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明代中后期,从道士皇帝嘉靖、万历、泰昌、天启到崇祯,贯穿始终的内廷(君权)和外廷(文臣)中间的权力角逐越来越激烈。嘉靖抵抗文臣选用的是暴力,不服的打死;万历抵抗文臣选用的软扛,只批奏折,找不着重臣,借助宦官监控国家。
泰昌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不多说了;天启选用的是以内制外,器重魏忠贤;仅有崇祯在前期自废武功,让文臣独大,幡然醒悟过来后,却发觉魏忠贤后面,内廷里找不到相近的优秀人才,只能一面再一次器重宦官,一面经常进行更换文臣,来抑止文臣权力。
因此,这好多个皇帝,除了泰昌,俱被之后修明史的文官们诋毁,倒是只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泰昌,被冠了个光宗中兴。
朱由校真的只会做木匠吗
明代经历16位皇帝,有的皇帝凭着优秀的功绩而被后人传扬,有的皇帝由于一些秘史而被别人所熟识。
其中有一位是凭着个人兴趣爱好而被别人赞叹不已。这位皇帝便是明末的“木工皇帝”朱由校。
主流历史舆论给大家传递的是“天启皇帝总是做木工”,可是你翻阅《明熹宗实录》会发觉,天启皇帝御文华殿讲读的记述非常多。
从记述看来,天启皇帝大脑十分聪明,对国防、对用人的很多建议通常比这些重臣更高超!
在《明史》中记述:天启年间,内阁首辅叶向高以前给天启上疏说“我皇帝聪慧天纵,朝讲时临,真可以说清正廉明又很好学之主矣。但今之尝朝,既是户数具文,无有关政务。而日讲开陈时刻比较有限,亦恐不可以洞察于辞章之精准,古往今来政治之得与失。”
公元1620年,对大明王朝而言是非凡的一年。这一年就换了2个皇帝,起先万历皇帝病逝,明光宗朱常洛称帝不到一个月又突然死亡不幸身亡。在那样一个大环境下,年仅16岁的朱由校被东林党匆匆推上帝位。
都说他特别喜欢木工活,但是有没有人想过,一位皇孙是怎样接触到这些的?原因是他的祖父万历皇帝,一直都是想让郑贵妃的孩子朱常洵做皇太子。
他的爸爸为了独善其身,不许他学习文字,以此来降低祸患。为了更好地消磨生活上的无趣,朱由校接触到了木匠活,而且痴迷到了这门不简单的技术活,可是也埋下了祸患。
结果便是坐上帝位之后,却在文化上一直不合格。他的爸爸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突然死亡,正值壮年,忽然横死,竟变成一桩谜案。
朱由校从这一件事儿中懂了一个大道理,压根没人关注皇帝的好歹,朝中那群重臣只需要一个名义上的皇帝罢了,其他的也不重要。
在军事难题上天启的眼界比袁崇焕和孙承宗都要高超
《孙承宗传》里还有一处记述“帝好察边情,时令东厂遣人诣关门,具事状奏报,名曰‘较事’”。
一般来说,皇帝对边情,听高官的奏报也就可以了。但天启皇帝显而易见对国防边防站的兴趣爱好并不仅仅限于客客气气地听奏报,而有更高的自觉性,主动性。
因此才会另外专业外派东厂工作人员去打探边防站情报信息。这类积极的情报信息观,可能是绝大多数明代文官也不具有的,看一下之后袁崇焕、王洽等人到情报工作上的发麻软弱无能就可见一斑了。
那时的天启皇帝也只是十六岁罢了,换如今也就是一个高中生相似,这就更弥足珍贵了。
明朝的灭亡究竟源于哪个皇帝
明实亡于万历,明实亡于天启,这两个见解,都是历史学家创造发明出来的。因为明代的的确确是亡于崇祯啊。而且啊,到崇祯朝,朝野上下个个全是推卸责任的高手,包括崇祯自己。
“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这类瞎话竟然从皇帝口中讲出来。崇祯朝造就了好几个史无前例的壮举,包括文臣擅杀节将,并且被告方没有被马上解决。
还有北京被围堵时,关宁军负气离开,置北京不管不顾。就连李自成都是崇祯亲自把他逼失业的。还有三顺王这些人,全是崇祯亲自赠给清朝的。为啥呢?
万历天启这两个人,最少还能让文官集团表面上客客气气的,还能保持大明朝表面上的体面。而崇祯呢刚开始执政,好像是大明朝的尧舜。殊不知后边连老丈人也不借款给他们了,为什么?
闺女不用了,国丈称号和官爵不用了,存着钱取悦李自成啊,早已连表层上的体面都没有了,连老丈人都叛变了。这就是最典型的亡国之君,就连前边认可的暴君明英宗也知道不能干的事儿,崇祯都做了。
明英宗恨透于谦,也没有活剐于谦,殊不知崇祯却活剐了袁崇焕。这儿不评价袁崇焕的功过,只评价这件事情的政治影响,由于袁崇焕是皇帝自己亲自破格提拔的,崇祯活剐了袁崇焕,便是在当众宣布自己是大傻瓜,相信了一个骗子。崇祯还并非最笨的,因为前边还有四年亡国的朱允炆呢。
参考文献:《孙承宗传》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上一篇:半月谈丨文物风物人物兴燕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