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介石设宴让宋美龄下厨,王耀武吃完立即转移妻儿,嘱咐别去台湾
创始人
2025-08-31 07:33:18
0

1948年,当时正是国共内战最激烈的时期,国民党军队已经有兵败如山倒之势。当时,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王耀武突然从驻地济南赶到了南京,并要求面见蒋介石。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来到南京之后,便被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二人“请”到了家里面,他们声称为了表彰他这个老部下,宋美龄特意为他在家里做了一大堆菜肴。

虽然当天的饭菜很丰盛,但王耀武吃着却是百感交集,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蒋介石、宋美龄的家中用完餐后,王耀武就回到了自己的驻地山东,然后便立马转移走了自己的妻儿老小。临行之际,告诫他们道:一定不要去台湾!

那么,这背后究竟有这么的内情呢?为何王耀武不让妻儿去台湾呢?

艰难的抉择

王耀武此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国民党政府的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等要职,在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中有很高的地位。

1948年,国民党政府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衰亡之势,身为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王耀武眼看着国民党军队在全国各地兵败如山倒,此时此刻的他可谓是心急如焚。

特别是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之后,看到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被解放军全歼,师长张灵甫战死,王耀武已经很清楚济南是很难坚守住的,惟恐重蹈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的覆辙。

毕竟在那时,山东省的其他很多城市已经陷落了大半,王耀武几乎是身处于包围当中,他这个山东省政府主席,已经快变成“光杆司令”。而他所在的济南城,也几乎已经变成了孤城。

不仅如此,济南城的国民党守军与城外的解放军实力相差也很悬殊,仅仅只有十几万人,且多是一些“乌合之众”,比如说地方的国民党保安团、民兵等。指望这些人去与人数数倍多于济南城的国民党守军的解放军作战,其结果可想而知。

他明白,继续固守下去,只能落得个一败涂地的结局,不但他麾下的军队会全军覆没,自己也可能落得个张灵甫一样的结局。与其这样,不如从济南城撤离,与徐州的国民党军队相汇合,反而有利于国民党军队。

可是同时,蒋介石的脾气他是了解的。要知道,蒋介石一向提倡“杀身成仁”,戴之奇、张灵甫、刘戡等国民党将领,在兵败之际,都选择了自杀,做到了蒋介石所说的“杀身成仁”,他们这些人也都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

然而,人都不在了,“表彰”又有何用呢?王耀武深知,名声都是虚的,可是命却是自己的,如果自己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即使蒋介石给再多荣誉给他,他也无法享受。

况且,现在是“内战”时期,而非像抗日战争一样的“外战”。如果是抗日战争一样保家卫国的“外战”,他愿意“杀身成仁”,愿意“舍身取义”,可是此时此刻,他犹豫了。他不明白如果在内战中死去是为什么,意义又是什么?

是为了蒋介石吗?可是蒋介石政府的腐败人尽皆知,更何况当时蒋介石政府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谁也挽救不了。要知道,就连一直以来扶持蒋介石政府的美国人也说:蒋介石和他的政府,现在已经无可救药。

那是为了人民吗?可是人民希望的是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可是在日本投降以后,大家眼看就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了,蒋介石却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了内战。企图和当时的共产党分天下。

是为了自己的妻儿老小吗?可是一旦自己战死了,即使蒋介石再多荣誉给他,他的妻子也会永远地失去自己的丈夫,他的孩子也会永远地失去自己的父亲。那么到那时,他们孤儿寡母又该怎么生活呢?

当时,王耀武面临着这样艰难的抉择,寝食难安、茶饭不思,以至于日渐消瘦了起来。为此,他决定亲自乘飞机赶到南京去见蒋介石,向蒋介石“纳谏”。

“鸿门宴”后的选择

王耀武赶到南京后,还没等他见到蒋介石,蒋介石的亲信陈布雷便找到了他,告诉他“蒋总裁”邀请他去家里做客吃饭。在他临行前,陈布雷还告诫他道:

“最近蒋先生脾气不好,你千万不要违背他的意愿!”

听了陈布雷的话,王耀武便什么都明白了,他知道这次蒋介石的家宴是一场“鸿门宴”。

等王耀武来到蒋介石家中后,他看到蒋介石一脸笑意地在等候着他,而一向雍荣华贵、“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宋美龄还特意亲自下厨为他做了一大桌子的菜,甚至当天的饭菜还全都是他爱吃的。同时,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还特意为他准备了好酒。

要知道,蒋介石平日里的生活很简朴,饮食很简单,几乎不喝酒,这一次宴会在王耀武看来,很是反常。

席间,蒋介石还罕见地与王耀武喝起了酒。两人推杯换盏一番后,酒量不好的蒋介石已经有了些许醉意,王耀武便乘机向蒋介石发言道:

“总裁,我这次来南京是想请示您一件事。”

然后他便将自己的想法向蒋介石和盘托出了。蒋介石听了他的话后,顿时便大发雷霆起来,先是指责王耀武贪生怕死,然后告诉他不能放弃济南城的几点理由:

其一,那时候,青岛驻扎着美军,如果从济南撤离,会让美国人对国民党政府有看法。其二,国民党军队空军有优势,可以做到适时对济南进行增援。其三,济南是省会城市、军事要塞,一旦丢失了,会让天下人以为国民党政府已经危在旦夕了。

到了这个时候,王耀武已经什么都明白了,蒋介石让他固守济南城,不是从战略上考虑的,乃是从政治方面考虑的。可以说,蒋介石根本没有把他和广大将士的性命当回事。

然后这时的王耀武依然没有死心,他向蒋介石据理力争道:从济南撤离,会让美国人对国民党政府有看法,但是如果济南城的守军全军覆没,更会让美国人对国民党政府有看法。“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如从济南撤军,这样造成的损失反而更小。

其次,虽然国民党军队空军有优势,可以做到适时对济南进行增援,但是一旦被解放军围困住了。“敌众我寡”,到时候增援与补给也是无济于事的,反而相当于将空运过去的补给白白送给了解放军,是毫无意义的。

但蒋介石固执己见,不听王耀武的“谏言”,王耀武便也不再说什么,王耀武知道,现在说什么,蒋介石也不会不会听自己的,于是他在临行之际对蒋介石说自己会“誓与城池共存亡”。当然,这并非是他的真实想法,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在从南京回济南以后,王耀武便对自己的家人和部属做了一定的安排。

首先,在回济南以后,王耀武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老母和妻儿以及个人财物给送出了济南。在老母亲和妻儿上飞机之前,他叮嘱道:

我日后要是战败了,你们可千万不要去台湾!你们可以去香港,去哪儿都行,就是不要去台湾!

当时国民党军队在全国各地都已经一败涂地,很多国民党将领都将家人送去了台湾,因为国民党政府在当时已经有了日后退往台湾的想法,并且做了一定的准备。

和其他很多国民党军官私生活混乱不同,王耀武为人正派,从不在外吃喝嫖赌,且他与妻子感情极好,十分在意自己的家人。

王耀武知道,蒋介石政府日后怕是很难支撑了,并不想打算为这个腐朽的政府牺牲自己的性命,因为这毫无意义。

他不让家人去台湾,也是考虑到,只要他的老母和妻儿不去台湾,那么他纵然被解放军俘虏了,日后和家人也还有再见的机会。一旦他的家人去了台湾,那么很可能他们一家人就再没机会重逢了。

安顿好家人以后,济南战役便打响了,王耀武因为寡不敌众,很快兵败如山倒,他并没有选择像张灵甫那样“成仁”,而是化装潜逃出城了。在潜逃前,他拒绝了蒋介石要求他杀光济南监狱里中共地下党的要求,而是将他们全给释放了。

可以说,他没有把事情做绝,是留有余地的,这才为他日后被人民政府宽大处理埋下了伏笔。

被解放军俘虏后,他向解放军将士坦露了心声,将自己在济南战役前的无奈和盘托出。听了他的话,解放军将士都对王耀武的深明大义表示赞扬。

后来,王耀武写下广播稿,劝其他国民党将士向人民军队投诚。当蒋介石得知此事以后,顿时便火冒三丈,因而起了对他的家人的杀心,幸亏他的家人在他一个老部下的帮助下,顺利逃到了香港,得以免于杀身之祸。

在被解放军俘虏以后,王耀武进入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劳动和思想改造。与其他国民党将领抗拒改造不同,他在战犯管理所表现积极,同时也十分配合战犯管理所工作人员的工作,使得战犯管理所工作人员都对他赞不绝口,多次对他进行表彰。

此时此刻的王耀武并不知道,在万里之外的香港,他的妻儿正过着极为困难的生活。不过,彼时的王耀武正身陷囹圄,即使他知道自己妻儿的状况,也是有心无力。

到了香港以后,他的妻子郑宜兰和孩子生活很是艰难,孤儿寡母加上又人生地不熟,很快便沦落到了贫困潦倒的境地,不过他的几个子女都很争气,学有所成,长大大都移居到了国外,而他的妻子郑宜兰也在日后跟随子女去了国外定居。就这样,他们夫妻终其一生,都没能再相见。

后来,他的妻子郑宜兰终老于国外,再也没有回到中国,他自己则在1959年因为表现良好,成为了第一批被人民政府特赦的国民党战犯。获释以后,他还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为新中国的发展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虽然妻子再也没见到,但是对于自己的女儿,王耀武却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寻找,想要见到一面。

多年以后的重逢

王耀武获释后,随着年龄日益增长,日渐想念自己的家人,同时党和政府也十分关切他的个人生活于是他鼓起勇气,向人民政府提出想见自己的家人,周恩来总理关切地问他:

“你的家人现在在哪里呢?”

王耀武告诉周恩来总理:我只知道国民党政府溃败之际他们去了香港,现在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于是周恩来总理便特意让人去香港为王耀武寻亲,可是香港是一个大都市,茫茫人海,想要找到他的家人,又谈何容易呢?所幸他们得到了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等热心人士的帮助,费彝民在香港有着极深的影响和人脉,这样事情才有了些许的眉目。

经过多年的寻找,得知他的大部分亲属都已经移居到了国外,只有一个女儿王鲁云留在了香港和当地人结婚,成立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下,王鲁云赶到了北京,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父亲王耀武。看到已经老迈龙钟的父亲,王鲁云的眼泪顿时便流了下来,而王耀武也老泪纵横,两人紧紧地相拥在了一起,久久不肯松手。

尽管已经去了香港十几年,可是她依然乡音未改,和父亲王耀武交谈时,依旧是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真可谓是“乡音无改鬓毛衰”了。

不过,由于妻子和其他子女已经移居去了国外,王耀武便没有了同他们再相见的机会,可以说还是有一定的遗憾。所幸他让妻子不要去台湾,要不然大发雷霆的蒋介石很可能会对他的一家老小痛下杀手,这大概就是“祸兮福之所倚”吧。

在这之前,王耀武的妻子郑宜兰便已经提出和他离婚,等到他和王鲁云在北京重逢以后,王鲁云为母亲解释道:

并不是因为已经有了新欢,事实上她的母亲郑宜兰在与父亲王耀武分离以后终身未婚,相反是怕自己耽误丈夫王耀武。只有自己和他离婚,这样他才能找个其他女人再婚,他的晚年生活才会有所着落。

得知妻子的良苦用心以后,王耀武便在次年、也就是1966年再婚了,对方是一个中学老师,很是体贴温婉,结婚以后,两人相敬如宾。就这样,王耀武总算过上了安稳的晚年生活。

不过,由于王鲁云已经长大成人了,她在香港已经结婚生子,有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所以,她并不能长时间陪在父亲王耀武的身边,不久后,她便依依不舍地回到了香港。

可能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次久别重逢,竟然是她和父亲最后一次相见。

1968年,王耀武在北京因病去世,死后葬入了八宝山公墓。就这样,他结束了他传奇般的跌宕起伏的一生。王鲁云在父亲王耀武去世以后,并没有对他后来的妻子不闻不问,相反还时常接济她。

1981年,王耀武的结发妻子郑宜兰在国外去世,去世前,仍然对心心念念丈夫王耀武,只可惜他们当初那一别,竟然成了永别,真可谓是一个不小的遗憾。临终之际,她口中仍然念着丈夫王耀武的名子,从中足以他们夫妻二人的感情之深。只可惜由于战乱,使得感情如此深厚的一对夫妻分隔两国、相隔万里,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历史的安排。

好在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国度中,过着安稳的生活,再也不必经历这样不幸的事情了。而这也证明我们的国家已经富强,与旧社会相比,早已经改天换地了。在国家的努力下,海峡两岸的关系也走入缓和,即便是留守台湾的老兵,最终也可以回到大陆探亲,他们再也没有那份《乡愁》了。

王耀武虽然被迫与解放军对抗,但是战败被俘后却能积极接受改造,以一个旧社会高官的身份继续在新中国做贡献,可以说,绝对是一个深明大义且明智的人。倘若大家面临王耀武当时那样的艰难抉择的时刻,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我们现在听到古代皇帝的传说中,朱元璋似乎有不少的野史传闻,总结来看有那么几件。 第一件,表现残忍好杀...
东西问|王志刚:吉林“将军坟”... 中新社长春4月20日电 题:吉林“将军坟”为何被称作“东方金字塔”? ——专访吉林大学高句丽渤海研究...
原创 古... 古代没有电没有wifi,晚上天黑一闲下来他们都做什么?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逐渐使用上高科技的产品...
原创 他... 历朝历代都有钻空子的人,尤其朝代末世秩序崩坏的时候。 北魏末年,就出现了冒领军功的情况。 于是有正...
原创 中... 中唐故事:反众不应李怀光,牙将刺杀冯河清 唐德宗一行到了骆谷,忽闻李怀光遣将追来,大众惊惶得很,浑...
原创 林... 1850年11月22日,清朝名臣林则徐因病去世,林则徐家境贫寒,靠着自己的努力有了后来的成就。林则徐...
喋血广海:葡萄牙战舰为明朝赢得... 公元16-17世纪,澳门的葡萄牙船只常为朝廷所重用,对抗此起彼伏的倭寇和叛乱水军。直至天启年间,他们...
原创 辅... 众所皆知,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一向是男权的天下,他们不仅反对外戚掌权,还很忌惮后宫干政。 而这种情况在宋...
原创 朱... 宋太祖赵匡胤相信每位看官都十分熟悉,不过他身边的宰相赵普估计就没多少人知道了,而本文今天的主人公恰好...
原创 朱... 在明朝史中让很多人都不理解的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放着儿子不传位,为何要传给年仅21岁,还没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