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
19世纪的欧洲
,咱们不可能不回避一个话题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
拿破仑
!正是
法国大革命跟拿破仑战争
,深刻影响了欧洲政治格局,改变了诸多近现代欧洲国家的命运。这当中就包括了
奥地利
说到奥地利的历史时期,最早作为
边疆领地
而在
巴本堡家族
手中得以发展成为
奥地利公国
。随后巴本堡王朝绝嗣又由
哈布斯堡家族
接管数百年,期间奥地利由公国升格成为了大公国
而在
奥地利大公国
的末期,哈布斯堡家族主枝男嗣断绝,由女性的
玛丽亚.特蕾西娅
接管家族领地,从此开启了奥地利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的统治
而在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发展革新一段时间之后,奥地利再次“升级”,由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统治的奥地利大公国升级成为了著名的
奥地利帝国
!
而进行升级的掌舵手正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
弗朗茨二世
!在
拿破仑帝国
的冲击之下,奥地利最终也整合资源成为了奥地利帝国,开启了两强相争的局面......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咱们此前讲过
奥地利从哈布斯堡王朝变更到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过程
(详情参见
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断绝!从玛丽亚到约瑟夫——奥地利简史17
)
这当中作为时代转换关键枢纽人物的自然是奥地利
玛丽亚.特蕾西娅
女王,正是她的统治才让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血统得以延续
而玛丽亚之后接棒的就是其子
约瑟夫二世
,咱们照样对他进行过介绍,他接受民主思想在奥地利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最终因为国内矛盾和反对力量太大最终含恨而终
从少年到死前,约瑟夫二世一直致力于改造国家的改革,但越到晚年越是众叛亲离,毕竟欧洲几千年的封建势力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百足之虫还死而不僵
于是晚年的约瑟夫二世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取消了一些改革措施,他一辈子为臣民谋取自由和福利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成了徒劳,于是他深受打击一病不起。
而一直到他死时,身边既无妻子,又无儿女,更没有情妇。所以咱们今天评价约瑟夫是一个
为国家奉献了一生的改革者。
但光荣归光荣,约瑟夫一死,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再次面临了绝嗣的风险,这时,约瑟夫的兄弟
利奥波德二世
出来了...
利奥波德二世是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790年—1792年在位,接了他兄弟约瑟夫二世的班),也是
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国王
,还是奥地利大公国统治下的
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公
他也是玛丽亚·特蕾西娅与弗朗茨一世的儿子,跟约瑟夫长子的地位不同,利奥波德是家里第三子
当然在兄长约瑟夫死后(1790年),他继承了哈布斯堡家族,但不凑巧,他本人也于两年后的1792年去世
利奥波德二世去世后将哈布斯堡-洛林王朝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弗朗茨二世
!对,没错,就是那个最终建立奥地利帝国的弗朗茨二世!
弗朗茨二世
弗朗茨二世
是
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
(1792年—1806年在位),同时也是
奥地利帝国的第一位皇帝
(1804年—1835年在位)。而他在奥地利帝国皇帝的任上被称为是
弗朗茨一世
(欧洲人的命名习惯反正也挺闹心的[捂脸])
而他就是前文讲到的
利奥波德二世
跟西班牙的
玛丽亚·路易莎
的儿子,因而在1792年父亲去世后,他就成为了
哈布斯堡家族首领
(换而言之就是约瑟夫二世那一支算是彻底断绝了)
而弗朗茨二世在就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时(1792年),
德意志城邦割据
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且不论18世纪末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是中世纪14、15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那内部分裂也是相当可怕
而等到了弗朗茨二世揽下王位之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早已失去实权,国内基本就是大大小小诸侯国割据,最强的两个分别是
奥地利
跟
普鲁士
。
而当时影响欧洲的
法国大革命
和
拿破仑的崛起
更是加剧了德意志诸城邦的分化,可以这么说: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前景不容乐观!
而在
第二次反法同盟
对抗拿破仑之后,神圣罗马帝国更是丧失了全部意大利的领地,连养老棺材本都赔了个干干净净
加上当时的
瑞士
也成立了
赫尔维蒂共和国
,掠夺了奥地利大公国在阿尔卑斯山中部的领地。这下神圣罗马帝国跟奥地利大公国双双损失惨重
而为了对抗屡战屡胜的拿破仑,有极大野心
弗朗茨二世
也整合了国内领地和资源。在
1804年5月18日法国第一执政
拿破仑
称帝
后,一直有称帝野心的弗朗茨二世也有样学样
1804年8月10日,
也就是拿破仑称帝的三个月后,
奥地利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
弗朗茨二世
最终也称帝
,宣布成立
奥地利帝国
,自称
奥地利皇帝
。
由此开始了
奥地利帝国(1804-1918)
与
拿破仑帝国(1804-1815)
的两强相争......
两强交锋
在
法国大革命
爆发后,奥地利就参与了
三次反法战争
,目的就是为了扑灭这团革命的火焰,要将这团星星之火扼杀在摇篮之中
但好巧不巧,法国出了个
拿破仑
,除了第一次反法战争外,剩下的六次反法同盟都不得不跟拿破仑这位军事奇才作战
结果也是不出所料,反法同盟在第二次、第三次反法战争中失败,同时拿破仑称帝,建立了著名的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
而在
第三次反法同盟
之后,
弗郎茨二世
因为在
奥斯特里茨战役
的惨败,使得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同时也是奥地利首都)被法军三次攻陷,奥地利军队甚至被全歼
被逼无奈之下,双方签订了著名的
《普雷斯堡和约》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时期著名的
莱茵邦联
被创立!
所谓的
莱茵联邦(1806年-1813年)
其实是
俄罗斯帝国沙皇
亚历山大一世
和
奥地利帝国皇帝
弗朗茨二世
于
奥斯特里茨战役
战败后,由拿破仑所建立的一个位于德意志地区的政治实体
而它最初的成员其实就是16个前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但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得进入了法国一边,成为了
拿破仑帝国
势力的一部分。
而此举无疑是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先声,尽管神圣罗马帝国早就名存实亡,但莱茵联邦的建立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最后的催命符和病危通知单
1806年拿破仑又强行解散了
神圣罗马帝国
,至此,历经八百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最终灭亡!而与此同时,1806年8月6日
弗朗茨二世
也被迫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他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
但所幸弗朗茨二世还是保留了
奥地利皇帝的头衔
,也就是只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而留下了
奥地利帝国
(详情参见
帝国建立,从奥地利大公国到奥地利帝国——奥地利简史18
)
当然后来奥地利还是成为了
莱茵邦联
的一部分,而弗郎茨二世被迫以
和亲
的方式,把女儿
玛丽·路易莎
嫁给了
拿破仑
,换来了一些权益。
而弗朗茨二世也就再度被迫臣从于拿破仑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
提尔西特同盟
。并且按照约定不可干涉第
七次俄土战争
。
而由弗郎茨二世发起的四次反拿破仑的神圣同盟,在被拿破仑打败后,大大削弱了奥地利的国力,间接导致日后普鲁士的崛起,从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大幅度衰落,再也无法恢复对全欧洲的影响力......
发展
在1806年之后的大削弱之后,奥地利可能也确实被打得老实了一点,不再那么叫嚣着反法,甚至部分时候还有着站在法国一边的想法
1809年奥地利帝国皇帝
弗朗茨一世
任命了
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
为首相,由此
奥地利的反法政策改为策略性与法合作。
而这位
克莱门斯·梅特涅
更是传奇人物,不仅是
十九世纪奥地利著名的外交家
,其人生经历也是很有趣的(大家感兴趣可以搜索下看看他的名人轶事)
而梅特涅在1801年后就相继成为了奥地利驻萨克森、普鲁士、法国大使。1809年他又开始任奥地利帝国的外交大臣,直接改变了当时奥地利对法的态度
1810年
弗朗茨一世
在克莱门斯·梅特涅外交思想的影响下,决定将女儿
玛丽亚·路易丝
嫁给
拿破仑一世
,以此来巩固奥地利的地位。
1812年拿破仑一世侵俄失败,
库图佐夫
在莫斯科一场大火烧得拿破仑狼狈撤退。眼见时机已到,
奥地利赶紧又转而与法作战
,
联合欧洲其他反法力量匆匆忙忙组成了
第六次反法同盟
而
第六次反法同盟
在
莱比锡战役
后,最终战胜了拿破仑,打败了拿破仑的不败神话,于1814年3月攻入法国首都巴黎。
同年,弗郎茨二世在拿破仑倒台后立即主持召开了
维也纳会议
,而在会议上,首相
梅特涅
再次施展外交手腕,使奥地利收复了所失领地,并得到了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威尼斯和米兰,后组成以奥地利为首的
德意志邦联
,
奥地利的大国地位得到恢复
。
整个维也纳会议在首相
梅特涅
领导下还成立了
维也纳体系
和
神圣同盟
,
企图恢复欧洲的旧“秩序”,以抵消自由主义的影响,当然最后也被迫制定宪法,承认了部分改革。
而1815年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主持的维也纳会议上成立的
神圣同盟
,更是成为了
复辟势力
的代表,
联合欧洲各君主国维护专制制度,使奥地利充当欧洲宪兵
。
所以不出意料,这个所谓的“
维也纳体系
”在1848年革命后被推翻,弗朗茨二世用尽一生精力维系的奥地利帝国面临崩溃,匈牙利、波西米亚、巴尔干各国民族主义纷起......
当然在此时,奥地利帝国的首相
梅特涅
(和
弗朗茨二世
)依旧是
“神圣同盟”
和
“四国同盟”
的核心人物,在欧洲形成了以
“正统主义”
和
“大国均势”
为核心的
梅特涅体系(维也纳体系)
达三十余年。
而表面安稳的维也纳体系背后更是漏洞百出,为日后欧洲的“巨变”埋下了伏笔,而奥地利帝国也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面临了新的危机与挑战......
那么维也纳体系最终会如何瓦解?此后奥地利帝国又将何去何从?历史上著名的奥匈帝国又是如何诞生的?
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