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又没卫星,打仗时怎么知道对方来了多少兵马?方法无非3种
创始人
2025-08-30 07:32:34
0

现代战争中,军队数量的多寡已经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但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数量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虽然历史上不乏以少胜多的战例,但兵马多的一方终究还是更容易获得胜利,毕竟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下,实力弱小的一方是很难耗得起的。

所以,古代但凡打仗,判断对方究竟来了多少人,从而合理的分配兵力避实就虚就成了非常关键的步骤。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专职的谍报人员刺探敌军情报,汉朝开始又设立了侦查骑兵,叫“候骑”、“斥候”,还有专门管理他们的官吏“候吏”。

有了斥候,那么问题来了,斥候又是怎么知道对方来了多少人的呢?

古代又没卫星、没无人机,甚至连望远镜都没有,光靠肉眼去数?万一遇到像王翦伐楚那样出动了60万大军这种规模,斥候数到胆汁吐出来也数不过来。

何况单靠数这种笨办法完全不靠谱。《孙子兵法》就曾说过:兵者诡道也。夸大或者隐瞒己方兵马实际数量,这是领兵将领的基本常识。三国时期就经常发生出兵五万号称二十万的情况。

而董卓在初进洛阳时,实际兵力只有3000,却通过反复进城的方式造出了兵多的假象,结果把诸侯都给蒙骗了。可见,单纯直观的去看对方兵力规模是不行的,何况附近也那么多高地让斥候去登高望远。

那么古代的将领们究竟是怎么判定敌军兵力的呢?首先将领们会有一个大体的判断,比如三国时期蜀汉只有益州一个地盘,那么魏吴两国就知道蜀汉的最大兵力也就在10万上下。刘备伐吴时,如果号称70万,恐怕孙权也会笑掉大牙,因为对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有了这个大体判断,接下来就是具体侦查对方兵力多寡了,方法其实也不难,无非3种。

1、看驻扎。古代打仗有一套固定的程式,排兵布阵、营寨规模、将领旗帜都是判断兵力多少的因素。吴蜀夷陵之战时,陆逊就是侦查到了刘备立营40余座,从而判断出他的总兵力及兵力分配的。毕竟蜀汉国力最多也就10万兵马,就算全带来,分散立营40余座,平均又能有多少人呢?

2、看后勤。战国时期,魏国主帅庞涓曾通过数对方军队锅灶的方式来判断齐国兵力,结果孙膑技高一筹,故意减灶,庞涓由此判断失误,误以为齐国兵力减少到3万,贸然追击结果败亡。这也说明,看敌军的后勤保障也是判断对方兵力的一种方法。

当然,自打有过孙膑减灶这个经典战例后,后世将领也都学聪明了,不会仅仅通过灶数来判断兵力,而是综合对方的粮草运输、饮水等多种方式,很多时候还需要抓几个俘虏回来问问,从而做出分析。

3、看将领级别和军队编制。古代的军队有一个固定的编制。比如秦汉三国军队编制一般是每5人设伍长,百人设百夫长。类似的还有明朝的卫所制,每一卫是5600人,通过对方领兵将领和调动的军队编制,就可以大体判断对方兵力。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其实都只能判断出对方兵力的大体量级,比如5万、10万等等,太具体的信息恐怕只有对方主将才能掌握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杨翰森8+4+3+1断1帽 S...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11月24日NBA常规赛,主场作战的雷霆以122-95击败开拓者,雷霆取得9...
俄罗斯主战派拒绝停战条件,力谏...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俄乌冲突犹如一部久演不衰的悲剧,掀动着众多国家的利益与安全。就在特朗普政府提出新和...
日本口出狂言:只要168小时,... 近来,关于中日海军力量对抗的话题再次成为热议焦点。前日本陆上自卫队参谋长福山隆在社交媒体上的激烈言论...
与印度总理会面后,高市早苗“高... 在国际舞台上,印度和日本似乎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合作高潮。2025年11月23日,在G20峰会上,印度总...
硬脆陶瓷一碰就裂?陶瓷雕铣机的... 在工业陶瓷加工领域,硬脆陶瓷凭借出色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端行业。但硬...
陶瓷精雕机重塑国内陶瓷精密零件... 当前,国内工业陶瓷加工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挑战。一方面,传统绝缘子、结构件等中低端市场已趋于饱...
2025年11月发泡陶瓷线条,... 引言:在当今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发泡陶瓷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凭借其轻质、保温、隔热、防火阻...
陶瓷雕铣机如何实现±0.01 ... 在全球高端制造竞逐微纳米精度的当下,工业陶瓷因其高硬度、高耐磨、耐腐蚀和优异的热稳定性,已成为半导体...
氮化硅陶瓷加工总开裂?陶瓷精雕... 氮化硅陶瓷凭借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以及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端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