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陕西的古城氛围是这个城市特色,那么城市的历史文化则是陕西的灵魂。而陕西渭南市大荔县清代粮仓的保护和修复,重新唤醒了人们对清朝的历史记忆。
建于清光绪八年的丰图义仓坐落在大荔县朝邑镇南寨子村内,巍然屹立于黄河西岸老崖上,是一座贮藏粮食的民办仓库,占地面积约20余亩,每仓进深11米、宽4米、储粮90余吨,全仓共可储粮5220吨。是我国目前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
据史料记载,该仓由晚清朝邑人,清朝著名理财家“救时宰相”阎敬铭倡议修建,因为清光绪三年关中大旱,饿死多人,朝邑尤其严重,所以大臣阎敬铭倡议修建粮仓,竣工后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在光绪二十六年的关中大灾荒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赈放粮,救活了无数百姓,阎敬铭也被人们尊称为“救时宰相”。200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从建仓规模,还是从储粮历史,或者是从古仓今用方面讲。都无愧于“天下第一仓”的称号。
此仓为砖窑式,对粮仓的防火、防盗、防入侵等都有独特作用。对于丰图义仓的设计后人也大为赞叹,它设计构造简单而科学,设计理念值得现代建筑工程借鉴。仓墙顶用四周高、中间低的结构,将雨水汇于中间部位,再向院内排去,避免雨水四散造成积水、渗水或渗蚀墙体。仓房地面是由离地下40厘米的松木板铺成,木板下墙体四周有4个排气孔,利于空气流通和潮气排出。仓院场地也是四周高、中间低,水可以很快集中排出墙外。每至雨天,从仓墙到院内,排水通顺流畅,雨停墙院即干。
清代粮仓至今内部结构完好,功能齐全。院落内的交粮场景会让你回想起清朝时期,粮食丰收的火热场面,这一切无不显示出当年西域农耕文明繁荣昌盛,也体现出新疆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边缘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丰图义仓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仍在使用的古代粮仓,更是一个参观清代文化的圣地。从建立到现在,朝代更替,多少风云人物化作云烟,但丰图义仓依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