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这道“金牌”,原来是朝廷以茶换马的信物
创始人
2025-08-26 02:02:16
0

全文共2602字 | 阅读需6分钟

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学者在青海省贵德县文化馆的一堆看似不起眼的杂物中,发现了一块斑驳的铜片,不曾想, 这竟是一件有着传奇故事的珍贵文物

铜片只有一把尺子大小,上面刻着: “皇帝圣旨,合当差发,不信者斩”的文字,彰显着至高的权威。原来,这是 明王朝的金牌信符。它的基本使用方法和虎符相同,但不能用来调兵,而是明朝皇帝和游牧部落 以茶换马的重要信物。

在明代,茶马互市竟然要通过金牌作为信物才能进行,足见明王朝对这项交易的重视程度。

那么,这块金牌信符到底有何来历?它如何使用?体现了明朝怎样的政策?

▲明代金牌信符。铜鎏金材质,长23.5厘米,厚0.8厘米,重870克。现藏于贵德县博物馆。(图片来源:青海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一)

金牌里面藏秘密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尚膳太监而聂、司礼太监庆童等人奉朱元璋之命前往河州(今甘肃临夏)、西宁等地卫所,动员当地百姓向朝廷进献马匹,并许诺以茶叶为酬。

而聂等人召见了必里等部落的民众,宣传了朝廷的旨意,最终获得了10340匹骏马,朝廷也依诺赏赐了献马部众30万余斤茶叶。

▲《天工开物》中的川滇载运图。(图片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此次在河湟地区征马的成功,让朱元璋十分满意。但此后有个别官员假借皇命,骗征马匹,为此, 明王朝开始实施金牌纳马制

金牌分为 阳文牌和阴文牌,阳文牌藏于明内府,阴文牌给诸番。

进行茶马贸易时,以内府阳文牌与番民的阴文牌 勘合验证无误,才可交易。

金牌本是用于调兵的信符,茶马贸易要用金牌,足见明王朝对它的重视程度,像对待军权一样,由皇权直接控制。

明朝初立之际,在边疆与元残余势力冲突不断, 战马作为军事战略资源尤为重要。西部以其丰富的马资源,成为明王朝解决战马短缺问题的重要依托。

当时,朱元璋敕令打造了41面金牌信符,其中河州必里卫西番二十九族共有金牌信符二十一面,前文所述贵德县发现的信符便是其中的一面。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八月,西番思挺日等部族向朝廷归顺,进献了130匹马。朝廷给予了他们金牌信符,并赏赐华美衣服。

▲茶马古道雕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金牌信符的颁发使 “以马代赋”的制度更加完善, 有效制约了官员和地方茶马走私的情况。后来由于茶马比价悬殊等原因,金牌信符也逐渐失去了作用。

(二)

茶马交易成胜景

“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这是在藏族聚居区广为流传的一句茶谚。其汉语意思是: 茶如血!茶如肉!茶如生命!体现出藏族民众对饮茶的珍视。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居民饮食结构偏重牛羊肉和乳制品。当地果蔬稀缺,加之肉奶等高脂高蛋白食物消化负担重,易引发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茶叶以其独特的抗炎、抗菌等保健功能,成为藏族民众补充维生素、调和油腻的不可或缺之物,进而催生了市场对茶叶的旺盛需求。

▲嫩绿的茶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明王朝发现当地民众“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便 承袭了唐宋茶马贸易的传统,并寄予更多的政治职能,颁发了一系列律令保障茶马贸易的有序进行。

如明朝政府继承了宋代的“榷茶”。“榷”是独木桥的意思,“榷茶”即指茶叶的专营专卖。政府于茶叶产区特设 茶课司,负责统一收购茶叶。

北宋熙宁年间,由于对外作战需要大量战马,朝廷在四川设立“提兴茶马司”,负责从事茶的收购和以茶易马工作。明王朝同样延续了这一做法。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王朝在秦州(今甘肃天水)设立了第一个 茶马司,专门管理茶马交易,保证茶马互市的实施。

▲四川名山茶马司遗址。(图片来源:中新网)

当时,商人贩茶必须持有 “茶引”“茶引”相当于政府颁发的茶叶贩运许可证。茶商要获得“茶引”,就需要向朝廷缴纳税款,即“纳钱请引”。“茶引”一道,需纳钱一千余文,一引可购茶100斤。

《大明律》更是明确了茶叶由国家专卖,对茶叶贸易管制更严厉,但也使茶马贸易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此外,明王朝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手段,逐步建立起诸如批验、茶仓、茶运所等一套专门执行茶马贸易的官僚机构,这些机构职责明确,确保以茶易马活动的正常运转。

可以看出, 茶马互市在明朝快速发展,除了经济上互补的需要,更离不开政治制度的推动,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茶马互市兴起之时作为民间“自由贸易”的特质,推动了 茶马互市在明朝达到巅峰

▲云南普洱,那柯里镇的茶马古道遗址吸引游客。(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茶叶贸易的兴起,明太祖朱元璋还推行了 “茶叶改革”。他下令废除团茶,并改变制茶方式,把“忙活一小时,喝茶一分钟”的复杂程序简化,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也能享受饮茶之趣,进而也 使茶饮文化走进大众、深入大众

(三)

茶道兴盛余香远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这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茶马》中的诗句,可见 明朝茶马贸易的兴旺繁荣

明朝时期,政府不仅设立众多茶马驿站,还开辟了龙安、松成、西宁等茶马贸易路线。随着滇藏茶马古道贸易的日益繁荣,政府和民间纷纷修路,交通状况得以显著改善,也 促进了各地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茶马古道川藏线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为满足现实需要,众多充当翻译与中介角色的“通事”与“牙人”出现了,有效缓解了以往族际间沟通障碍与交往不畅的困境。

汉族商贾与少数民族商人双向流动与民族混居现象屡见不鲜,进一步催生了族际通婚现象。

交通便利与语言互通不仅巩固了茶叶与马匹作为核心交易品的地位,更促使中原的谷物、铁具、纸墨、典籍、医药、乐器等多种商品源源不断涌入青藏高原。同时,高原上的毛皮、皮革、虫草等特产也涌入中原腹地。

这个交易过程极大地 丰富了双方的经济生活,也促进了汉、藏等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交融

在康定、巴塘、甘孜、昌都等地,既有金碧辉煌的喇嘛寺,也有关帝庙、川主宫、土地祠、道观等汉文化的建筑,有的地方还有清真寺。这就是文化互鉴融通的见证。

可以说,茶马贸易促进了中原与边疆民族之间友好关系,促进了 经济相依、血缘相融、文化相通,对维护大一统、增强民族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善恶看嘴眼,穷富看手脚”,老... 明朝嘉靖年间,苏州城内有一茶楼,名曰“听风阁”。一日,茶楼掌柜李德福正与账房对账,忽见两位客人踏入门...
原创 金... 《金兀术吟》曾言:“难撼岳家军威壮,铩羽而归返黄龙。”金国大军中,金兀术带领将士奋力南下,基于金兀术...
原创 三... 说起三国赵云其事迹自然不用多说,光是他流传下来的故事,都够人津津乐道了,但是很多人却拿一个小将跟赵云...
原创 你... 你知道吗?这4个逆天的“穿越”文物,都是从遗址里出土的! 穿越,是指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的来讲...
原创 西... 在中国有四大美女,号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落雁”是指西汉元帝时期,出家塞外的王昭君。民间传...
《出仙入凡说封神》:从哪吒、殷... 今年春节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现象级影片,这部电影的主角哪吒在古典小说中最详细完整的描写就在经...
原创 蜀... 五虎上将的概念想必大家已经是非常熟悉的了,大部分人认为五虎上将的概念最早来自三国演义,其实要说最早的...
原创 彭...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百年磨难的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统一与和平,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相继解放,结束了长...
原创 左... 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英雄。民族英雄之所以被树立,不是为了一再地夸赞其丰功伟绩,而是为了用他...
原创 三... 关羽人称武圣,在三国时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大将,那么三国里,除了吕布能正面赢关羽,还有谁能让关羽吃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