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白鹿原到咸阳原:考古视野下的“文景之治”印记
创始人
2025-08-30 16:34:08
0

2025年1月16日,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以“从白鹿原到咸阳原”为主题的考古视野下的“文景之治”印记展开幕。通过汉文帝霸陵和汉景帝阳陵考古出土的文物,全面展示了父子两代明君共同缔造的治世图景——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3月8日上午,我参观了这个展览,第一次看到汉霸陵考古出土的88件(组)具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这里分为“循迹帝陵”“探源文景”和“掠影治世”三个单元,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揭示西汉“文景之治”社会背景下的制度文明与物质文明。

1.循迹帝陵

结合最新的考古勘探发掘成果,以霸陵与阳陵的陵园形制为例,分析西汉帝陵的发展演变脉络,阐释两座帝陵陵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霸陵陵园由石围界和阙门围合,后陵陵园西、南筑墙,东、北利用大陵园墙,展示了西汉帝陵从单一向双重陵园制过渡的形态。同时,形成外藏系统、出现袝葬墓、陵邑与陵园分离等,对后世西汉帝陵规划布局影响深远。

2.探源文景

西汉初期,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文景时期,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社会日趋稳定,生产得以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这里从“守成与变革”“固本与强军”“仁政与德治”三个方面,展示“文景之治”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富国强基的措施,完成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认同,使“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史记·孝文本纪》中记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目前,在霸陵发现的随葬品中,以陶器居多,少见金银器。

在霸陵南侧约2000米的薄太后南陵外藏坑,竟然出土一批典型草原民族风格的金器,可能跟汉文帝早年“代王”的身份有关。当时,代国横跨今天的内蒙古、山西、河北部分地区,成为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交流的天然桥梁。

3.掠影治世

在展览的结尾处,撷取霸陵出土的陶器、铜器、乐器等典型器物,展示文物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分为“土火涅槃微笑最美”“吉金铸史其光永存”“琴瑟在御岁月静好”三个方面。

这里陈列的一件霸陵出土的鎏金铜磬架,工艺精湛,装饰精美。虽然表面锈蚀严重,但是依然金光灿灿,尽显国家礼仪秩序,亦是庆典娱乐规范。除此之外,霸陵出土的铜瑟枘和铜琴轸等乐器构件,成为研究汉代弦乐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白驹过隙,盛景往矣。拨云见日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霸陵的考古发现,拨开了千古疑云,揭开了一个世代景仰的治世面纱。霸陵和阳陵的丰富文化遗存,共同见证了“文景之治”的治国韬略,犹如浩瀚夜空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共有494位封建王朝皇帝,从开创大一统的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每一位都有自己独...
唐朝的治理不仅与皇帝有关,丞相... 不仅在如今的社会当中需要各地的官员来治理每个地方,官员也有大小之分,古代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在封建王...
观复博物馆:以传统为锚,而立之... 岩截 官窑水丞(南宋) 观复猫钻进古画 碧玉螭虺谷纹璧 (汉代) 开栏语 根据《北京博物馆之...
原创 冈... 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日国民党奉行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日本侵略军...
《唐朝诡事录》中的唐朝文化密码... 近年来,《唐朝诡事录》系列以悬疑探案为壳、盛唐文化为核,掀起了一股“考据式追剧”的热潮。剧中不仅展现...
原创 清... 抚远大将军是在清朝的时候设立的一个武将的职位,在清朝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九位抚远大将军,他们都位高权重...
原创 他... 明朝中期的时候,在东边的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的倭寇,这些人中有日本人,自然也有不少是中国人去那边指挥日...
司马懿灭燕带来的灾难有多大?史... 景初二年(238年)八月,襄平城外的土山上,司马懿将三万具燕军尸体堆成金字塔状的"京观"。这个用头颅...
原创 关... 公元二百二十年,绝对是蜀汉的国殇之年。这一年,关羽失荆州,被害于吴。同年,五虎上将的另一位黄忠、刘备...
原创 报...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五日,淞沪会战进展到空前激烈的第三天,杜公馆里来了位神秘客人。 隆隆战火中,戴笠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