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故宫博物院里,有一件稀世珍品——清太宗皇太极御用鹿角椅,此椅的成造时间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
鹿角椅,顾名思义,是用鹿角制成的座椅。它的外形有些像“太师椅”,椅圈是一付天然麋鹿鹿角,鹿角围长184厘米,有两根主干和十二个支叉。其制作方法,是以鹿角的自然形态,巧妙地将鹿角反扣在方形底座上。而鹿角外展的四个支叉作为椅子的支柱,自然形成座椅的靠背和两扶手。另在后靠正面和两侧各增加一个木靠背和两根支柱,以支撑和加固椅圈;鹿角分出的每个尖状的角枝,围护着座椅的周围,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剑,让人望而生畏。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宁远一战失利负伤转病致死。皇太极在代善威望降低的情况下,以其雄厚的实力取得汗位。 天命十一年九月初一,皇太极登上了汗位,改元天聪。
努尔哈赤暮年,后金社会内部矛盾日深,汉族农奴的逃亡和暴动此起彼伏,皇太极继位之初,地位并不巩固,国家大权分散由诸王贝勒宗室贵族执掌,而八旗贵族觊觎汗位的阴谋和分权势力的活动暗暗滋生。后金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也是危机四伏,处于敌对势力的包围和孤立中。
清太宗皇太极画像
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国内外政治形势,皇太极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一方面用很大的精力进行外部斗争,如在天聪元年与朝鲜结成“兄弟之国”,以解除后金的后顾之忧和粮荒困难;征讨反覆无常的蒙古各部,逐渐孤立打击察哈尔林丹汗,使蒙古各部诣阙输诚、共戴至尊;以战争骚扰与和谈两手使后金和明朝处于相持状态。另一方面皇太极用相当的力量解决和硕贝勒共治国政所带来的分权统治这种不适应后金社会发展的问题。经过6年的努力,终在1632年取得“南面独坐”独尊地位,并于天聪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改元称帝,国号大清。
皇太极御用鹿角椅的靠背正中,精心雕刻着乾隆皇帝御制诗一首,是乾隆十九年(1754)第二次东巡盛京,拜谒祖宗山陵之后,瞻仰了太宗的乘椅后,不禁诗兴大发,遂赋诗舒怀,其诗曰:“弯弧曾逐鹿,制器以乘龙;七宝何须羡,八叉良足供;库藏常质古,山养胜新茸;那敢端然坐,千秋示俭恭。”落款为“乾隆甲戌秋九月御笔”下方为乾隆连珠方印一枚。字为阴刻,工整秀丽。所刻诗句均有贴金,显得辉煌夺目古朴明朗。
《清太宗实录》记载了皇太极获取麇鹿的一段史事;公元1631年,即后金天聪五年,皇太极亲自领兵去辽西攻打大凌河城,驻跸在大凌河城对面的一座山上,在山上搭盖黄幄和黄布城。皇太极在此指挥官兵,用刚刚制成的红衣大炮轰击大凌河城。只见炮声隆隆,硝烟弥漫,震动山谷,山中野兽受惊吓四处逃窜,这时,一只大鹿竟然跑进皇太极大帐所在的黄布城内,不知所措地四处张望。皇太极将这只大鹿的到来看成是夺取大凌河城胜利的征兆,于是将它捕获。
据史料记载,皇太极曾经有三张鹿角椅,传说这些椅子都是用皇太极亲猎的鹿角制成的。(梁纪委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haowang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