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还在迷信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会亡吗?本文会给你不一样的答案。
创始人
2025-08-25 21:03:30
0

有人说:崇祯不杀魏忠贤,大明朝不会灭!事实果真如此吗?

周所周知,魏忠贤系有明一朝最大的奸臣,大明朝自万历后期开始衰败,更是被魏忠贤一顿乱操作,搞得乌烟瘴气,不久亡于崇祯之手。岂料现今历史翻案洗白之邪风歪气严重,把魏忠贤说成是大明最后的擎天柱,甚至还有言说:魏阉不灭,大明不死!唉,可怜可悲可叹的观点啊。

魏阉上位,不择手段

魏忠贤是混混出身,为避赌债,自阉入宫。先是利用混混手段勾结客氏,合谋驱逐魏朝,阴杀王安。接过司礼监掌笔太监一职,兼东厂提督。外结廷臣,收齐、楚、浙等三党合而为阉党。其走狗各有其名:“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开始呼风唤雨的黑暗乱政。

忠贤颛客氏,逐魏朝。又忌王安持正,谋杀之,尽斥安名下诸阉。--《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

魏忠贤剧照

朝局混乱,党同伐异

魏忠贤刚上位时,朝堂之上犹如一锅乱粥,党派林立。其中东林党势大,其次齐、浙、楚、宣、昆几党势弱。弱党又时同联合攻讦东林党。皆因东林党人思想变态过激,扬言与东林党作对的就是邪党!大臣们不再热衷干实事,而是处处挖空心思的想着如何攻击政敌。党派斗争,急剧消耗着大明朝廷的元气。

与东林忤者,众目之为邪党。--《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务以攻东林排异己为事”(《明史》卷 236《夏嘉遇传》)

举个党派斗争的例子。辽东巡按熊廷弼,脾气差,但才能谋略兼具。因属楚党,又结怨浙党姚宗文,被其联合一大批廷臣弹劾去职。接其职者是浙党袁应泰。后来,沈阳、辽阳被后金攻陷,廷臣开始怀念熊廷弼,东林党江秉谦推荐起用熊廷弼。魏忠贤以大局为重,暗中赞同起复熊廷弼。但同时提拔王化贞出任辽东巡抚,以掣肘熊廷弼。

熊廷弼像:

经抚不和,结局早在意料之中。天启二年,王化贞部下孙得功投敌卖国,致使广宁惨败。熊廷弼和王化贞均被下狱判决死刑。狱中,熊廷弼搭线汪文言,说用四万两金请魏忠贤代为宽限,缓期执行死刑。后来,熊廷弼食言了,没有给魏忠贤四万两金。魏忠贤大怒,遂借杨涟一案,杀掉熊廷弼。成为党争牺牲品。

天下糜乱,民不聊生

诸君,请随小可视觉俯视天启七年的天下动荡。

辽东:建奴肆虐,元年,沈阳、辽阳相继陷落。二年,广宁失陷。五年,后金军攻占旅顺。

六年,宁远战爆发,明大捷。七年,后金攻宁锦,未克,退走。

西南:元年,奢崇明叛乱,攻占成都。二年,安邦彦叛乱,破毕节围贵州。三年,安南入侵广西。四年,广州民变。

东南:元年,杭州大火,毁民宅万多。二年,山东地震,财物损耗无数。白莲教叛乱。三年,江苏扬州地震。四年,荷兰占台湾、澎湖,犯厦门。福宁兵变,抚定。五年,济南蝗灾,大饥,致人相食。六年,东厂捕人,引苏州民变。常州苏州等府风灾水灾,死难者无数。

北地:二年,蒙古入侵延安、黄花峪,杀掠数万人。九月,陕西地震,损失无数。死平民一万二千多。四年,京师滦州地震,损耗无数。五年,延安大雪三月,粮食欠收,大饥。六年,京师王恭厂爆炸,损失巨大。( 未解之谜)山西灵丘、浑源州地震,损失无数,死百姓五千二百多。陕西流民叛乱起义。

王恭厂爆炸:

黄河:元年,于黄铺一带决口。三年,黄河决口于睢阳、徐、邳一带。四年,决口于徐州魁山堤,东北灌州城。

如此多种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彷佛在宣告大明朝气数将尽。因为这才天启年,到崇祯接位时,各种天灾人祸,局势更加糜烂,还有鼠疫横行,流寇起义。

魏阉作用,钳制文官

明末有名的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尤其泰昌帝,死的太过蹊跷。其登基时,身体健康无病的,可是享用了郑贵妃进献的美女后就不行了。谁信?

泰昌帝登基时,史载:“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

疑云密布,种种矛头都指向党争,而党派群体的一众文官们,似乎越来越希望皇帝是透明的,是由他们控制的,而不是控制他们的。尤其是东林党。

东林党剧照:

魏忠贤和李选侍亦想控制年仅十六岁的皇长子朱由校, 进而把控朝政,遂有移宫一案。可惜,宦官王安是站在文官一方的,所以此局文官胜。

而天启并非如满清编的《明史》里描述的那么不堪。他经历过“梃击案、红丸案”二案,自己的父亲泰昌帝死于非命,肯定有他自己的推测。而摆在他面前的是二拨势力:一是极有可能害死自己父亲的文官集团。二是虐杀他母亲的养母李选侍一伙人。

在这两方势力的夹缝中,孤立无援的朱由校急剧想摆脱这种局面,于是通过他的奶妈客氏,开始提拔放权扶持魏忠贤。王安这个亲近外廷文官的内臣,也默认让魏客二人杀了。再让魏忠贤提督东厂,给他一把刀,彷佛在对魏忠贤说:“去,把文官们干掉!”

天启帝剧照:

天启就是这样玩弄平衡,扶持魏阉,压制文官中最为嚣张的东林一党。果然,如天启所料,东林一党几乎被魏阉诛杀殆尽。所以,天启死前特意叮嘱弟弟信王,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意思是:养着这条狗,用它压制文官,平衡朝政。

尾大不掉,妄图摄政

天启死后,魏忠贤不情不愿的请朱由检入宫继位。刚入宫第一晚,朱由检是担惊受怕的,食物不敢吃宫里的,以袖子里装的饼充饥。半夜,看到带着武器的太监巡逻,他主动招呼太监,让他们把武器给他观看,看后放在桌子上,说他想买了这武器,叫太监报个价。

及至朱由检刚登位,魏忠贤想控制这个十七岁的年轻的皇帝,一次晚上,命令一个宫女在宫内点燃催情香,想使崇祯沉浸在色欲中。可惜被崇祯识破了。

崇祯和魏忠贤:

还有一次,魏忠贤进献四个美女给崇祯,为消魏忠贤的怀疑,崇祯嘻哈的笑纳了。等四位美女入了崇祯寝宫,崇祯命令人搜四人的身,果然发现了她们身上,藏有可以令人听话的迷魂丸。

魏忠贤的两次过格行为,及朱由检他自己刚进宫时的那种担惊受怕。令崇祯对魏忠贤加重了必杀之心:本来就担心魏忠贤尾大不掉,党羽遍及朝野,已经威胁皇权了。虽然他对文官有 压制作用,但崇祯怎么放心把自己的小命和前途寄托在这个阉人身上。别怀疑,魏忠贤有生杀予夺,废篡立傀儡的权力——虽然他没这个想法。

所以杀魏忠贤,瓦解阉党就是崇祯继位以来的首要大事了。

功过是非,后人评论

功:天启二年,诏免北直加派。天启三年,批准东林党解学龙的核清兵员给饷银,裁减臃肿多余庞大的官员机构。天启四年,增加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广东、四川等盐税,共五十四万七千九百九十三两。天启五年,行宗室限禄法,限制全国各地的朱姓王室王爷们的惯例年俸,通俗点就是说养猪(朱)银限定这么多了。再有王室的成员出世也不给了。

最大的功能是能刮钱,而且辽东的欠饷能刚好满足,其次是压制文官,尤其是东林党弄权,东林党是只重个人名利的一群自私偏激的读书人,不顾国家大局的得失,喜欢排斥异己。

贪官剧照:

过:先不说他害死了多少人,贪了多少污。单说他大肆卖官,收罗一批鸡鸣狗盗的小人,有钱就可以买官,各位试想一下,一个有钱人买来官职当,他会不会更拼命的搜刮平民?会不会为了向上爬,嫉贤妒能,排挤有能力的官?会不会拼命买房买地,拼命兼并土地?

管中窥豹,整个天下兴起建造生词之风,各个部门都一样,为了削尖脑袋的向上爬。这样整个国家机器就腐烂了,军队,官府,到处充斥着这些向上爬,又无能的垃圾。指望他们为国家办事?想多了。

杀魏阉后,财政崩溃

上面说过,魏阉能刮钱,他跟东林是明末两个毒瘤。留着魏阉能压制东林,搜刮得来补贴财政。但是会威胁皇权,长久下去会令整个国家更腐烂。东林得权更是酒囊饭袋,看崇祯在位杀掉的那些五十多位大臣就可知。

杀魏忠贤:

可是,急速的除掉魏阉后,问题立马暴露了:因小冰河期农作物减产,连年灾荒,流寇兵祸,税收收不上来了。没有恶人压制,上至朝廷,下到地方小吏,对于连连加派的辽饷,本来就收不齐,再加派,干脆就敷衍了事,反正没有恶人在上面压着了。财政开始崩溃了。

崇祯刚接手天启的烂摊子,每年税收还能有2340万石粮食,450万银子,还没够填补辽饷。到崇祯十六年,只能收到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财政崩溃了。军队当兵没饷,地方官发不出工资,可想而知有多严重!人心都散了,都没人再想给大明打工了。所以眀亡之前,李自成势大,攻打北京时,有人愉快的打开了城门,放进李自成。而崇祯撞钟,文武百官,无一人来上朝。

所以,眀亡,亡得无力回天!

参考《明史》、《明季北略》、《度支奏议》。原创,侵权必究!

看了本文,还在迷信魏忠贤的能力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历史维度看“第二个结合” 从历史维度看“第二个结合” 欧阳军喜   100年前,1925年12月16日,郭沫若在《洪水》半月刊...
让北宋头疼不已的“契丹”,是现... 公元960年,后周的将领们在陈桥这个地方一起起兵,大家商量后决定让赵匡胤当皇帝,这样宋朝就成立了,并...
原创 成... 你听说过买卖黑人奴隶吗? 就是欧洲的殖民者来到非洲,将当地的黑种人强行掳走,然后大量的贩卖到美洲,像...
关羽和许褚战斗力对比 谁更厉害... 关羽和许褚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各自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若对比二人的战斗力,从多方面分析...
美国向我国返还41件文物艺术品... 北京时间4日凌晨,国家文物局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接收其向我国返还的41件文物艺术品。包括铜摇...
原创 溥... 狼狈苦图谋,为奸两不羞。 阴风同德殿,奴气辑熙楼。 暴雨秋知了,皇袍小沐猴。 匆匆一幕剧,贻笑却千秋...
原创 日... 前段时间,在网络平台上靠着“山东菏泽曹县,牛逼666”这句魔性洗脑的口号出圈的曹县火了,火到被并称为...
原创 小... 1946年1月10日,蒋介石调集五个精锐师,向古北口大举进犯,决心夺取这个战略要地之后,再乘势占领承...
原创 三... 导语:中华文化传承千年,悠悠历史中诞生了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三国演义》更是精彩异常,也是四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