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此事必有蹊跷
《军师联盟》这部剧让三国时期相对冷门的魏明帝曹叡,突然成为许多人熟知的名字。
那么,曹叡究竟出生于何时呢?听起来让人有些吃惊——这个问题并没有确凿的答案!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叡去世的时间是“景初三年春正月丁亥……时年三十六”,也就是说,曹叡死于公元239年。根据这一时间推算,曹叡出生在公元204年。
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一年,正是曹操破邺城之后,曹丕闯入袁熙的府邸,遇到了袁绍的儿媳妇甄宓并娶她为妻的时刻。而甄宓,恰恰就是曹叡的母亲——那时她是否已经怀有曹叡呢?
这个设定显然是说不通的!难道曹叡本来应该姓“袁”吗?这一切简直是不可思议。为了给曹家的名声留面子,人们只能用“虚岁”来推算。于是推算出曹叡生于公元206年,死亡时间依然是公元239年,这样一来,他便只活了34岁。
本来就不算长的寿命,再被硬生生地“减掉”两年,这样的推理无疑为曹叡的出生时间蒙上了阴影。曹操、曹丕、曹芳(即曹叡的继位之子),甚至刘备、刘禅、孙权等人物的出生时间,都有明确记载。唯独曹叡的出生时间成了谜团。
如果用元芳的经典话语来形容,就是:“此事必有蹊跷!”而这个“蹊跷”背后,可能正是曹魏历史中一段错综复杂、难解的恩怨——“一女乱三曹”。
二、一女乱三曹
《世说新语》中的记载揭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公元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后,他直接对手下人说道:“我之所以要攻下邺城,就是为了拿到甄宓,赶紧保护她!”
然而,他的手下却露出为难的神色,解释道:曹丕已经先一步娶了甄宓为妻。面对这种情况,曹操只得无奈地将甄宓嫁给了曹丕。
这件事引起了当时的笑话,因为孔融得知后,写信给曹操讽刺道:“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他将甄宓的婚事与妲己被赐给周公旦的故事类比,意思是:曹操就像周武王,而曹丕则像周公旦。
曹操看着这封信,简直有些懵了,心里想着:“这事情是怎么一回事?要回去找孔融问个清楚。”孔融回信却更加讽刺:“以今天的事来推测,应该就是这个结果。”
实际上,孔融在用“甄宓嫁给曹丕”这一事件,暗讽曹操的无奈和尴尬。
在民间传说中,甄宓的美丽和才华让曹操、曹丕甚至曹植都为之倾心,结果为了一个女人,三位曹家男性陷入了纠缠,最后演绎成了“乱三曹”的传奇故事。
曹丕后来登基为帝后,为了报复甄宓,他下令毒死了她,并以极其恶毒的方式埋葬她。关于曹丕为何如此对待甄宓,有三种主要的说法:
1. 曹丕的皇后郭女王因嫉妒甄宓,策划了她的死,而曹叡为了给母亲复仇,逼死了郭女王,并以同样的方式对她的遗体进行安葬;
2. 甄宓因才学过人,得罪了曹丕;
3. 曹植和甄宓互生情愫,两人在诗文中都有所暗示,这使得曹丕怀疑自己被背叛,于是下令处死甄宓。
从曹叡的出生母亲甄宓来看,曹叡的命运注定充满了波澜,而“蹊跷”的背后,正是那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争斗。
三、曹操、曹丕对曹叡的态度
对于曹叡,曹操的态度非常明确:“寄予厚望!”
曹操虽有许多缺点,但对后代的培养却不遗余力,尤其在教育方面,他对曹丕、曹植、曹彰等子孙的训练显得尤为严格。
他有一个独特的育儿方式,那就是带着孩子们亲自经历战争的洗礼。例如,曹丕自述中提到,自己十一岁时就随父亲征战四方,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残酷。
而曹叡也不例外,曹操非常重视他的教育,从小让他随军出征。公元217年,曹操决定东征孙权时,他便带上了十岁的曹叡。
曹叡因此不仅受到战场上的锻炼,还接受了曹操耳提面命的指点。正是这种经历,才为他后来在内外压力中突围、稳固曹魏政权打下了基础。
对于曹丕而言,曹叡却始终是个充满矛盾的存在。在曹操去世后,曹丕开始逐渐忽视曹叡。更因为曹丕害死甄宓,曹叡一度被削掉了太子的爵位,曹丕欲培养曹礼为继承人。
然而,曹叡却并没有因此受挫,反而以其独立的姿态赢得了更多的支持,最终曹丕在压力下又恢复了他太子的地位。曹丕临终时,曹叡终于被正式册立为太子。
四、在诸葛亮和司马懿夹击中突围
不幸的是,曹叡的登基正逢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夹击。诸葛亮北伐的成功给曹魏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曹叡却只能咬牙坚持。
得知曹丕去世后,诸葛亮迅速采取行动,积极北伐,势如破竹。曹魏内外震动,而曹叡则在不断的战斗和内乱中奋力支撑。
面对诸葛亮北伐的压力,曹叡亲自坐镇长安,带领大军抵抗蜀汉的进攻,虽极力奋战,但曹魏的局势依然十分动荡。
最终,曹叡逐渐从困境中突围,站稳了脚跟,成功稳定了自己的统治。然而,随着诸葛亮的死去,曹叡并未彻底放松警惕,而是开始对司马懿产生了更深的防范。
曹叡深知,司马懿的政治手腕及其背后庞大的门阀势力,才是曹魏未来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为此,曹叡采取了谨慎的策略,密切关注司马懿的动向,最终在一系列政治博弈中,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