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清朝的皇帝们,或许最出名的当属康熙和乾隆,而在诸多影视剧当中,这两位也是得到了最多演绎的皇帝。
与此相较,清朝第三位皇帝顺治却显得并没有那么出名。
或许是因为他上不像创建了大清王朝的父亲皇太极一样革故鼎新,下不如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儿子康熙一样赫赫有为;又或许只是因为他仅仅活了24岁,许多雄图伟略还没来得及展示,便匆匆结束了这短暂的一生。
不过,和他的政务相比,顺治帝在子嗣方面反而颇为丰盈。
据清史记载,顺治膝下共有八子六女共14个孩子,这对于一个只有24年寿命的皇帝来说,不可谓不多。
或许会有人疑惑,顺治帝膝下如此多的子嗣,真的都是他亲生的吗?
实际上,要想回答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要看一眼顺治帝的后宫,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一,盛宠的董鄂氏
无论是在影视作品还是在各种野史逸闻当中,顺治帝的身上永远有着一段堪比传奇的爱情故事,而这段故事里的另一位主角,自然是人尽皆知的董鄂皇贵妃。
至于这段爱情被世人传颂不衰的背后原因,或许一方面因为人们都爱看皇帝与女子两情不移的美好爱情故事,而另一方面,也许也是普通人对皇室八卦的兴致总是高昂的。
那么,董鄂皇贵妃究竟是谁,又是怎样在诸多女子当中脱颖而出,博取了顺治帝独一无二的关注的呢?
据《清史稿》记载,董鄂氏出身于满洲正白旗,由于幼年时父亲常年在苏杭一带驻扎为官,所以董鄂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当地汉人文化的熏染,举手投足间逐渐带上了江南女子独有的那种柔美与娴静;
同时,让顺治帝对于董鄂氏始终欲罢不能的,还有她身上浓厚的才学。
据传,董鄂氏好读书,且颇通史诗,言谈举止间聪颖明慧,也正是因此得到了顺治的青眼。
在当时的后妃当中,能够如董鄂氏一般熟读经史子集的可谓是少之又少,在这其中,如她一般既温柔恬静、又有着出众容貌的女子更是无出其二,董鄂氏就是凭借着这两点,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位帝王之心。
《清史稿》当中,董鄂氏入宫时已经18岁,相比于其他十四五岁便已入宫的嫔妃们,董鄂氏稍微显得有点年龄偏大。
可是,她的才情以及稍微年长一点的成熟和睿智,偏偏反而让顺治帝神魂颠倒:
在入宫的同一年八月,董鄂氏便被封为贤妃,随后仅过去了一个月,董鄂氏又被迅速册封为皇贵妃,这样的晋升速度哪怕纵观整个清朝历史也十分罕见。
不仅如此,在册封皇贵妃的同时,顺治帝还宣布大赦天下
——在清朝的历史当中,因为册立妃嫔而大赦天下的,唯有董鄂氏一人,可见当时顺治帝对于董鄂氏的宠爱已经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同样,在董鄂氏诞下皇四子时,顺治帝再度大赦天下,更是颁布诏书,宣布此子未来待遇将等同于皇后嫡出的皇子,甚至一度有要将皇四子直接立为太子的念头——若不是这个孩子未及周岁便早早夭折,或许如今清朝史书上,便不会再有康熙帝的丝毫内容了!
俗语有言,“慧极必伤”,董鄂氏或许正应了这一句形容。
在生育之前,董鄂氏就有着弱柳扶风般娇弱的身体,而在皇四子早夭后,悲痛欲绝的董鄂氏在仅一年后便跟着撒手人寰,这更是成为了顺治帝心中的一大隐痛。
有传闻说,正是因为董鄂氏的早亡,让顺治帝在这之后的日子始终郁郁寡欢,最终寿终于24岁。
不过,尽管在如此盛宠之下,顺治帝的后宫也并非只有董鄂氏一人——
二,两位皇后
提及顺治帝的后宫,就不得不先说一说他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
其实,作为皇太极的第九子,不占嫡也不占长的顺治帝究竟是如何在六岁时就被选中即位的,本身就带着一个巨大的问号;
更有甚者,野史中曾经传言,为了能够将自己的儿子送上皇位,彼时的孝庄文皇后不惜“下嫁”多尔衮,以求保得母子平安。
不过实际上,多尔衮当时扶立幼主登基不假,可是他和孝庄之间却并没有所谓的“嫁娶”存在。
自然,主少而臣重,多尔衮尽管并非是皇帝,但在顺治帝还未能成年亲政的那些时光里,他手中的权力绝对是“一人之下”,也因此几乎相当于是一名“实权皇帝”。
顺治帝不仅无法左右他的决策,甚至反而被他和孝庄两人牵制,基本上毫无自由。
在这样的前提下,顺治帝的第一场婚姻也自然完全无法由他自己说了算。
顺治七年,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在顺治成年后也继续牵制约束他,多尔衮和孝庄以需要满蒙联姻为由,联手为他选了第一位皇后:孝庄文太后的侄女、吴克善之女博尔济吉特氏。
幼年的顺治帝无法反抗,只好沉默地接受了这一安排。
有意思的是,尽管希望长久地掌握权力、牵制皇帝,可是就在顺治帝和博尔济吉特氏大婚的半年前,多尔衮忽然离奇地死在了北上狩猎的途中,享年不到四十岁。
多尔衮究竟是突发急病还是其他死因,在这里暂且按下不表,但是对于这个代表着压迫和约束的博尔济吉特氏的到来,顺治帝明显是十分不欢迎的;
而另一边,自小在草原上肆意长大的博尔济吉特氏也并没有汉族人的那种温婉与沉静,这也更令崇爱汉文化的顺治帝所不喜
——可想而知,这对夫妻在结成连理不久,就彻底成为了一对“怨偶”。
传闻当中,顺治帝尽管遵照规矩,将博尔济吉特氏封为孝献皇后,并与她行了合卺之礼,却在这之后对她不闻不问。
这也导致尽管博尔济吉特氏很早便入宫为后,却始终膝下无子,一直到顺治十年八月,顺治帝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以“无能、善妒、奢侈、失德”等等理由,下旨将博尔济吉特氏废后,降为静妃。
如果说前文中,董鄂氏被册封皇贵妃时大赦天下是“独一无二”,那么博尔济吉特氏也算占据了个“独一无二”
——由于政治与权力的拉扯斗争,原本无辜的她最终成为了一个牺牲品,成为了大清王朝中唯一一位废后。
然而,即便废掉了第一任皇后,并不肯就此罢休的孝庄文太后又很快为顺治帝准备了一个新的“傀儡”:第二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博尔济吉特氏的姑娘。
顺治十一年六月,不得不顺着孝庄心意的顺治帝再度册封了新后。
或许是这位新后足够聪明,对于孝庄和顺治帝乃至于后宫当中的各种争斗从不参与,在后宫中明哲保身,让顺治帝实在对她挑不出什么错处;
又或者实在无法承受两度废后带来的流言蜚语,顺治帝尽管对于这位新后仍然并不十分喜欢,却最终还是捏着鼻子忍了下来,哪怕后来董鄂氏深得帝宠,甚至几度动摇到她的地位,却也最终没能将她从后位上拉下来……
三,“后宫佳丽三千人”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了两位皇后和一位宠妃董鄂氏,可是在这三个女人中,唯有董鄂氏曾经诞下一子,其余两位皇后膝下并无所出。
那么,顺治帝的那十四个孩子,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自然是从他那人数众多的妃嫔中而出。
实际上,在第一任皇后孝献皇后入宫前,顺治帝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儿子,为身边的庶妃笔什赫氏所生
——野史中,这位笔什赫氏只不过是顺治帝身边的一名小小宫女,或许是当时出于对多尔衮和孝庄联手压迫的无声反抗,顺治帝宠幸了她,并且因此有了皇长子。
据《清史稿》记载,这位皇长子在出生仅83天后就早早夭折,不过在野史传闻中,这位皇长子实际上是由于当时宫内斗争激烈,为了能保住一条性命,才不得不假死出宫,最终流落在武陟附近,还曾经在当地治理水患,颇受当地人爱戴信任。
而除了这位去向成迷的皇长子,这位笔什赫氏还在这之后诞下了皇三女和皇五女,成为了顺治帝当朝时生子最多的妃嫔。
甚至在董鄂氏入宫后,这位笔什赫氏还曾经诞下了两个女儿,其手段和能力可见一斑了。
而除了皇长子,顺治帝还有过另外七个儿子,这其中,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顺治十一年,生母佟佳氏在当时年仅14岁。
在现代的我们的眼中,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未成年生子”,这大大损伤了佟佳氏的身体,也间接导致了她的早逝。
相较于第一任皇后的无辜和第二任皇后的无为,佟佳氏又是代表着封建礼教下的另一种悲哀:
13岁时,佟佳氏按照惯例嫁给了顺治帝。
或许,顺治帝对她有过几天新鲜与柔情,佟佳氏也因此有了自己的孩子;
只不过,随着董鄂氏的入宫,佟佳氏渐渐被遗忘,这个花朵一样鲜妍的女子,就此凋谢在了充满着孤独与寂寞的重重宫墙之后。
值得称一句幸运的是,她的唯一的儿子开创了康乾盛世,她的母族佟佳一族也因此在康熙年间飞黄腾达,从汉军镶黄旗被抬旗到了满军镶黄旗,一跃成为了朝中蔚为显赫的外戚家族。
纵览顺治在位的十八年,尽管时间不长,但他却几乎做到了真正的“后宫佳丽三千人”。
在《清史稿》中,顺治帝除了在位时的两位正宫皇后以外,还有死后被追封的董鄂氏和因为诞育康熙而坐上太后之位的佟佳氏,统共先后四位皇后;
而除了皇后,顺治还有包括笔什赫氏在内的七位正妃、九位庶妃,以及17位不怎么被顺治帝所喜的侍妾贵人们。
这样算起来,顺治帝的后宫足足有将近40人,这也就难怪顺治帝尽管只活了24岁,却可以拥有那么多子嗣了
——毕竟,皇帝只要过夜、又不用亲自孕育,而诸多的妃嫔们,大可以各自怀孕生子嘛!
四,结语
时至今日,有关顺治帝的死亡仍然众说纷纭,而除了病死,有关顺治帝为何年轻早亡的民间猜测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在董鄂氏离世后,万念俱灰的顺治帝越发笃信佛教,终于不顾宫中众人的劝阻,以假死出家去了。
由于这一说法符合顺治帝生前十分亲近佛教的行为,因此也被不少野史所采纳,有些影视作品更是将其当做顺治的“死因”而演了出来,令人猜测纷纷。
无论顺治帝是真死还是假死,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压过,“帝王将相、后妃嫔御”的故事终于终结,曾经能够独掌大权的封建帝国终于被新中国所推翻。
而那些寂寂于深宫之中的悲剧女性身影,终于不会再次重演,那些封建礼教下吃人的规矩,也终于湮没于尘土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