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秋,直奉战争爆发,北洋政府内部一片混乱,紫禁城里也人心浮动。
不久,冯玉祥将军发动了北京政变,班师回京,软禁了贿选总统曹锟,组织了以黄郛为代理国务总理的临时内阁。
冯玉祥是安徽人,曾任北洋陆军师长,他的思想与其他军阀不同,早在辛亥革命时期他就反对帝制,认为一定要彻底推翻帝制才能救中国。
张勋复辟时他就积极参加讨逆,并发通电主张废除优待条件,驱逐逊帝出宫。虽然这一主张最后没有被段祺瑞采纳,但是冯玉祥一直没有放弃。
1924年11月5日9时,冯玉祥的部将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壁、社会知名人士李煜瀛,率军警各20名的手枪队进入神武门,执行把溥仪逐出紫禁城的任务。
鹿钟麟在自己身上揣了两颗手榴弹,一进门先将值班护军缴械,并禁止任何人出入。内务府大臣绍英慌忙出迎,鹿钟麟出示修改了的《清室优待条件》和《大总统令》,命令溥仪
及其家眷在3个小时之内交出玉玺,全部搬出紫禁城。
当时,溥仪正与婉容在储秀宫吃着苹果聊天,有人慌忙进来禀报。溥仪吓了一跳,正吃着的半个苹果也滚落到地上。
溥仪让人赶快打电话让师傅们进宫商议,但此时与外界的联系已被切断,溥仪只好让绍英继续和鹿钟麟交涉以拖延时间。
鹿钟麟急中生智,面孔一沉,从怀中掏出两颗手榴弹,“啪”的一声用力摔到绍英面前的桌子上,大声威胁道:现在已经在景山上架好了大炮,还有最后20分钟,如果小皇帝还不出宫,就要向宫中开炮轰击了!我可不能陪着你们一同牺牲在自己的炮火之下!”
这可吓坏了绍英,他立即答应下来,跑到后宫向溥仪禀告。溥仪原打算继续拖延下去,没想到鹿钟麟会在景山上架火炮,立即吓得魂飞魄散。
溥仪哪里知道,鹿钟麟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炮。
经过交涉,鹿钟麟允许溥仪延迟到下午3时出宫。溥仪见大势已去,只好在《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上签了字。
《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大清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即日移出宫禁”。
15时,溥仪坐上鹿钟麟带来的车,带着婉容、文绣、绍英等随驾,移往载沣的北府。
鹿钟麟上了第一辆汽车,溥仪坐第二辆,婉容和文绣坐第三辆,张璧坐第四辆,绍英等人坐第五辆。五辆汽车旁站着20个手枪队士兵,浩浩荡荡地驶往德胜门内什剁海北河沿的醇亲王府。
“一脸苦笑的溥仪又回到了他16年前离开的醇亲王府,回到了他的出生地。’”
王庆祥的学生、溥仪新锐研究者张临平感慨地说:“溥仪在登极大典上哭喊着,‘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现在他终于回家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随着溥仪离开紫禁城,就此彻底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