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大家好,咱们今天聊聊为啥明朝没有太宗皇帝。
封建王朝里,太宗这称号就像每个王朝“标配套餐”里的主打菜,通常都是太祖之后的二代皇帝。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那些太宗皇帝。汉太宗刘恒,他的皇位来得那叫一个戏剧性。
他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个皇帝。当时汉朝大臣把吕后一家子都收拾了,才把刘恒从外地接到长安来当皇帝。
他可不是刘邦生前指定的接班人,汉惠帝刘盈明明有儿子,可大臣们硬说那些孩子不是老刘家的,直接都给宰了。
刘恒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皇帝。好在汉文帝刘恒政绩不错,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实现了国家强盛,开启了“文景之治”,这事儿也就被压下去了。
再看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他少年从军,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诸多割据势力,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李渊退位后就登基了。
在位时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
宋太宗赵匡义,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胤突然驾崩后,他匆忙登位。
即位后继续推进统一事业,迫使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和吴越王钱俶纳土归附,灭北汉,基本完成全国统一。
辽太宗耶律德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契丹族,辽朝第二代皇帝。早年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引兵攻略蓟北,耶律阿保机死后得述律皇后之助即位。
协助石敬瑭灭亡后唐,得到后晋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待遇,后又灭亡后晋,建国号为大辽,统一了中国北方。
金太宗完颜晟,女真名吴乞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弟,金朝第二代皇帝。阿骨打死后继承皇位,改元天会。在位期间灭辽、灭北宋,政治上建立各种典章制度,颁布官制,着手在中央进行汉化改革。
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元太祖成吉思汗第三子,大蒙古国第二位大汗。统治期间军事上继续进行扩张,政权建设、增颁法令、确定赋税、建立驿站以及中亚、汉地的治理都有新发展,西征欧洲、灭亡金朝,统一北方、改定官制。
这些太宗皇帝,朱棣跟他们比起来,有不少相似之处。所以,太宗这个庙号对他来说挺合适。
朱棣当年驾崩以后,本来好好的是太宗,以后的很多年都是太宗文皇帝。
但到了嘉靖时期,就给他改了,他为啥要改呢?
这全是因为嘉靖前面的皇帝没有子嗣,嘉靖属于兄终弟及,不过他是继承堂兄皇位,他想把自己那没当过皇帝的亲爹追封为皇帝,然后放进太庙。
他这想法,完全不顾朱棣愿不愿意。
在朱棣修改后的《明太祖实录》里,他把自己描绘成朱元璋钦定的继承人,说朱允文是矫诏复位的伪君。从这个角度看,朱棣更适合称“宗”。
再看嘉靖时期,太庙已经供奉了八位祖宗,咱们都知道天子九庙。他一心想把自己亲爹放进去,为此闹了十几年的大礼仪事件。
好不容易把他爹供奉进去了,可又有新问题。按规矩,除了朱元璋这个祖不能动,其他的要保证够七代人。
这么一算,他只能算明武宗的兄弟,早年的建文帝和景泰帝不在太庙。因为自己亲爹把明仁宗朱高炽给弄走了,这事儿实在不太合适。
嘉靖想来想去,觉得太宗守成其实也算是开创。
干脆把太宗升格到祖的位置,这样既能满足他爹进太庙的愿望,又能让朱棣的地位也说得过去。于是就有了成祖这个庙号。
所以,以后的朱棣庙号就被称为明成祖,明朝就没有太宗这个庙号了。
你还知道朱棣的那些故事,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