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开国皇帝刘邦,被不少后人认为只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赖混混。他能击败项羽,从乱世中脱颖而出,完全依赖"汉初三杰",也就是张良、萧何、韩信的辅佐。汉初三杰中,最受刘邦信任的莫过于张良。张良与韩信、萧何皆不同,此人祖上五代皆担任韩国国相,是名副其实的豪门望族。然而,当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张良也成了无家可归之人。按理来说,张良虽家道中落,但他为何于公元前218年,选择聘请死士袭击嬴政?张良为何不用效果更好的"阴谋"完成复仇呢?
张良,出生年月不详。,他是如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史记》记载,张良的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曾担任韩国宰相。张良出身贵族,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只可惜公元前230年,秦国出兵讨伐韩国。到了张良这代韩国早已积重难返,整个国家忠勇之人皆被驱逐,只剩下奸佞小人。等到秦始皇出兵攻打韩国时,大秦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顺利占领了韩国,张良便成为无家可归的"亡国之民"。
此后,大秦陆续消灭了东方其他五国实现统一大业,秦始皇嬴政也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可是请大家想想:之所以秦国能变成秦朝,完全建立在其他六国的仇恨之上。楚国被消灭之时更留下一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恶毒诅咒。韩国虽是东方小国,但张良也一心想要重振旗鼓。苦思冥想,他花重金招募了一位大力士,聘请能工巧匠打造了一把约60斤重的大铁锥。公元前218年,张良早已算计好秦始皇出游时,会路过如今河南新乡一带。
等到秦始皇快要到此地时,张良带着大力士预先进行埋伏。然而,秦始皇嬴政早年间遭到过不少的刺杀。嬴政出游时必定会带着规模庞大的车队,御驾车辇则是混在车队当中。且整个车队每辆车大小外观基本上一模一样,不明就里的人,根本不清楚秦始皇会坐在哪辆车上。当大力士前去刺杀之时,他并没有找到秦始皇所在的车辇。之后,张良成为全国通缉犯。兜兜转转,张良遇上了刘邦,接着他与萧何、韩信帮助刘邦击溃秦朝残余势力。
垓下之战,成功取下项羽人头。可是张良为何非要采取这种最下策的计谋,聘请杀手?按理来说,张良完全可以从长计议,联合其他六国贵族私底下对秦国进行破坏渗透活动,这或许比他光明正大的进行刺杀活动要稳妥了许多。笔者觉得,秦朝建立之后,将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郡县制"彻底实施。以至于其他山东六国残余势力,无法很好的联合起来。项羽和其叔父项梁举兵之时,就有所端倪。
当时秦国实行法家制度,且宰相李斯大肆追捕六国旧贵族。更通俗点来说,张良即使想联合其他残余势力共同反抗秦国,但那样的话人多嘴杂,更容易暴露目标。与其这样,还不如聘请专业杀手直接搞定罪魁祸首秦始皇嬴政,这样大秦必将会土崩瓦解。所以张良并非是不想用"阴谋"推翻大秦王朝。只是当时秦国刚刚建立一统,实力最为鼎盛。即使是民间有些反抗势力,都无法形成规模。
等到秦始皇因病去世之后,陈胜、吴广等其他民间势力才形成燎原之势。所以当时的张良采用最下策,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刺杀活动,希望快速结果秦始皇的小命,这种举动并无不妥。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