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有云:"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熟悉中国古代工艺制造技术的人应该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虽然说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制造能力要远远落后于现代,但是,古人的智慧却是很多现代工艺所比不上的。在几千年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精美工艺品的出现让我们纷纷感叹古人手工业水平的发达,虽然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之下,有一部分古代工艺品制造技术得到了破解,但是,在我国仍有一部分古代文物中的奥秘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
在重庆地区,有一座千手观音像,而就在工人对其进行修缮的过程中,也意外发现了一个机关。当机关打开之后,观音像内部的另一个世界也展现在了世人面前。那么,在这座观音像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在我国的重庆地区,有一座已经存在了八百多年的千手观音像,由于时代的变迁,因此,这座观音像上也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让这座历史悠久的文物得以继续保存下去,重庆地区的文物保护部门就绝对对其进行修缮和维护。
通过了解佛教的发展进程就会发现,在佛教文化中,千手观音和菩萨、阿弥陀佛被称为"四方三圣",由此可见,千手观音在佛教中也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而重庆地区的这座千手观音像高约百米,其建造规格更是让很多人都十分惊叹的,在对这样一座巨型观音像进行修复的时候,工人们所面临到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
就在对观音像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一位工人在无意之下,碰到了观音像手上的某个部位,随即,观音像就发生了震动,而这一震动也让许多工人感到十分害怕,毕竟如果说修缮不利,不小心损坏了观音像的话,那么这个损失也是一般人所无法承担的。就在震动结束之后,观音像的腹部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洞,就在很多人都表示困惑的时候,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表示,这应该是观音像中的暗室。其实,在古代社会中的很多建筑上,都有这样的密室设置,其目的就是隐藏一些宝藏或者是建造者的秘密。在这个时候,施工队方面疏散了在场的所有工人,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将此事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当专家们接到通知赶赴现场之后,发现原来这个暗室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在之前的日子中,并没有人曾经触动过机关。虽然说在这个暗室的内部,并没有什么奇珍异宝的出现,但是,通过暗室中的一块方砖,专家们也了解到了这座观音像的历史由来。
根据石砖上的文字记载,专家们发现这座千手观音像修建于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作为我国现存最大的集雕刻与彩绘于一身的石刻造像,这座千手观音像也是非常珍贵的。在过去的很多年中,由于这座石像体积巨大,因此,在气候和酸雨的影响之下,它也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这座千手观音像雕刻于十几米高的悬崖之上,可以看出,在当时那个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年代中,能够造出一座如此巨大的观音像也是十分难得的。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想要建造出这样的雕像也是比较困难的,由此可见,在宗教信仰的支持之下,佛教信徒们也是为这座观音像付出了许多努力的。
虽然说这座观音像的工程量是巨大的,但是,信徒们却毫无怨言。因为在佛教的教义中认为,观音像的出现可以帮助人民远离水深火热的生活,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底层百姓们的日子是非常艰难的,而在这种苦难的生活中,信仰和教义就成为了支持他们前进的工具。
令专家们感到非常惊讶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暗室依然保存得非常完整,由此人们也能够意识到,在生产力水平比并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虽然当时的人们没有现代科技的帮助,但是,他们却拥有一些现代技术所无法比拟的智慧。可以说,古人的许多建造技术即使是放到现在,也是十分先进的
而在对暗室进行进一步的清理研究时,专家们也发现了许多散落在内部的瓦片、石砖。虽然说相比于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来说,专家们从暗室中找到的东西是并不值钱的,但是,这些物件的出现却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对当时建筑文化的了解与探究。在之前的历史发掘过程中,我们仅仅能够通过一些文字史料的描述,去探寻当初建造工业的奥秘,但是,这些文字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也远远不及于从暗室中拿出的砖瓦。相信通过此次的意外发现,在以后的日子中,专家们也能够研究出更多关于封建社会中建筑业的发展历程。
结语
或许就连当初那个不小心触动了机关的工人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偶然发现居然会为我国的历史研究带来如此大的帮助,可以说,很多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在这种"无心插柳"的状态下实现的。如果不是此次的修缮工作,可能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探寻到这座观音像背后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信仰自由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我们都有权利选择自己人生的信仰与方向。通过这座观音像的故事,我们能够感受到乱世之中人民生活的艰难,而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年代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对于中国而言,我国在近代社会中曾经经历过一段十分动荡的历史,而正是在一些爱国英雄的帮助之下,我们才能够拥有现如今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在未来的日子中,我们也应该以史为鉴,珍惜现如今的生活。这样一来,我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也将变得更加顺遂。
参考资料
《佛教的发展史》
《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