助...
原创 北...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也是十国中最短命的政权。其都城设在晋阳(即今山西省太原市)...
原创 被... 1958年 “大跃进” 运动中,全国掀起 “以钢为纲” 的全民炼钢热潮。老照片作为时代的视觉切片,记...
原创 1... 作为晚清时期的政治家与外交家,李鸿章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他的贡献与争议并存,留下了诸...
原创 秦...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嬴政不仅开创了封建王朝的序幕,还因过度耗费国力,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衰亡。其...
寻觅时空间的观念!一场从画作到... 思想史,研究范围广泛,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思想、文化、艺术等进行了整合和分析,为认识人类思想文明提供了...
大宋汉王赵元佐三十个孙子生平事... 编辑 | 趙英雄 赵元佐,字惟吉,原名德崇,生于966年,卒于1027年。作为宋太宗的长子和元德皇后...
原创 李... 前言 在即将面临死刑的秋天,一个死囚得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机会——皇帝允许他回家,要求他秋后按时前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