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毕业,是一位知名作家、学者和教育家,现为厦门大学教授。2005年,他在央视《百家讲坛》首次亮相,开始了他的历史讲解之路。2006年,他在《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以及《易中天品三国》,并且在2008年以《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作为主讲内容,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关注。
对于许多历史爱好者而言,易教授的讲解堪称经典。在他富有感情的叙述下,历史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栩栩如生,令观众感同身受。比如他笔下的曹操,狡猾且复杂,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刘备的坚毅与仁爱,都使得观众在感受到人物魅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的深思。
自《百家讲坛》开播以来,易教授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粉丝。他的讲解风格深入人心,且对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尊重和崇敬。可是,最近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易教授却突然直言不讳地批评越王勾践,甚至公开表示,勾践“最不是个东西”,并且他认为“卧薪尝胆”的故事应该停止传播。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一向温文尔雅的易教授会这样猛烈抨击一位历史人物?
提到“卧薪尝胆”这一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讲述了他在经过吴国的惨痛打击后,不忘屈辱,最终励精图治的励志故事。然而,许多人对于勾践的了解并不深入,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回顾一下他的故事。
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现今浙江绍兴人。刚登上王位时,他与其父亲的老越王相比,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雄心壮志。在此后的一场战斗中,勾践带领越国军队在槜李大败吴国,令吴王阖闾因战伤身亡。自此,吴越两国结下了深仇大恨。
然而,吴王阖闾去世后,继位的儿子夫差始终心怀复仇之意,决心为父报仇雪恨。他打算攻打越国,勾践也听闻了这个消息。年轻气盛且满怀信心的勾践,决定主动出击,发动战争。然而,结果却是彻底的失败。勾践不仅大败,甚至自己也被夫差俘虏。由于夫差有争夺春秋霸主的野心,他并没有灭掉越国,否则,越国的命运就此终结。
在战败后,勾践与妻子以及他的臣子范蠡等人被俘,带到吴国,在吴王阖闾的墓前被迫忏悔。曾经是国君的勾践,如同囚犯一般被囚禁在吴国三年之久。这三年里,勾践为了消除夫差的戒心,始终表现出对吴国的完全臣服,成为夫差争夺霸主地位的工具。最终,夫差放勾践回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永远铭记着自己在吴国的耻辱。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挂上苦胆,每餐必尝,提醒自己不忘屈辱的过往。这成为他“卧薪尝胆”的象征,并且以此激励自己和越国百姓励精图治,力图复仇。
勾践在重建越国的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战略手段,比如向吴王送去贿赂,麻痹对方;通过收购吴国的粮食,导致吴国的粮库空虚;甚至给吴国百姓提供了已煮熟的种子,使得吴国的来年无粮可种。整个越国的上下,从王到百姓,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那就是为过去的屈辱复仇。范蠡甚至将美人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作为交换,帮助越国更快地复兴。
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很快恢复了实力,最终彻底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在悔恨中自杀,而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带领越国走向鼎盛。
尽管勾践的复仇故事在历史上被广泛传颂,成为励志的象征,易中天教授却认为不应过度美化这段历史。在他看来,勾践不仅过河拆桥,背叛了曾帮助他的臣子文种,甚至在报仇时,竟然对吴国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他认为勾践为了个人的复仇,过于冷酷无情,甚至不择手段,因此称勾践“最不是个东西”。
这样的看法,可能会引发不少争议,毕竟历史人物的评价本来就存在不同的角度。易中天教授的观点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