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央决定任命八位将领为副总长,他们分别是陈赓、邓华、许世友、王震、彭绍辉、杨成武、张爱萍和韩先楚。这些将领中,除了陈赓和张爱萍担任的副总长职务较为专职外,其他人大多都肩负着多重责任,兼职任务繁重。然而,有一位将领与众不同,他没有兼任任何其他职务,反而选择前往南京军事学院的战役系进行深造,他就是韩先楚。
韩先楚被广泛称赞为“好战分子”和“旋风勇将”,这一称号并非空穴来风,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优秀,声名远扬。不仅在第四野战军中受到推崇,他在其他野战军中同样享有很高的声望,毫无疑问,他的军事素养令许世友等将领十分钦佩。1957年,经过三年的全日制学习,韩先楚返回北京,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涯。尽管被任命为副总长这个职务并不算重,但作为副职,他的责任却是不可小觑,如果调到大军区,他也能担任司令员的职务。
然而,习惯了战斗的生活让他对坐办公桌不太适应。他曾一度向彭总提出,希望能到能够交战的地方继续工作。此时,经过全国解放,似乎找不到前线战斗的机会。然而,实际上有一个适合他的地域,那就是福州军区。
福州军区作为大军区中成立的最新成员,在1956年从南京军区独立出来,设立辖区包括福建省和江西省。重组的决策考虑到了重大的战略因素,因为福建省面对着台湾,敌人时常通过空路和海上对大陆发起袭击,因此在这一战略前沿需要一位具有作战能力的将领进行统筹管理。当时,福州军区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叶飞。尽管叶飞本身并不缺乏战斗能力,但因兼任省委书记,地方和军区事务繁杂,让他的精力难以充分应对所有挑战。因此有人提议让韩先楚到福州工作,政委的职务依然由叶飞负责,这样一来,叶飞便可以专心于地方事务,军事上的问题则由经验丰富的韩先楚来协调。
将韩先楚派到前线无疑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这种安排不仅能够增强战斗力,且在敌人来犯之际,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并有效抵御敌军。同时,韩先楚还拥有独特的渡海作战经验。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他担任最高指挥,指挥40军和42军的部队,成功解放了海南岛。我们曾多次制定渡海登陆的战斗计划,需要有具备丰富经验的将领来指挥,而韩先楚正好符合这一条件。
在福州军区,韩先楚工作了长达16年之久,后来由于调动,皮定均接替了他的位置。福建省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一直以来选用能打硬仗的人才。皮定均在福州的军事工作长达十几年,直到1969年被调离,并于1973年再次回归。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韩先楚在兰州工作了七年,作为二线战略纵深,他的位置极其重要,考虑到北方局势的紧张,他的调动可以说是特殊的安排。1980年,韩先楚终于从大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晋升为军委常委,担任三年负责干部的任免工作。但到了1983年,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加之军委新领导班子的成立,他被调至二线,在人大履行职责,尽管心中有些不情愿,但在陈云老首长的劝说下,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安排。
上一篇:雍正生母为何抗议雍正继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