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容易把荆州和荆门搞混了,荆州的名气很大,其历史悠久,曾做过楚国的国都,不过当时叫郢都(现荆州区),荆州自古就是重镇,地处长江之滨,江汉平原腹地,到今天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荆门漳河新区
而荆门则名气不大,在明清时期归承天府(现钟祥)管,建国初期也只是一个农业大县,今天的荆门和荆州同级别,那么荆门是如何逆袭为地级市的呢?
历史上荆门一直以农业为主,以产水稻著称,因为这地方地处江汉平原,土地肥沃。
但是大家知道农业的附加值不如工业,工业的附加值不如高端服务业,近代以来我国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荆门都没有什么工业,那时的武汉已经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了,可以说荆门在工业化上已经慢了很多年。
荆门城市风光
因为“三线建设”(1964-1980)改变了荆门这座城市的命运。荆门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把原本的农业县发展壮大成为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城市。
随着1970年焦柳铁路的通车,荆门炼油厂、宏图机械厂、三三零水泥厂和荆门热电厂等大型重企业落户荆门,这为荆门市的发展奠定了工业基础,自此,荆门逐渐形成石化、建材等支柱产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荆门发展成为以石化、磷化和建材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
焦柳铁路是三线建设的大型铁路交通项目,为何要兴建焦枝铁路襄(樊)荆(门)段?和在江汉平原发现了油田有关,当时搞了个江汉油田会战,高峰时达到12万多人,钻机100 余台。会战历时2年10个月,1972 年5 月正式结束。
华能荆门热电厂
会战的部分物资由武汉经铁路运往荆门。 由于物资数量很大,而且在短期集中, 导致交通设施的吞吐、库存、中转、输送能力一时无法适应,所以加快焦枝铁路襄(樊)荆(门)段铺轨进度
在三线建设之前,荆门县的发展速度很缓慢。城市规模从上世纪50年代的2平方公里缓慢增长到60年代末的4平方公里,而到70年代荆门的城市规模急剧增长,达到了7.5平方公里。
在1983年荆门升格为省辖市后,迎来了城市发展的又一高峰期,逐步形成中等城市规模,在2000年时越过虎牙关向南拓展,形成两山“挟城”的城市格局。
荆门漳河水库风光
根据2020年荆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荆门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69.47平方公里,70多年的时间,荆门的城市规模扩大了近35倍,这就是工业化的力量。
你认为荆门是如何崛起的,未来有机会超过荆州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