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社会安定了,人口增长了,粮食产量上来了,人们的生活也富裕了。“温饱思淫欲”,人在温饱方面得到完全满足后,就开始想要奢侈享乐了。
这好像是一个颠扑不破的规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很少有能打破这一规律的,唐玄宗也不例外。
当一个皇帝不再想着怎么治理国家,整天想着怎么变着花样地玩乐的时候,这样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看看下面唐玄宗的故事就知道了。
天宝年间,当时是歌舞升平,各种娱乐活动方兴未艾。此时的唐玄宗,俨然成了娱乐场所的达人———“斗鸡皇帝”。
说到斗鸡这种游戏活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春秋时期。
《左传》中就记载了鲁国大夫季氏季平子和郈氏郈昭伯两人相约斗鸡的故事。
季氏首先破坏了规则,他让人在斗鸡翅膀上撒上芥菜籽粉,这叫“芥其鸡”。这样斗鸡翅膀一抖,芥粉飞扬,对方斗鸡被呛得打不起精神,就会失去战斗力。
郈氏呢以牙还牙,他就在斗鸡后脚趾指甲上戴上金属套。就是史书上说的“为之金距”。这要让斗鸡的“铁爪子”抓上那么一下,不粉身碎骨,也得掉块肉。
这引起季氏的强烈不满,因此引发一场内乱。
唐玄宗自己是属鸡的,也因此喜欢上玩斗鸡这种游戏。
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他专门在宫廷里设立了一个养斗鸡的地方,叫鸡坊。让人挑了1000只上好的斗鸡,搁在这坊里养着。
这1000只斗鸡都是什么样的啊?据说个个都是金色的羽毛,钢铁一般的坚硬爪子。
那为了伺候好这些宝贝斗鸡,唐玄宗还在禁军子弟当中,挑选了500个青少年给他这些斗鸡当保姆,你看,坊里有1000只鸡500个保姆,一个人就带两只斗鸡。
神鸡童:贾昌
“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殍”。上行下效,唐玄宗时期宫中崇尚斗鸡之戏,民间也纷纷效仿,一时之间,斗鸡之戏风行全国。富人们爱玩,普通老百姓也爱玩。普通百姓买不起真斗鸡就玩木头鸡。
贾昌七岁那年,与小伙伴在玩斗木头鸡时,被出巡的唐玄宗一眼看中,成为500斗鸡少年中的一个。而后又因他的出色表现,格外受到皇帝的宠爱。
这个小贾昌,对斗鸡简直是天赋异禀,这个鸡是什么性格,什么品级,他一看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所以,进入斗鸡坊之后,他很快就成为这500个斗鸡小儿的头头了,那些鸡,经过他的调理可就不一样了。
据说,每次斗鸡比赛一结束,这些鸡都按照成绩排名次序,自动自觉地排好队,强者在前,弱者在后,整整齐齐地走回鸡舍。大伙儿一看,这贾昌把鸡训练得比人都聪明了,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他神鸡童。
贾昌十三岁那年,和他父亲一块儿陪着唐玄宗出行,在路上他父亲发急病死了,唐玄宗就下令,让人将他父亲灵柩运回长安,这一路的传递以及回去的安葬费用,统统由国家承担。
爱屋及乌,唐玄宗因喜欢斗鸡,就喜欢会斗鸡的少年,因喜欢斗鸡少年,恩宠惠及到他的家人。这和他宠爱杨贵妃,进而恩宠杨氏兄妹一个道理。
当时人看贾昌因为斗鸡走运了,眼红得不得了,就编了一首歌来唱他,这歌是这样唱的:“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对斗鸡之戏这么狂热,实在是有点过分。身为皇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娱乐上,那他处理政务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会减少了。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