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功昭大别山的高敬亭,为何在红军被改编后,反被新四军军部逮捕?
创始人
2025-08-31 13:02:56
0

1977年4月27日,原红二十八军政委,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高敬亭同志在蒙冤38年后,等到了组织的平反。当这个消息被高敬亭遗孀史玉清得知后,她终于忍不住,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而高敬亭和史玉清的女儿高凤英,更是将自己父亲能获得平反的真正原因,归结于毛主席。高凤英直言道,要是没有毛主席,自己父亲的事情可能就会被搁置下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原来在1975年,史玉清收到了高敬亭老部下的消息,他们建议史玉清能写信向毛主席反应高敬亭的事情,趁毛主席还在,解决当年遗留的问题。就这样,在史玉清的操持下,由自己女儿高凤英代笔,一封写给毛主席的信就此发出。在这封信中,高凤英态度极其诚恳,她向毛主席说道:

“敬爱的毛主席,我是已故红二十八军军长、新四军四支队政委兼司令员高敬亭的女儿高凤英,我父亲是革命者,而不是反革命者,既然是革命却又为什么被杀呢?我希望能够早日知道这个结论,来解除我母女政治上的压力。”

在毛主席收到信后,他极其重视,立马安排别人解决此事,这才有了后来组织为高敬亭平反一事。而在高敬亭获得组织的平反后,不光史玉清母女非常激动,那些大别山走出来的解放军将领,也是异常兴奋,用高敬亭女儿高凤英的原话来说,自己父亲的平反,不光是还了父亲的清白,更替当年大别山区牺牲的那些同志,还有受父亲高敬亭牵连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将士,主持了公道。

实际上高敬亭同志是对革命立有巨大功劳的,他的名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可谓响彻大别山区,而徐向前元帅得知高敬亭被平反后,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老部下:坚持鄂豫皖武装斗争未断,功昭大别山业绩永存史册!

那么高敬亭究竟对革命立有什么样的功勋呢?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在土地革命战争结束国共合作抗日之际,却反被新四军军部下令逮捕,并且最终被自己人处决了呢?要想彻底讲清楚这个问题,实际上就要从高敬亭的功劳开始说起。

提起高敬亭,或许现在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乃至于抗日战争初期,他可是我军一位极其重要的将领。至于他的重要程度有多大,毫不夸张的说,如果高敬亭没有遇难,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军衔的话,最低也得是大将,甚至元帅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笔者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也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依据的。早在鄂豫皖斗争时期,高敬亭就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干将,他曾担任过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这红二十五军的军长,便是著名的徐海东大将。

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共有四支部队进行了长征,分别是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众所周知,最开始进行长征的,便是红四方面军。当时红四方面军为了避开国民党的锋芒,由徐向前指挥,从鄂豫皖苏区撤退,转战到了四川一带,由此也创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而在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后,红二十五军被单独留了下来,担任殿后和掩护的作用。后来红二十五军在军长徐海东的带领下,也开始了长征,最终到达了陕北,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与此同时,中央红军,以及红二方面军,也相继开始长征,最终红军三大主力落脚在陕北。但就在这个过程中,在南方除陈毅同志领导的游击队之外,还有一支数千人的队伍,他们在高敬亭的带领下,于大别山继续竖起红旗,这便是高敬亭依靠红二十五军留下来的老弱病残,新组建并且发展壮大了的红二十八军。

所以大别山红旗不倒,高敬亭的功劳是巨大的,他在大部队相继转移了的情况下,却依然在大别山区坚持革命斗争,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兵力。从这点来看,高敬亭虽然没有参加长征,但他对长征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有利的支援了红军四支部队的战略转移,在南方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更为日后成立的新四军,奠定了基础。

后来南方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时,由高敬亭领导的鄂豫皖红军便成为了新四军下辖的第四支队,由高敬亭本人担任支队司令。这第四支队共有三千多人,是新四军四个支队里面,人数最多,装备最为精良的一支部队。

而新四军其它三个支队,则分别由陈毅、张鼎丞以及张云逸担任司令。从这里我们不难,新四军四个支队司令日后授衔的标准,最低都是大将,尤其后来接任军长的陈毅,更是被评为元帅。所以高敬亭如果没有被杀害的话,那么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授衔时,大将是一定的,甚至也有可能是元帅。

因为高敬亭本人,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将领,并且留任过鄂豫皖,有着独当一面的经历。所以皖南事变发生后,高敬亭如果活着的话,他是极有可能取代陈毅,出任新四军军长的,毕竟陈毅是一位政工出身的干部,军事指挥并不是他的强项,所以高敬亭一旦有了新四军军长的资历,那么被授予元帅,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可惜的是,高敬亭在1939年6月,便被新四军军部下令逮捕,对他军事管束了起来,最终由新四军军部下令,被处决于合肥青龙厂,那么高敬亭身为新四军的支队司令,他又是如何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呢?

其实高敬亭之死,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和他犯有的三个错误有直接关系,首先来说第一个错误,这便是抵制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当时新四军军长叶挺,执行中央的指示,率领部队开始东进,但是命令下达到高敬亭所在的第四支队时,却迟迟得不到执行,为此兼任新四军参谋长的张云逸,还亲自来到江北,争取高敬亭所部东进。

但对于这些事情,高敬亭表现的极为消极,这主要的原因,还是高敬亭不愿意离开现有的根据地。除此之外,新四军政委项英在1939年初发给中央的一封电报中,他这样说道:

“高敬亭仍在现地收编土匪、扩大部队,企图在怀桐庐一带创造根据地,对党及上级使用他认为是限制他发展,因此正对党及军部极不满,自己不愿东进,亦不能派队伍随张行动,争取可能极少。”

从这封电报中我们不难发现,高敬亭本人是同新四军其他部队有隔阂的,不愿意随同张云逸行动,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高敬亭是鄂豫皖出身的将领。所以高敬亭不愿意东进的态度,在对新四军负实际责任的政委项英看来,就是存有异心,这也加剧了高敬亭和新四军军部的矛盾。

其次高敬亭还犯有的一个重大错误,便是抵制新四军军部派来的政工干部,实际上第四支队成立的时候,副支队司令,也就是对内的政委人选,还是高敬亭提名的,此人叫戴季英。可是戴季英来到第四支队后,很快和高敬亭发生了矛盾,以至于后来爆发了“新开岭一事”,这便是第四支队的外来政工干部,一度全部逃离了第四支队。

由此可见,高敬亭本人是有着一定权力欲望的,不愿意别人对他过多管束。当然高敬亭的这种作风,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他在大别山一人主管所有事务,而大部队不知所踪,所以高敬亭养成了独断专行的作风。当然在特殊时期,他的这种行为是有利于部队更好生存的,但这仅仅适用于小股部队的活动,而在大局面前,就得服从全局的战略,所以高敬亭排斥政工干部的作风,也是他的一大错误。

其实这两大错误,对于高敬亭来说,并不至于让新四军军部对他产生疑心,视他为反革命。而高敬亭之所以被新四军军部逮捕,和一件事情有着直接关系,这也堪称高敬亭被杀的直接原因。

这便是在1939年5月份,爆发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七团投敌一事,此事在当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而这第七团团长,以及团政委,都是高敬亭曾经的心腹骨干,所以这就让新四军军部对高敬亭有了疑心,最终下令将他逮捕,再加上他之前种种行为,于是做出了处决他的命令。

话说回来,当时新四军军部做出这样的命令,既有和中央沟通不全面的原因,也有自身判断过于严重的原因。而高敬亭所犯的这三个错误,也仅仅是可以改正的错误,绝对不是反革命问题,这也是日后毛主席亲自为他平反的重要原因。

当然高敬亭如果有投敌之心,他又何必等到此时呢?他连最艰难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都坚持了下来,所以叛变革命,高敬亭还是不可能做出的。如果要做,他早在南方游击战争时期,国民党对他悬赏十万大洋的时候,他就投敌了,因为那时候等待他的,将是高官厚禄,此时高敬亭就算投敌,又能获得什么呢?

所以高敬亭之死,他自己虽然有责任,但更多的却是其它一系列特殊的因素所致,以及新四军军部面对的情势所迫,再加上中央和新四军军部也没有及时的沟通,最终才造成了这出悲剧。

而在高敬亭被处决后,毛主席就曾经说过,高敬亭的问题,是认知上的错误,不杀他完全可以,送到延安来好好进行思想教育,也是完全可以的。只可惜那时候交通不便,因而新四军军部本着挽救第四支队数千将士的想法,最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回顾起这段历史,高敬亭将军的遭遇,对身为后人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一大遗憾。但幸运的是,毛主席在晚年病重之际,却坚持为他主持了公道。而高敬亭将军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驰骋在大别山的那段传奇经历,中国老百姓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41年暑假,周幼海回到上海,日夜被日本特务看守。当时周幼海对于日本人和汉奸十分痛恨,便约自己在香...
原创 三... 今天,小编和大家聊个有意思的事情,三国时期的两大高危官职——魏国大司马、吴国大都督。为何这么说呢,魏...
原创 只...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他们的功绩并未被过多的光环笼罩,甚至连后人也未必清晰记得他们的名字。然...
原创 有... 其实历史并没有污化隋炀帝,只是后人理解的方式不同,导致对隋炀帝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历史就是根据当时的事...
原创 古... 《史记·平准书》:“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贝壳与货币 在人类社会,随着时...
原创 如... 自古华夏,历史悠久,五千年风云激荡,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化瑰宝,代代相传。这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早已...
原创 跌... 一直在想,末代皇帝溥仪在被冯玉祥赶出宫的那一刻,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情,据当时负责驱赶溥仪出宫的将领鹿仲...
原创 清... 引言 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正是江南好时光,而就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在南京城那道高高的城墙下面...
原创 清... 在那个封建王朝时代,如何巩固皇权是皇帝最重要的问题,一旦皇权受到了挑战,那么他的宝座也就不稳了。为此...
原创 清... 这些个列强进到了北京城,那干的事儿要说是打砸抢烧,那是一点儿都不为过的,和当年的这些个倭寇比起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