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候,蜀汉的大官诸葛亮特别聪明,有时候好像能提前知道事情会发生一样。
蜀汉快灭亡的时候,有支队伍记下了诸葛亮讲的几句话。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话在明朝竟然成真了。
那时候诸葛亮到底讲了些啥?为啥这些话能一直传到明朝呢?诸葛亮究竟有多神通广大?
【蜀汉特种部队】
刘备离世后,诸葛亮仍旧坚持要达成刘备的遗愿。复兴汉朝是刘备一辈子的梦想,他没来得及实现,就把这个重担托付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多年来一直为恢复汉朝竭尽全力,费尽心思。为了让自己能够专心攻打北方,他付出了不少心血和努力。
刘备在白帝城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时,蜀汉虽然已经拥有了不少地盘,可周围三面都被敌人包围,这处境对蜀汉的发展很不利。
要是诸葛亮现在硬着头皮去北伐,那老家那边肯定会乱套。所以,诸葛亮得先把家里安顿好,搞定东边的东吴和南边那些野蛮部落。
虽说东吴让人挺不爽的,但现在还不是跟他们翻脸的时候,反而得跟他们处好关系。夷陵之战过后,蜀汉和东吴两边都收敛了不少,没有再大打出手。
诸葛亮抓住这个机会,改善了和东吴的关系,努力让两边的边境变得不再那么紧张对立。
虽然诸葛亮对东吴没啥好感,但为了完成北伐的大任务,他还是忍了下来。
尽管蜀汉和东吴现在关系好点了,但东吴那边的人心思难测,说不定哪天就翻脸不认人了。因此,诸葛亮对东吴还是留了一手,在两国交界的地方布置了好多兵马防守。
诸葛亮把士兵调到和东吴交界的地方后,发现手头的兵力不够用了,接着他就想出了新办法,那就是去攻打南中。
三国时候说的南中,就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还有四川的西南边儿。那地方住的大都是少数民族的朋友,他们对汉人有点天生的隔阂。
不过诸葛亮自有妙招,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马超,来自凉州,他在那些少数民族里威望可高了,许多少数民族的人都乐意听从他的指挥。
马超一出马,蜀汉就能让对方不打自降,这样既不损失自己的兵力,还能把一部分羌兵拉进蜀汉的队伍里。
诸葛亮拿下南中的时候,没选择硬碰硬,而是听了马忠的主意,用了“先打动人心,再攻城池”的法子。
在《三国演义》里头,诸葛亮擒住孟获七回,就是要让他从心底里认输。其实啊,真实历史上也是这样,诸葛亮用了相同的办法,连续七次抓住孟获,最后孟获才心甘情愿地投降了蜀汉。
其实诸葛亮去南方打仗时,压根就没瞧得上那些土著部落,蜀汉剩下的那些大将,他一个也没带去,全让他们留在四川了。
诸葛亮在平定了南中地区后,没有忘记利用那里的资源。他召集了南方的羌人,组建了一支蜀汉的精锐部队,名叫“无当飞军”。
《华阳国志》里头讲了,诸葛亮征服了孟获,让南中地区安定下来后,就把南中那边勇猛善战的青羌人一万多户带到了蜀地,分成了五支队伍。这些队伍特别能打,冲在前面无人能挡,大家都叫他们“飞军”。这就是蜀汉无当飞军是怎么来的。
要是马超能多活些年头,这支队伍肯定归他带。但可惜马超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所以这支军队只能让王平来领导了。
【缅族先祖】
诸葛亮走了以后,蜀汉的情况是越来越糟。他在出师表里建议刘禅要重用费祎这些人,可没想到,费祎后来竟然被人给杀了。
刘禅拿不定主意该听谁的,结果就过分依赖起了身边的太监黄皓,这让蜀汉朝廷的风气变得越来越糟糕。历来太监掌权,就没几个能管好国家的。
没过多久,邓艾悄悄绕过阴平,直奔成都而去。蜀汉其实还有能力再打一仗,但刘禅他们被吓得不行,干脆就直接举手投降了。
刘禅举手投降后,有些蜀汉的士兵不愿跟着曹魏混,所以就往南跑了,其中就有那支很厉害的“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一路往南走,走到了现在的缅甸地方,然后就在那里安了家,他们就是缅甸缅族的老祖宗。
如今在缅甸,能找到不少和诸葛亮有关的东西,好多缅甸人住的地方都建有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说不定缅甸的武侯祠数量比咱们国内还多呢。
特别是在缅甸的勃固,有个挺有名的城市叫孔明城,听说那里的祖先是三国时候南中的人。相传诸葛亮平定了南中后,把中原的好多先进技术都教给了他们,这才让他们快速发展了起来。
后来因为战乱,他们不得不一直往南走,最后就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定居下来。
虽然诸葛亮已经离世好久了,但南中人始终记得他带给他们的好处,所以他们就给新建的城市取名叫孔明城。
尽管时间过了这么久,但他们还是保持着三国时羌人的老习惯,并且特别尊敬诸葛亮,简直把他当成了神仙一样。
住在中缅边界的佤族人,把诸葛亮亲切地叫做“老祖宗”,他们每家每户都摆着武侯的牌位。这么多年来,南方地区的人们一直不停地祭拜诸葛亮。
现今,在缅甸南部的蒲甘城,还能见到一块来自三国时候的碑,叫做《武侯南征碑》。这块碑就是诸葛亮当年带兵到过这里的一个实物证据。
【孔明城传说】
诸葛亮在南中地区被人们当成神仙一样崇拜,因此也流传下来不少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和无当飞军有很大的关系。
听说无当飞军之所以能找到安居之所,全靠诸葛亮给他们指了条明路,并且诸葛亮还给他们留下了一句预言:“将来皇上会经过这里。”
后来,真的有皇帝到过这儿吗?嘿,还真有那么一位,不过他是明末清初时候来的,离三国那会儿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朱由榔这位南明的皇帝,一路往南逃,结果逃到了这个地方。他正好就是那位和诸葛亮预言对上号的皇帝。但话说回来,诸葛亮他真的能算到一千多年后的事儿吗?我觉得不太可能。
诸葛亮可能真的说过那句话,但他提到的皇帝并不是碰巧在位的朱由榔,而是蜀汉的刘禅,或者是刘禅的后代。
大家都知道,蜀汉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正面打仗打输了,而是因为邓艾偷偷绕过了阴平防线。
就算蜀汉在山头上只放了十个人,邓艾的计谋也别想得逞,更别提诸葛亮实际上派了五百人驻守呢。
诸葛亮曾让五百士兵在山上守候,可刘禅却把他们调走了。诸葛亮没法预知千年后明朝会消失,但他预测蜀汉的衰败还是没问题的。
诸葛亮打的算盘是,蜀汉会在大战中吃亏。一旦魏军打过来,蜀汉朝廷肯定得往南跑,这一跑,说不定就得跑到南中地区,甚至一路窜到现在的缅甸去了。
因此,诸葛亮那句话里提到的皇帝,说的应该是往南边跑的蜀汉皇上,要么是刘禅,要么是刘谌,反正肯定不是一千多年后的那个朱由榔。
要是刘禅没拆掉诸葛亮留下的后招,那诸葛亮的预测说不定就成了。你看现在缅甸人对诸葛亮那敬仰的劲儿,就能感觉到蜀汉在南中那边深得民心。
要是刘谌当上了皇帝,他要是努力振作,接着他老爹刘备的劲儿往前冲,再加上南中那边老百姓的支持,攒足力气,说不定蜀汉就能翻身,再去打中原呢。诸葛亮当初是不是也打的这个算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