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大明何时亡?刘伯温:国运六百半,可惜朱元璋没听懂
创始人
2025-08-26 21:32:42
0

我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消亡就会有一个新的朝代崛起,每一个新的帝王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只靠他自己的能力是不足以实现的。

他们都要依靠身边一批能臣强将的大力辅佐才能成功,这些大臣就是国家的开国功臣。开国功臣当中,除了武将还有好多的谋臣,他们虽然不能上阵打仗,但是他们善于谋划。

这群人熟读兵法,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民间一直就流传着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这两个人在历史上多么的出名。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被世人所熟知,如果没有他的帮助,刘备是很难成就统一大业的。刘伯温虽然没有诸葛亮那么高的知名度,但他的成就并不在诸葛亮之下。

刘伯温曾经预言明朝的国运六百半,这让明朝皇帝朱元璋兴奋不已,但他不知道刘伯温所说的六百半不是650年,而只有300年。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刘伯温怀才不遇、隐退山林

刘伯温出生于浙江南田山,当时那里环境优美,经济富足。他家中世代为官,家庭条件非常的好,这也让他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自幼天资过人,特别喜欢读书,而刘伯温读过的书不仅能过目不忘,还能让自己从中领悟出其中的深意,他的这一天赋让教他的老师都大为赞叹。

刘伯温在12岁的时候就参加考试中了秀才,他的才华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当时的元朝将人百姓分为四类: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

刘伯温因为居住在原南宋的管辖地,所以被划为最低等的南人。元朝本就不太注重科举考试,考试的次数比起以宋朝少了很多,加上对南人的歧视,让南人想要走上仕途变得非常艰难。

但刘伯温在这样的条件下,却依然一举成名,他23岁的时候中了举人。可是,因为自己身份的原因,刘伯温直到26岁才被任命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丞。

虽然官职不高,但刘伯温尽心职守、刚正不阿,这让刘伯温在位期间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同时也被当地的土豪恶霸所痛恨。

正是因为刘伯温的这种性格,让他在仕途上非常的不顺利,当地的土豪勾结贪官对刘伯温进行打压,最后他不得不退出了官场。

这段经历让刘伯温对元朝非常的失望,他所有的雄心壮志都被抹杀,他决定隐退山林,再不关心政事。刘伯温隐居期间,跟好友谈天说地,一起研究天文地理以及作战兵法。

遇良主共创明朝大业

他虽然没有野心,但才能却被大家所熟知,那时元朝因为昏庸无能,激起了民愤,大家都蜂拥而起进行造反。

元朝朝廷想要拉拢汉人为他们效力,多次请刘伯温出山都被他拒绝了。正在这时,一位跟刘伯温一样胸怀大志的人物出现了,那就是贫苦出身的朱元璋。

朱元璋带领起义军一路拼杀,渐渐形成了规模。他也听闻刘伯温的大名,便多次请求刘伯温出山。当时,刘伯温在跟朱元璋的交谈中,发现朱元璋是一位能成就大业的人物。

他便跟随他一起打拼天下,那时候起义军众多,朱元璋的军队实力还不是很强大,陈友谅、张士诚是他最大的敌人。

刘伯温跟朱元璋提议不要跟他们正面对抗,应该集中兵力,将他们逐个打败。但是陈友谅和张士诚在得知刘伯温跟随朱元璋之后,为了防备刘伯温提前结盟,想要一起对付朱元璋。

这时朱元璋的手下都非常害怕,他们认为以自己的实力,很难跟陈友谅和张士诚对抗,但刘伯温知道一旦投降他们,朱元璋便再无称霸天下的可能。

关键时刻,刘伯温便提议朱元璋不必投降,尽量避开跟陈友谅的交战,等到陈友谅放松了对他们的警惕之后,再对他进行突然袭击。

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这便有了之后的龙湾之战。当陈友谅轻易取得几次胜利之后,刘伯温带领一部分兵力,将陈友谅的军队引向了朱元璋埋伏好的险要地势。

结果,陈友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急于求成,最终落入了朱元璋的陷阱,这一战不仅让朱元璋的军队士气大涨,还收回了被陈友谅占领的土地。

从此之后,刘伯温协助朱元璋四处征战,最终将各方的势力打败。朱元璋于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明朝,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刘伯温预言明朝六百半

朱元璋在称帝后,封赏了很多的开国功臣,但是很多的功臣因为功高不免太过骄傲,引起了他的不满。朱元璋因为是草根出身,特别害怕别人会谋反,所以开始对功臣进行打压。

他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将大批功臣牵连进去,将他们都杀害了。刘伯温因为屡次对朱元璋进行建议,让他实行德政,不要大开杀戒,使得朱皇帝非常的不满。

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刘伯温知道明朝在这样的暴政下,是很难长久的。刚巧不巧,有一次朱元璋问刘伯温明朝的运势会有多久?刘伯温没有直言,只是说六百半。

朱元璋以为他所说的六百半是650年,想到自己的江山可以那么长久非常的高兴。但是他没有想到刘伯温所说的其实是六百年的一半300年。

明朝到了后期,因为朝廷腐败,老百姓负担过重,再加上天灾,让社会矛盾变得不可调和,最终于1644年被李自成的起义军给消灭。明朝历时276年,不足三百年,刘伯温的预言得到了实现。

纵览刘伯温这一生,他为朱元璋进言献策无数,为明朝的建功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刘伯温因为直言,与朱元璋产生了很多的矛盾,最终让朱元璋对他产生了猜忌。

刘伯温看到诸多功臣最后的凄惨下场后,便很少进谏渐渐远离了朝廷,在61岁的时候辞去官职,回到家乡重新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他65岁时因染病离开人世,但也有一些野史记载,说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或者朱元璋间接害死的。不过,尽管刘伯温虽然早已逝去,但他的英名却世代流传,为后人赞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归潮“家己人”:请来古城外江... 一曲潮音一盏茶,在百年古建里做一回“潮式闲人”。 即将迎来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潮州,满城皆是...
中日交锋正酣,马来西亚突然动手...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中日之间那场没有硝烟的外交交锋时,东南亚槟城州的一场迅捷执法行动,如同一道惊雷...
原创 历... 历史的长河中,时常发生一些令人惊讶的巧合,让人不禁对世界的神秘性和不确定性感到惊叹。比如,火烧圆明园...
原创 刘... 刘旦是汉武帝的第三个儿子,虽然他的弟弟刘弗陵继位后,刘旦心中一直感到不满,甚至两次发动叛乱。尽管刘弗...
双馆联动——串起八百年海丝梦,... 11月23日,阳江海陵岛上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下称“广东海丝馆”)历经16年来重要升级后正式开...
五本值得一看的经典企业管理书籍... 真正有价值的企业管理类书籍,从来不止于教你几个管理小技巧,而是帮你建立系统的思考框架。 这样的书,往...
赏溥儒、王铸九等名家绘画 王铸九(1900-1966) 老来红 纸本镜心 款识:老来红。王铸九晨兴。 钤印:铸九 溥僴(19...
北京延秋韵 美景引客来 北京延... 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日北京,令人无限向往。为了让这份秋日限定美好停留更久,北京从文旅体验创新、生态养护优...
原创 美... 日本侵华到底是为了什么? 提起日本侵华,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掠夺资源”和“军事扩张”。但你知道吗?...
原创 海... 喜欢神话传说的人对于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应该都不陌生。然而,关于亚特兰蒂斯的起源,很多人可能并不十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