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点七星灯不成殒命五丈原时会后悔,这三人不杀,汉室可兴,自己何至于此啊。
诸葛亮在我国历史文化里是智慧的化身,可以说是神机妙算,一生尽心尽力,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许多人提到诸葛亮是满是悲怆,但聪明一世的诸葛亮是否也犯过错误呢?没有错杀这三位大将,他是否能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不给蜀汉留遗憾呢?
杀刘封
诸葛亮错杀的第一位许多人会意想不到,那就是刘备的儿子,刘封。虽然是义子,但刘封的文韬武略可以说是刘备儿子中最为出众的。
关于刘封的死有很多说话,其中最可信的是当时关羽被吕蒙的军队包围,派人请刘封出兵援助,但刘封害怕殃及鱼池,并没有出兵。这导致关羽没有援军,最终败走麦城,死于吴国手下。但仔细考究可以发现,以当时刘封的兵力和吴军的兵力对比,哪怕刘封派所有部队去援助关羽,也一定没有办法把关羽救出,只会让自己的部队白白丧命,同时自己把守的城池拱手相让给孙权。
真正让刘封走向灭亡的是自己的性格得罪了诸葛亮。自大的刘封居功自傲,认为自己是刘备的养子于是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救关羽也是因为他觉得就算不出兵凭自己的身份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这种自大的性格让很多人都受不了选择离开蜀国,其中就包括了孟达等大将。
孟达的离开爱贤如命的刘备和赏识孟达才华的诸葛亮感到十分失望。投靠曹操的孟达给曹操献计,一举攻陷了刘备的三郡。诸葛亮知道刘备的性子不会杀刘封,于是主动谏言,出谋划策将刘封送去了黄泉路。
其实以刘封的才气,只要给予他良好的教育和管教,让他改掉自大的毛病,本可以培养成一代名将的。
杀马谡
马谡是诸葛亮自己挑选的继承人,可以说对其倾囊相授。他看重马谡的才华,又因为马谡可以为自己出生入死而委以重任。
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刘备看出了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没有真才实学,他认为战场和沙盘不同,马谡只能当“沙盘将军”。他甚至在去世前提醒过诸葛亮,此人万不可重用。
诸葛亮并没有认同先主这个观点,甚至对马谡的信任已经到达了过而不及的地步。一开始马谡确实回报了诸葛亮的信任,他在七擒孟获中表现优异。这令诸葛亮对他的信任更进一步,为后面的大错埋下伏笔。
街亭之战,诸葛亮推荐马谡出兵,虽然当时很多人都劝说诸葛亮,说马谡太过年轻,无法担此重任。可诸葛亮也向来自负,没有听从手下建议,一意孤行。觉得被人瞧不起了的马谡也写下了血书,立下军令状表示,自己若败,以死谢罪。
果不其然,年轻的马谡犯错了,最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以说,马谡的死不仅在于自己的性格,更在于诸葛亮的揠苗助长,如果让他慢慢成长,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杀魏延
诸葛亮自认看人很准,在第一次见到魏延时就觉得他有反骨。这种虚无缥缈的看法,也是后面魏延真正反叛的原因之一。魏延的能征善战可以说是军中闻名,就连刘备也对其赏识有加。骁勇无双,战功卓越的他多年来看不起文官,同样对诸葛亮也没有网开一面,二人不对付多年。
诸葛亮死后,魏延的气焰更是嚣张,但由于能力出色也备受蜀军喜欢。可他万万没想到,诸葛亮的心腹杨义和马岱,竟然利用诸葛亮死前设下的局逼魏延谋反,一时上头的魏延果真中计,也就这样马岱杀了魏延,一代英雄草草落幕。也许,没有这莫须有的反骨之罪,以魏延的能力真的可以让衰败的蜀国在多活些时日;也许,诸葛亮生前重用魏延,真正与他交心,蜀国能够更加的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