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存储卡” 精神的“助推器”
创始人
2025-09-06 21:32:17
0

呼和浩特博物院特别策划“石启北疆·旧石器时代华章大窑遗址考古成果展”、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推出“金韵含香——青岛市博物馆馆藏铜香炉展”、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同时引进“大河长歌——山东文物鄂尔多斯特展”“山岳琼华——武汉博物馆藏玉器精品展”……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全区多个博物馆“上新”大展,吸引着慕名而来的观众。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近年来,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内蒙古各类博物馆不断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展现源远流长的文明历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研究、展示、教育、交流等作用,增进文明交流互鉴。

不被定义的博物馆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 “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意在探讨博物馆在文化身份守护、创新与社会重构等新任务中的角色。

内蒙古现有158家博物馆,正在不断探索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激发年轻人的活力,以及如何适应技术前沿的问题。

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内蒙古博物院携手凯德广场内蒙古艺术学院,推出“北疆文脉·新启未来”主题活动,将“10平米”博物馆植入城市商圈。这里不仅有文物创意展示,更有一场穿越时空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生们化身“历史代言人”,身着汉、北魏等朝代服饰惊艳登场。专业讲解员倾情讲述服饰背后承载的千年故事和文化意蕴。

马头琴、陶布秀尔与冒顿潮尔同台共鸣,交织成一场非遗盛宴,带观众沉浸式感受北疆文化的厚重底蕴与灵动生机。智能机器人也来到现场,让人们感受科技与文化的碰撞,体验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融合的奇妙火花,见证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

今年春节期间,全区博物馆参观人次突破100万,“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一种新年俗。从文化殿堂到消费“磁场”,内蒙古的博物馆早已突破传统展陈模式,将历史文物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可消费的文化IP。

在鄂尔多斯博物院,观众戴上VR眼镜便可置身历史情境;在呼和浩特五塔寺博物馆,通过AR技术体验砖雕石刻,解锁“匠心传承”;在通辽南宝力皋吐博物馆,全息投影西辽河地区史前盛景触手可及。

以文化为魂、以科技为翼、以消费为脉的发展模式,为博物馆提供了无限可能,更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翻不尽的“立体教科书”

烽亭障塞、居延汉简黑城文书……今年的博物馆日,阿拉善博物馆推出“弱水三千 同风共沐——内蒙古居延遗址出土文物展”。展览分为弱水出天山、居延承古道、往来促互鉴、字里映交融四个部分,共展出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阿拉善博物馆、额济纳旗文物保护中心收藏的300余件套出土文物。一件件文物,揭开居延遗址的神秘面纱,呈现出这一地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进程和精神基石。

去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突破14亿人次,已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立体教科书”。

从大中型博物馆到小型博物馆,从国有博物馆到民间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的种类不断丰富。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全国博物馆数量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博物馆建成开放,内蒙古博物馆数量也在这一时期实现大幅增长,2024年全区博物馆参观人数突破2000万。

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郑承燕说:“这些年我们不断完善展陈、丰富活动,就是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物“活”起来 文脉传下去

“这就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前不久,知名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踏访内蒙古,在呼和浩特丰州故城博物馆,她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大白塔”。身处万部华严经塔中,蒙曼老师由衷感叹。在丰州故城博物馆赏白塔,在长城博物馆话长城,“曼行内蒙古”的系列直播,让这里的历史文化以更加现代的方式被人记住。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内蒙古各级各类博物馆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注重文物价值挖掘、文化遗产活化。

5月17日,赤峰博物院开展了“小小考古人”挖掘体验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模拟考古挖掘工作,从石膏块中将文物模型挖掘、清理出来,并现场讲解了考古工作的职责与意义,让小朋友们在体验探索过程中感受文物魅力,增强动手能力。

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中,人们总能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从“不忘本来”中获得“开辟未来”的力量。

有着“草原敦煌”之称的阿尔寨石窟壁画面积超1000平方米。自2018年开始,298.57平方米壁画在专家日夜坚守中重焕生机,这座融合西夏至明代艺术精髓的文化宝库向世界绽放新辉。

承担修复工作的敦煌研究院为壁画、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实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更好地传承传播中华灿烂文化。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博物洽闻、融古通今, 内蒙古各类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存储器”,更是北疆各族儿女精神的“助推器”。(记者 冯雪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同花顺董事长拟减持68万股,称... 红星资本局9月7日消息,同花顺(300033.SZ)近日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预...
俄军继续向乌军防御纵深推进!乌... 每经编辑|黄胜 据CCTV国际时讯,俄罗斯国防部9月6日称,俄军继续向乌军防御纵深推进,打击乌军部...
深圳楼市新政反响:坪山区升温,... 9月5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
原创 纵... 一枪不发,活捉500人!乍一听似乎不可思议。然而,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新四军的纵队参谋长张藩和司...
原创 中... 在您开始阅读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进行讨论与分享,也能为您带来与众不同的参与感...
原创 一... 呼延庆:北宋外交迷局中的铁鞭孤臣 一、将门余晖:铁血世家的文质转向 (一)铁鞭记忆中的将门基因 北...
原创 司...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江山变换、英雄辈出,吸引了无数历史爱好者的关注。然而,...
阳甲的悲剧,他如何挣扎于商朝的... 商朝第18位王: (声明:本文内容参考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创作的,文章末尾标注文献来源) 血色...
李守奎丨文通字顺的西周康王之诰... 文通字顺的西周康王之诰命 ——大盂鼎铭文新释 文/李守奎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李守奎教授 摘 要...
原创 西... 6500年前,如今河南西水坡先民,使用三座古墓排成一幅“升天图”,即第一座埋葬墓主、第二座乘神兽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