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蓝玉,胡唯庸以及李善长三人联合在一起造反,理论上来说,从武力值,智谋以及对前朝的掌控来看,这场造反成功的机率很大。但是呢,客观点看,这三人根本没有可能走在一起造反,或者这么说,现实情况,不允许他们三人联合造反。
三人各怀鬼胎
说起蓝玉,胡唯庸以及李善长,那都是明朝初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蓝玉就不用说了,年轻将才,别看年纪不大,战功斐然,厉害到朱元璋都不得不对他破格提拔以及另眼相看。他早早地就跻身明帝国的开国功臣行列,并且被朱元璋重点培养为太子朱标的拥护者。
而李善长人家就比较稳健,从朱元璋打江山之初,人家跟随朱元璋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靠着无双的智谋以及萧何般的能力,帮助朱元璋一点点打下江山。而且李善长这个人情商特高,人缘关系也比较广泛,一度门生满天下,前朝之上呼风唤雨。
只有胡唯庸的出场有点逊色,他不是跟着朱元璋打江山的人,也不曾有过傲人的智谋,但是胡唯庸有个特点,会钻营。他与李善长是老乡,因为这层关系,他得到了李善长的提拔,之后他又讨好了朱元璋,成了当朝宰相。当然不得不说,胡唯庸还是有非常出色的政务能力,不然朱元璋也会让他做宰相。
他们三人之中,胡唯庸是个小人无疑,而且还是个会抱大腿的小人,胡唯庸在朱元璋与李善长之间左右逢源,捞尽好处,因此他在前朝如鱼得水,没有开国功臣的背景,居然也可以成为宰相。所以胡唯庸确实不是个好的臣子,但他也的确没有底气与野心造反。
而李善长与蓝玉都是开国功臣,一个是智谋无双,一个是武力斐然,他们都有实力以及能力可以去造反,可是,不管是李善长还是蓝玉,他们在造反上真没那个野心。主要是当皇帝得是综合人才,比如朱元璋,能打能治国,还会笼络人。李善长有谋,也许也有武力,但比起朱元璋,确实少了那么一点甘愿冒险的觉悟。所以李善长有力,可他知道无德与权威去当这个皇帝,因此他没有那个心思造反称帝。
蓝玉就更简单了,武夫一个,就看他恃宠而骄,敢对朱元璋瞒而不报,甚至攻占北元王庭之时,做出霸占北元蒙古王妃这事,就可以看出,蓝玉这个人,有勇无谋,而且明朝初期,能打的武将太多,在蓝玉之上的人也有,就算没有,这些武将联合在一起,也干得过蓝玉。所以蓝玉,他是无心也无力造反称帝。
简单点说,蓝玉是个骄臣,可能确实不服管,甚至有点飘飘然想做武将第一,但他确实没有反心,根本造不起反。李善长倒是有心有力,可人家对前朝更加有信心,就他对前朝的掌控,退休在家,前朝之上风吹草动,他都了如指掌,造反不如与朱元璋在前朝分庭抗礼。而胡唯庸就更简单了,最强打工人,墙头草哪边更强,就倒哪边,造反?开玩笑,自掘坟墓,他才不会干。而且还有一个最要命的问题,要是他们三人一起造反后,谁做皇帝呢?
没有机会
虽说他们三人都没有造反的野心,并且死的时间也相差巨大,但既然说了是假设,那么就大胆假设一下,这三人在一起造反,会怎样?这三人要是一起造反,还别说,就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也得怕上一怕。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三人能打仗的打仗,还年轻,能笼络人的笼络,还人脉特广,就算是墙头草的胡唯庸,也是前朝除了皇帝之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宰相。这三人要是造反,那就是最强组合,搞不好真能推翻了朱元璋的江山,另立山头。
所以朱元璋对这三人那叫一个重点关注,关注到什么程度呢?历史上太子朱标身体不好,洪武二十四年去世,而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三年,就开始腾出手收拾他们三人。当时胡唯庸已经被朱元璋处死,但是谋反的罪名还没有栽给他,可就在太子朱标死的前一年,胡唯庸成了谋反叛臣,牵连李善长,然后蓝玉也被朱元璋诛杀,理由也差不多。
也就是说真实的历史上,朱元璋在太子朱标去世前,就把这三人都给定性,都是谋反之人,至于冤不冤呢,确实挺冤的,但朱元璋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太子死了,他要立下仁弱的皇太孙为继承人,不把这些不安分的臣子给处理了,皇太孙的江山不稳。
那么再回来继续假设,假设这三人都没死,都活到了太子朱标死前,他们有没有机会一起造个反先?他们还真没机会,想想啊,真实历史上,他们三人没有野心造反,都被朱元璋栽赃为反臣弄死了,假设他们真有了反心,就朱元璋对他们三人的关注,他们能有机会在造反的道路上蹦跶吗?也许别的皇帝可以,但朱元璋不行,因为朱元璋可是一位宁可杀错不可错过的“暴虐之君”。
这么说吧,他们三人不管是在真实历史中,还是假设里,都没有可能在一起造反,主要是三人的政治诉求不一致,而且他们三人都是强者,真在一起造反了,谁做皇帝就很难抉择。最重要的是,他们三人的对手是朱元璋,这是一位杀功臣,就跟闹着玩一样的皇帝,朱元璋的猜忌心都不用正常逻辑,只要老朱想杀就杀,他们三人要是早有反心,死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