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毛主席主要以军事战略家的身份存在,没想到他不仅是策划者,还是亲自指挥作战的领导者。他参与指挥的战斗成为了我军的经典战例,甚至其中的一些战役至今仍被收录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毛主席亲自指挥过的几次重要战役:
一、井冈山第一次反“进剿”战斗:
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失利之后,毛主席带领仅剩下的1000余人撤退至井冈山。在那段时间内,毛主席在宁冈重建了革命机构,并且成功在永新、遂川、茶陵、酃县等四个县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2月,赣军27师的杨如轩带领四个营的部队首次对井冈山发动“进剿”。面对敌军的进攻,毛主席决定用“围三缺一”的战术,避免与敌强点对抗,集中力量打击敌人薄弱环节。他指挥工农革命军第1团守住遂川,第2团坚守宁冈。待敌军进入宁冈和遂川交界地带时,毛主席果断调动兵力,成功包围并全歼了敌军79团的一个营。
这场战斗中,毛主席通过“围三缺一”的策略,精确判断敌我形势,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标志着他军事才略的初步展示。
二、井冈山第二次反“进剿”战斗:
1928年5月,为了彻底摧毁井冈山根据地,蒋介石下令发起第二次“进剿”。这次进攻的国民党军依旧是由赣军杨如轩指挥。杨如轩采用三路排开的战术,集中力量攻击我方在宁冈、永新、茶陵等据点。
毛主席则采取了重点反击的战略,他指挥红军31团截击敌79团,主力则部署在五斗江一带,准备一举打击敌81团。在五斗江的战斗中,毛主席亲自指挥红军突破了敌人的防线,成功击溃了敌方一个团,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的进攻计划。此次战斗展示了毛主席的战术思维及果敢指挥。
三、井冈山第三次反“进剿”战斗:
这次战斗几乎与第二次反“进剿”重叠,依然发生在1928年5月。此时,朱培德调集了赣军27师三个团、7师一个团以及9师一个团,分兵向我军永新和宁冈进行进攻。
面对敌军的强势攻势,毛主席决心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战斗开始后,毛主席首先派朱德率领31团和28团进行敌军高陵的奇袭。随后,他指挥红4军主力快速行军130里,将敌军主力引导至黑栋山设下埋伏。
在黑栋山的战斗中,毛主席亲自指挥红4军成功全歼敌军一个团,击毙敌团长。此役后,杨如轩部队大溃败,匆忙逃往吉安,湘赣边特委正式成立。
四、井冈山第四次反“进剿”战斗:
1928年6月,国民党江西军阀朱培德调集了五个团共1万余人的兵力,再度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展开进攻。敌军此时已步步逼近新七溪岭等重要地区,毛主席洞察敌军的战略意图,决定采取持久战术来拖垮敌军。
毛主席将红27团部署在新七溪岭进行坚守,利用红29团和红31团对敌军27师指挥部实施突袭。这次战斗中,毛主席巧妙运用突袭战术,没有与敌军主力正面冲突,而是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的指挥中心。最终,红军成功夹击敌军两个师,彻底摧毁了敌人的战斗力。此次胜利体现了毛主席的超高指挥智慧和深远的战略眼光。
五、大柏地战斗:
1928年12月,国民党湘赣军阀调集了十余个团的兵力,对我井冈山根据地展开大规模的“会剿”。面对敌军的压力,毛主席决定通过分兵调度应对。
在情况危急的情况下,毛主席将红5军和红32团留守井冈山,主力则向赣南进发,进入瑞金的大柏地。敌军刘士毅部在持续追击中逐渐接近大柏地,毛主席决定伏击敌军。
2月10日15时,敌军刘士毅部第15旅进入了大柏地附近,毛主席指挥红29团引敌入伏击圈,随后发动猛攻。战斗极为激烈,毛主席亲自指挥并使用配枪冲锋,这也成为军史中唯一明确记载毛主席亲自用配枪指挥的战斗。最终,红4军成功歼灭了敌军800余人,毛主席在这场胜利后稳固了自己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上一篇:漂泊海外七十九载 战国帛书归故里
下一篇:东汉王朝四大奸佞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