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历代对人才的重视让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可能
创始人
2025-09-03 04:02:25
0

前面一篇说了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关键因素就是有足够的粮食供应。

这次我们从人才方面看看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这些独特的文化思想是如何影响秦历代君主的,自章太炎以来,许多学者普遍认为秦治国理念多有“杂家”特色。

郭沫若也说秦受法家思想影响重严刑峻法,但是其间也杂糅有纵横家、神仙家、墨家、儒家、阳阳家甚至道家的成分在里面。这些文化思想经过几十代国君的兼收并蓄,最终形成秦人独特的治国理念并传承了下去,影响了后面两千多年华夏文化的发展脉络。

秦人不但重视人才的引进,而且不限国家,尤其对远道而来的人才非常尊重。在参与治国理政、改革创新方面这些外来的人才都展示了非凡的才能,在朝堂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例如:张仪是

魏国人,纵横家代表人物。

公孙衍

是魏国人,也是纵横家

的代表人物。范睢也是

魏国

人,纵横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商鞅是

卫国人,法家代表人物。

李斯是

楚国人,法家代表人物。

吕不韦是

赵国人,擅商贾之术

。还有

蔡泽、甘茂、尉缭等等。

正是这些引进的人才通过变法、合纵连横、远交近攻、郡县制的改革,以及度量衡的统一等等一系列图强政策的推行,才让秦国一步一步的强大最终扫灭六国,一统天下。

从秦国引进的这些人才上可以看出,范围涉及之广,学派之复杂,可谓包罗万象,但是最后都被融进秦国独有的治国方策中,没有独尊一术一说,而是兼各学派之所长,并将之发扬光大。

秦国之所以能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最终统一中国,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尽收天下英才,说到人才必然要说到引进方式,古代的人才引进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今古很多历史传奇故事均与此类有关,很多故事也成为后世教育子孙和激励自我的经典。例如:姜太公钓鱼、毛遂自荐、三顾茅庐等等…

秦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积累,对人才的重视是贯穿秦历朝历代治国理念的,期间历代的求贤传说自然也是不少,也为坊间增添不少传奇故事。当年在秦人立足之初,一穷二白的时候,秦非子对人才就很重视,据说秦非子为了养好马,取得周孝王的赏识,四处向有养马经验的人求教,甚至在不甚富裕的情况下,不惜重金亲自将这些人请到封地来教授养马的技巧。

秦襄公在人才的招揽上虽没什么出奇之处,但在取得封地之后的一系列举措所产生的回报看似有些意想不到,但结果却是最务实的,可以说改变了秦国的农业发展进程。

自有了封地,便大大拓展了秦国的耕作面积,并且当时接收了大量擅长耕作的周朝余民,秦襄公便从中选拔出优秀的农耕者给予奖励,这一举措不但改善了百姓的不安,还提振了百姓种地的积极性。

同时秦襄公还将犬丘大量优秀畜牧业者带往新的封地,这样一来,彻底放开了畜牧和农耕的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以前的局面是有地的没牛,有牛的没地,这一结合,大大促进了用牛耕地的步伐,大面积耕作成为可能,封地的大片土地得到开发利用,粮食产量自然也得到到大规模提升。

在当时

铁犁和牛耕无疑是最先进的农耕技术,而秦国则是最早将这种技术大面积推广的国家,这为人口的繁衍和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了秦穆公时期,这位将人才的引进发挥到了极致,终于使秦国实现了第一次强大。

春秋时有“尚贤”之风,秦穆公自然也不能不例外,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当时的百里奚已经70余岁,而秦穆公力排众议将百里奚留在秦国封为

大夫

人称“

五羖大夫,

由此可见秦穆公对人才的重视已非简单的人才选拔,而是举贤重用并举;百里奚进入秦国朝堂后,不负穆公所望,

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西北地区,堪称一代名相。

百里奚

还向秦穆公推荐了很多有用之才,其中他的好友蹇叔就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后被穆公聘为上大夫

,迁右庶长,和百里奚一起辅佐秦穆公

。终

使秦国成为

春秋五霸

之一,为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再说说秦孝公的爹秦献公,这位由于其叔祖父秦简公不讲武德被篡位后,不得已流亡魏国,从颠沛流离中谋生存之道,最终在其堂弟秦出公继位时,由于年纪小,其母亲垂帘听政,重用外戚和宦官,和秦王室子孙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秦献公看准时机,在魏国的支持下重新夺回王位。秦献公在人才征召上不同于以往的秦国国君,更接地气、也更重视普罗大众的感受,从他取消人殉制度就可见一斑,这可能是其在魏国流亡29年,寄人篱下体会到了底层人的生活艰辛,更深知普通百姓才是国家兴亡的根本。

秦献公能把秦国从西戎部落一直延续的人殉制度废除,可谓是对重视人才的另类诠释,这一举措,吸引了各行各业很多原先心有顾忌的人才到秦国,毕竟谁都怕死,尤其是无缘无故的陪葬。在这一变革的推动下,秦国日益走出了衰败的迹象,逐渐开启中兴之路。

最后说一说秦孝公,这位在即位之初便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在人才引进、招揽方面堪称教科书级别。这位极具雄心和谋略的君王,可能觉得先祖们在人才引进和征召方面没啥创意,到他手里干脆颁布个《求贤令》。

在秦穆公后的十几代君主,人才乏善可陈,国家已呈衰败之像,孝公接手时,秦国还处于中兴的起步阶段,再加上

秦国地处雍州,常被诸侯们疏远。秦孝公当初跟着秦献公体会过寄人篱下的屈辱,因此继位后秦孝公就以图霸业为己任四处招揽人才,广施恩德,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

《求贤令》

的颁布更是在国内掀起一场人才的变革。

《资治通鉴卷第二》

记载:“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由此可见孝公招贤的气魄和决心。丰厚的回报加上孝公在《求贤令》中

对先祖们治理国家得失的诚恳批判态度,这种低姿态的招揽方式终于吸引了一大批有才之士的加盟,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商鞅。

商鞅是卫国人,法家代表人物,自入秦,便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被任为左庶长,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态势,军队战斗力也不断地加强,最终发展成为战国后期国力最盛的国家。

至此,秦国一跃成为了令所有诸侯不敢小觑的国家。

从秦非子接受封地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经历六百多年,36代里还是有很多比较开明、有前瞻性的君主,尤其以上几位更是绕不开的靠谱明君,再补充一个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都是为秦王朝日后统一奠定基础的有道君主。

正是这些开明君主对人才的重视,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储备了足够的用人经验,从征召、选拔、重用、回报等多个环节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用人案例,经过几十代国君几百年的沉淀,到秦始皇时这种用人制度较当时其他诸侯国已经相当实用,也正因为这一点,才让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可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市早苗还没道歉,在台岛300... 自从说了那句“台海事关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后,高市早苗一直“装死”不认账,试图将事情糊弄过...
原创 长... 长平之战:赵国的重大失误与秦国的胜利 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决定性战役,战争的起因是两国为争...
清代北京图书市场及其变迁 北京为明清两代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明代呈现“海内舟车辐辏,筐篚走趋,巨贾所携,故家之...
新书 |《毛诗正义》的文化意识... 《毛诗正义》的文化意识与诗学思想 郑 伟 著 立足经学与文学关联会通的视角,从《五经正义》的文化...
弗里克钦点!22岁巴萨铁卫12... 在巴萨本赛季的征程中,一位年轻球员的崛起令人瞩目。他就是22岁的埃里克-加西亚,这位来自马尔托雷尔的...
让更多优秀艺术点亮城乡公共空间... 11月22日,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艺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四川省电影电视学院安仁校区举行...
男子钓到108发子弹以为是大鱼... 11月23日,据吉安公安:11月18日13时许,江西吉安新干县公安局沂江派出所接到市民曾先生报警称,...
上海浦东解锁艺术出版全球交流新... 近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首个以进口为主的艺术图书展会——2025上海国际艺术书展(简称“国际艺术...
U16国足战胜巴林,邝兆雷伤情... 在U17亚洲杯预赛A组首轮比赛中,中国U16男足以4-0大胜巴林队,这场比赛不仅展示了球队的实力,也...
【有声阅读】焦虑时代的解药:生... 焦虑时代的解药 生活的困惑,书籍早有答案 在慌乱而焦虑的时代,我们被各种困惑缠绕:为什么总是感到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