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一起造反,能扳倒朱元璋吗?
创始人
2025-08-30 19:34:17
0

常听评书的人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朱元璋身为天子虽然不算“圣君”,但在他的年代里,他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朱元璋。

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一起造反能否成功?不要说只有他们三人,哪怕就是加上了徐达,他们也依然成功不了。

要知道,朱元璋所具备的并非只有“残忍”的杀害功臣。他所具备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就算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也没有几个能超过他的。

分析

朱元璋,一个从贫民走向帝王的成功典范。虽然不是唯一的,但他一定是成就最高的。

朱元璋,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下游起家而最终完成天下统一的帝王。在这一点上,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

朱元璋,没有接触帝王术,却能够无师自通帝王术。他对手下功臣之残忍,是很多功臣都亲眼目睹的。可他帝王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即便这些人知道了,也不敢去对他发起反抗。

只要朱元璋活着,他手下的人不管是谁造反都不可能成功。就算蓝玉、胡惟庸、李善长身居高位,他们一起造反也不行。

天子之道:民心

朱元璋残忍、多疑、嗜杀??????众多的这些负面特点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朱元璋不是一个好人。

不是好人的朱元璋,却能做一个好皇帝,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以,朱元璋对自己的百姓非常的“友好”。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的思想。第一个思想就是“家”为大的思想,而第二个思想就是“小农”思想。

“家”为大的思想让他在当了皇帝之后,给了自己家族人无尽的“优厚”待遇。当然,他在给出这些待遇的时候,也让自己家族中的人担负起了义务。

而第二个“小农”思想,让朱元璋特别能理解农民的苦难。也恰恰是因为他能理解农民的苦难,所以他在建国之后大规模的减负,恢复生产,休养生息。

直白点说,朱元璋是一个懂得抓大的皇帝。他抓住了民心,抓住了百姓,把很多的好处都下放给了百姓。而他只要能够把控住这一点,不管什么人造反,想要成功都是比登天。

三人如何一同造反

自古以来,造反都是一件成本极其高的事,不管是否成功,产生的影响都很大。

“治世造反”这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之所以说“可悲”,是对于那些造反者而言,这绝对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在中国历史上造反不过就是两大形式,一种是起义,这是一种由外自内的打破;另一种就是自立,这是一种由内向外的打破。可不管哪一种,想要成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说蓝玉、胡惟庸、李善长选择一起造反,那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三人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是各自为政,还是联手进行呢?

说方式,蓝玉所能采取的方式或许是领兵造反;至于胡惟庸所能采取的方式也许是里应外合;那么李善长呢?他怕是哪种方式也采取不了。

不管选择哪种,只要他们三个人一起造反,就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各自独立还是联手造反。

如果是各自独立的话,那三个人的能力都不足以成事。可如果是联手进行的话,这三个人的性格也注定不会走到一起。

身为后人看历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一点。蓝、胡、李三人,其最为“得势”的时候是分开的。

按照先后顺序来说,李善长最早,他最为得势的时候是洪武元年到洪武四年(洪武四年,朱元璋开始反感李善长),胡惟庸则是从洪武十年到洪武十二年;蓝玉最晚,是从洪武二十一年到洪武二十六年。

就三个人最为得势的时间来看,其实三个人也根本不具备同时造反的条件。胡惟庸死的时候,蓝玉也就刚刚成为“名将”。

况且,就算三个人都在最为得势的时候,一同造反,又真的能扳倒朱元璋么?

注定会失败

蓝、胡、李三人中,蓝玉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在军界的作用。蓝玉在北征之时,曾控制过十五万大军,这十五万大军都是明王朝的精锐。

可是话说回来,虽然蓝玉控制了明王朝的精锐,可是这些人也并非都听从他的安排。一方面,蓝玉本就是后起之秀,在军队中有“功”而无“望”。

蓝玉不是徐达、常遇春,就算和冯胜、傅友德、李文忠等人相比,蓝玉的威望都有所不及。朱元璋之所以给蓝玉机会,不是因为蓝玉有多强,也不是因为无人可用。

而是朱元璋要给朱标留一个心腹将领。蓝玉,既和朱标有亲,年龄也相仿,私交也好,朱元璋留蓝玉给朱标,就好比李世民留薛仁贵给李治。

说白了,就蓝玉在军队的威望,朱元璋想要击败蓝玉根本不必伤筋动骨。他只需要派出一支轻骑,拿下蓝玉即可。

而且,蓝玉最为得势的时候,燕王朱棣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成长。此时的朱棣,足以成为对抗蓝玉的一员名将。

我们再来看看胡惟庸和李善长。李善长最为得势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培植党羽。说白了,李善长毕生所经营者不过是党争。

他在军队没有支持者,而在朝堂之内,李善长的党羽之中也缺乏长于谋略之人。李善长本人精通于政务以及手腕,可是他本人对于谋略、布局却并不擅长。

至于说到胡惟庸,我们从胡惟庸案中就能看到这个人的格局:

朱元璋纵使要处理胡惟庸,也不会以这么一件事为理由,更不会直接因为这件事要处死胡惟庸。而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就是在“逼”胡惟庸。

其实,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试探,只要胡惟庸沉住气,他或许真的可以避免一死。即便他想造反,也不应该在朱元璋“关注”自己的时候进行谋划。

而且,在胡惟庸案“本案”当中,真正被处置的有重量级的武臣几乎没有。受胡惟庸案牵连,最后而死的费聚、陆仲亨等人都是在多年之后才死得。

这些小小的细节能告诉我们,或许胡惟庸案,本就是朱元璋为了加强君主集权而有意设计的。即便不是朱元璋有意设计,而是胡惟庸就是要造反。

以胡惟庸所表现出的城府、号召力,他的造反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结语

其实,就算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一起造反,而且都是在他们最为得势的时候造反,他们也不可能扳倒朱元璋。

从个人情况来说,蓝玉虽然手里有兵,可蓝玉在军队的威望,不足以让士兵同他造反。至于胡惟庸和李善长,他们虽然长于政务,精通官场手腕,可却并不长于谋略。

况且,此时的天下太平,朱元璋有民心。除了民心之外,朱元璋本人也是精通军事,长于手腕的人,而且朱元璋身边还有其他可用之人。这三个人,就算一起造反,也影响不了大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牧死,赵国亡!从无败绩的李牧... 《千字文》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句话概括了战国后期最著名的四位军事将领,后人称“战国四大名...
原创 解... 1949年初,全国解放的胜利已指日可待,四大野战军迅速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分工: 一野负责西北的战斗任...
中新网“探访”晋阳古城考古遗址... 5月15日,中新网以《探访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深埋千年的“太原往事”》为题,通过对晋阳古城考古遗址...
原创 汉... 汉高祖刘邦与秦始皇嬴政相差不过三岁,这个小小的差距,常被作为“冷知识”在大众面前传播。所谓“冷知识”...
原创 自... 如今,许多人批评清政府明明具备建造军舰的能力,但李鸿章在筹建北洋水师时,依然选择从国外购买舰艇。以至...
原创 谁... 伟大的“十月革命”发生后,有这么个小插曲被史书记录在册。 沙俄帝国首都圣彼得堡的一家工厂里,一群布尔...
原创 探... 引言: 在20世纪中国的风云变幻中,有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名字叫侯镜如。侯镜如出生于河南省...
原创 李... 前言 李渊在历史长河中因玄武门之变后自愿让位的决策,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形势瞬息万变,权谋中波...
原创 他... 赵匡胤即位后,一直梦想着实现大一统,但有一个政权始终让他头痛不已,那就是南唐。尽管南唐在淮南之战后国...
原创 连... 连续诛杀三大权臣,权谋无双的唐代宗,为何还是没能救回唐朝 前言 唐代宗李豫,大唐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