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说,曹魏被晋朝取代是必然。
虽然如题主所说,曹丕之后,曹魏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向士族出让了部分利益。但是,对于贪得无厌的士族来说,“部分”,是不够的。
中国传统的政治结构里,有一个头等问题贯穿始终——王与何人共天下?
虽说中国古代是家天下,但这也就是说说而已。皇帝一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他需要有人来与他共同统治国家,这群与他分享统治权力的人,就是与他“共天下”的人。
很明显,曹魏并没有打算与士族共天下,而是选择了他们最信任的一群人——军事贵族。
曹操作为魏国事实上的开国元首,最后得到的谥号是“武”——魏武帝曹操。由于至死未能统一天下,曹操的一生都在战争中度过,所以曹操极重武将。而且曹操用人向来讲究唯才是举,礼贤下士(这是历史事实),所以对于想要搞门阀垄断的士族们来说,是大大的不利。但曹操太猛,又没人敢反对他,所以士族们只能忍了。
曹操之所以得罪士族又能轻松掌握局势,在于他牢牢的把军队掐在了手里。曹魏军队的主帅皆为曹家同族同宗,无论是曹仁曹真还是夏侯渊夏侯惇(曹操本姓夏侯),都是曹家的自己人,是完全可以信任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士族们势力再大,在绝对的武力优势面前也等于零,所以终曹操死,士族从来不敢兴风作浪。
除了自己人以外,曹魏政权信任的也多是武将,早起的张辽许褚自不必说,高平陵之变后,站出来为曹家拼命的如文钦,毋丘俭等人也都是武将出身。
曹家的江山稳固,在于他们能掌握野战军。可是当自己的军权消失的时候,曹魏皇室就该思考退路了。
曹家宗室之所以有一群战将,是因为时势造英雄,赶上东汉末年那么个兵荒马乱的日子,锻炼出了一批战将。而三国鼎立局势确定之后,养尊处优的曹魏皇族就再也没出过一个能打的,曹真成为了最后一个独当一面的将军。曹真死后,曹家的权力根基就已经严重松动了,可是掌管军权的曹爽还浑然不觉,对待洛阳的士族们一味打压,造成士族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司马懿。
所以,虽然高平陵之变充满了偶然,但偶然中也有必然。就算曹爽能平定一次高平陵之变,但曹魏的权力根基已经支持不了他的帝国大厦了,失去了军事贵族的曹魏皇室就像失去了柱子的楼阁,早晚都要崩塌。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