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妻子自焚不久,张士诚上吊自缢而亡,朱元璋:将他的尸体扔去喂狗
创始人
2025-09-08 21:33:24
0

在元末的动荡岁月中,江南的各路起义队伍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其中以徐寿辉领导的天完军纪律最为严明,其次是退居安丰的韩林儿所领导的红巾军,而紧随其后的是张士诚、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势力。元军由于面临全国范围的反抗,以及杨完者的糟糕表现,自然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位居末位。

然而,随着徐寿辉被杀,韩林儿被软禁,张士诚的力量一度快速崛起,成为了这场乱世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张士诚深处这场大乱世,他并未像其他许多枭雄那样心狠手辣,反而表现得宽容仁爱,对待百姓如同朋友,重视学者与士人的地位。这种君子之风使得他成为千古难得的好人。

然而,这样一个“好人”,最终却陷入了自杀的悲剧。更令人惋惜的是,他的妻子与孩子们也未能逃脱战火的吞噬,化为灰烬。乱世中往往大伪,很多人都说,若没有那种杀气腾腾的气魄,如何能最终走到胜利的那一天呢?

那么,这位“好人”张士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他与朱元璋的差距究竟在哪里?他的死又是否是朱元璋的逼迫呢?

建国称帝的张士诚

张士诚,本名九四,出身于泰州。至于元朝时期汉人起名用数字的原因,我在该系列的第一篇《1356年,郭天叙入营赴宴、乱刀加身而亡,朱元璋:可以放手一搏了》中已有详细解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

张士诚的青年时代并不显赫,他在盐帮工作,做些杂役,虽然是最底层的工作,但至少能够保证基本的衣食无忧。张士诚为人直率,天生嫉恶如仇,看不惯那些富商巨贾。在天下大乱的背景下,他与李伯升等十七人联合,发起了“十八条扁担起义”。

张士诚虽在盐帮中混饭吃,但他对那些压榨自己百姓的“同仁”毫不手软。他和同伴们冲进盐场,见人就杀,将守卫盐场的卫士和官员杀害后,疯狂报复那些富商巨贾的家庭,焚烧他们的宅院,直到他率领队伍向泰州进发。

当时,盐场周围的百姓生活困苦,官商欺凌严重,张士诚的起义得到了百姓的热烈响应。起初只有十八人,但当他抵达泰州城下时,队伍已经壮大到近千人。他们手持锄头、镰刀,围攻泰州。由于元兵应接不暇,守卫泰州的元军人手极为不足,张士诚很快就占领了泰州,接着扫荡兴化,并击败了高邮守军,将元朝的重镇收入囊中。张士诚原本只想宣泄怒火,没想到竟然拥有了称帝的资本。于是,在高邮,他自称“诚王”,建立了“大周”政权,享受一回做皇帝的乐趣。

有趣的是,朱元璋在多年后攻占应天时,手下将领纷纷建议他称帝,但朱元璋却接受了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可见,张士诚虽然与朱元璋同为义军领袖,但两人对待权力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然而,随着权力逐渐膨胀,张士诚的举动引来了元相脱脱的强力围攻,近百万元军将高邮包围得水泄不通。城中生活困苦,张士诚的境况愈发绝望。脱脱决心用张士诚的失败来树立威仪,连投降的机会都给了他拒绝。正当城即将陷落之际,远在滁州的朱元璋终于向郭子兴发出求援。尽管朱元璋的援军并非单纯为救张士诚而来,而是为了防止“池鱼之殃”,但也成功缓解了张士诚的困境。

或许张士诚命运未尽其极,他竟在脱脱去职后重新获得喘息之机。脱脱死后,元兵散乱,张士诚趁机占据南方富饶之地,如平江、常熟,开始进一步扩展势力。此时的张士诚不再称帝,而是接受了元廷的招安,担任了南方的太尉。

一生之敌——朱元璋

张士诚与朱元璋的关系从1356年开始激化。当时,原本归附于朱元璋的黄包军在陈保二的领导下背叛了他,投向了张士诚。陈保二甚至将朱元璋的使者和礼物一并送给了张士诚。这一举动深深激怒了朱元璋,他虽忙于西线作战,但还是决定以一封信与张士诚讲和。不过,朱元璋在信中暗示,张士诚像战败的槐嚣,言辞中不乏讽刺,张士诚虽然不善言辞,但身边有不少读书人,他很快意识到朱元璋的贬低之意,从而导致两人彻底决裂。

此后,张士诚未能抓住良机,反而在朱元璋的围攻下屡次失败。他的弟弟张士信在华云龙手下败北,张士德被俘,常州失守。失去地盘后的张士诚试图通过支付大量黄金、白银和粮食求和,但朱元璋根本不为所动,反而加紧了对他的进攻。

张士诚被逐渐逼得无路可走,最终选择向杨完者发起进攻。杨完者因其残暴横行,成为各方仇敌的对象,张士诚趁机夺取了杭州、嘉兴等地,一方面为百姓除害,另一方面扩大了自己的地盘。然而,正当张士诚准备继续南下时,他意外俘虏了朱元璋麾下的水军统领廖永安,并试图通过交换俘虏来换回自己的弟弟张士德,然而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将张士德处决。朱元璋的果断与张士诚的犹豫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两者的根本差距。

张士诚的失败与自杀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张士诚屡战屡败,尽管在初期他曾经具备过对抗朱元璋的优势,但最终还是因为战略失误、腐化堕落,错失了多次关键的反击机会。最终,他在1363年被迫联合陈友谅共同对抗朱元璋,但他又一次表现得过于优柔寡断,错失了决定性的战机。

张士诚在面对朱元璋的猛烈反击时,一直未能做出有效反应。最终在1367年,他在府中自杀时,被曾经的兄弟李伯升救下。但当他抵达应天后,年仅46岁的张士诚最终选择了自缢。

张士诚的死标志着他一生的终结,而朱元璋对他的恨,也表现在他对吴地的苛刻政策上,吴地富户在短短数年内便被压榨一空,张士诚的尸体也被毁坏,足见朱元璋对他的不屑与复仇的决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世人都知关羽败走麦城,却不知他... 大家都知道关羽在麦城吃了败仗逃跑,但不清楚他当时被多少厉害的武将团团围住。 关羽是三国时期大家都夸赞...
原创 中... 现在啊,出国旅游可流行了,好多有钱人出去旅游,首选地就是欧洲。在这片古老的大陆上,游客能感受到法国的...
原创 李...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才女之一,常被誉为“学文弄墨女子中的佼佼者”。她的诗词造诣和辞藻华丽...
北周武帝宇文邕之死:历史谜团背... 【一、传奇帝王的崛起之路】 南北朝时期有个很出色的皇帝叫北周武帝宇文邕,他公元543年出生,是宇文...
原创 唐... 渭水岸边,刚登基的李世民签下屈辱条约。四年后,突厥可汗却在长安城下跪。 短短四年,从屈辱到威震草原...
原创 沙...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不仅可以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让您获得不一样的参与感,...
原创 他... 1947年8月,刘邓大军进驻大别山,晋冀鲁豫军区在后方成立了多个纵队,其中包括了8纵、9纵、10纵、...
原创 揭... 揭秘历史与传说之间的差距:探寻真实的诸葛亮 参考《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 【一】智者的两副面孔 ...
古罗马的护民官:人民的代言人 盖尤斯·格拉古在父亲雕像前哭泣,B. 巴洛基尼雕刻,1849 年 护民官保护平民免受官员的任何滥用,...
中世纪对罪犯的惩罚 在中世纪,罪犯数量惊人,这主要是因为无责任感的特权给了他们犯罪自由。受到惩罚的总是贫民,王家贵族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