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蜀之前开始吧。此时整个阵营里只有3个带“号”将军。即:关羽“荡寇”、张飞“征虏”、赵云“牙门”。或许还有刚刚来投的黄忠(裨将军,东汉朝廷封的)。此时,连诸葛亮都还仅仅是个“军师中郎将”,连将军阁下的门槛都没进。
在武官里边,赵云排行妥妥前3。因此,这个时期不能说没有重用。定成都后,赵云被迁为“翊军将军”,同时期关羽、张飞封号亦未变。黄忠则以入蜀有功被拔为“讨虏将军”。马超以旧诸侯背景被封为“平西”,魏延则顺位接替“牙门”。
再加上吴懿凭借姻亲关系和本地势力需要笼络,直接给了个“讨逆”。其余诸如“兴业”李严、偏将军费观等,皆不足挂齿。因此,虽然同级别多了黄忠、马超,但事出有因(队伍杂了需要再平衡)。再对比关张也没有得到晋升。
所以这个时期,在刘备集团里边赵云还是属第一集团,也不能说没有被重用。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二爷和三弟一人独领荆州、一人进逼巴西,负责汉中方面防御。虽然官职未变,但从独领一个方面的防御来说,已经是暗升了。
有问题开始于汉中王后。关、马、张、黄分别进号为前左右后将军(四方将军),偏偏赵云没有得到迁赏,仍然是翊军将军。相较于这四人是被划到了第二集团里边了!不过,此时关、张各把一方(关羽荆州,张飞巴西)。马超有凉州之望。
黄忠有定军山大功。相较而言,赵云的功绩确实不够惊艳。就算把《云别传》里北山大捷的记录加进去,与黄忠阵斩敌方主帅的功绩也是没法比的。你想想,如果后来北伐时,有人真的是帮忙斩了曹真、夏侯楙或者是司马懿会是个什么概念?
因此,赵云竞争不过这4人,没有进入第一梯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接下来就有些让人不理解了。按照《三国志》本传的说法,刘备称帝时(此时关、黄2人已死)。武将受封最高的是马超(骠骑将军),其次是张飞(车骑将军)。
而摆着的大将军、卫将军等几个重号将军都是空缺,也没借着称帝的由头让赵云来递补,他还是翊军将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从章武元年四月登基——七月出兵伐吴,前后不过3个月时间。蜀汉一方面在封爵赏位,一方面还在做东征准备。
那么刘备开始伐吴后,则赵云基本上是以都督江州,负责刘备后方的身份在行使权利。此或是效仿入蜀后张飞未改军号而领巴西太守的先例。易言之,从官职上来说虽然赵云仍是杂号将军。但从实际统兵权力来讲,已经成为与关张平齐、独领一方的都督了,实际上还是暗升!
到这里,先普及一遍东汉武官官制。从上至下,除了大、骠骑、车骑、卫、前、左、右、后8个重号将军外。其余诸如征、镇、安、平及以下:皆为杂号。也就是说,杂号兼任一方都督,已经是蜀汉集团的将军顶配,其实就是蜀汉内部武官的顶层。
“杂号”并不等于没地位。杂号相当于资薄名小,那是曹魏那边乱颁军号的结果。而在蜀汉这边,对晋爵制度还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刘备称帝后,除了把马超、张飞擢升为位比三公的骠骑、车骑以外,其余皆为杂号。
无论是这个时期魏延的“镇远将军”,督汉中军事。或是黄权的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曹魏来攻。还是赵云的“翊军将军”,督江州军事。其实都是一个级别。因此,说赵云官职是杂号没有被重用,是对蜀汉军制不了解的原因。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如:汉中之战,位列四征的黄忠受翊军赵云节制。征北将军申耽归副军将军刘封管辖。即使是到了后期,卫将军姜维反倒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出征北伐。说明什么呢?官职这个东西,在蜀汉这里看看也就罢了。
刘备去世后,赵云从江州都督迁为中护军,进征南将军,获封侯。这其实相当于刘备生前对赵云地位的最后一次安排。同时期,魏延都督汉中迁为镇北将军,获封侯,与赵云南北呼应,算是集团内顶级待遇平齐。而另一位硕果仅存的五虎,贵位四方的马超,到底督的是哪方军事,还是虚高吉祥物呢?
综上,纵观刘备生前,赵云一直属于集团内一线骨干将领(再差也是2线骨干拔尖)。陈寿在《三国志》里总结评价“其灌、滕之徒欣”,并不过分。再联想灌婴、夏侯婴在刘邦集团内部的地位,就更不能说刘备不重用、不信任赵云了。
尤其是在刘备去世前,还任命赵云为中护军,统领全国中军的领袖,更加证明了刘备对他的信任与器重。如果非要较真,或许就是汉中王后,在地位上被关、张甩开。其实是因为刘蜀集团转变为刘蜀朝廷期间,对重号将军颁布的重用、珍视而已。
非有特殊地位(马超、糜竺、李严),非有重大功绩(黄忠、魏延?)也不滥授。其实真要怪,也只能怪赵云自己,既没有像张飞那样入蜀时争取到开府独统部队的机会,也不像黄忠那样临阵有惊艳表现吧!
捎带,看看建兴九年《废李平(严)公文》记载的姜维任职履历,就能明白诸葛亮对姜维的期待有多高了。一目了然,从区区1个中郎拔升为征西将军,中监军,年仅27岁。仅仅花了3年时间,几乎是赵云半生拼死搏杀换来的职位。
5年后诸葛亮病逝,又从征西将军迁为辅汉将军,亦是杂号。但此“杂号”本来就是1个距离“重号”距离最近的“重要杂号”。不排除前期有赵云从翊军将军直接跳到镇东将军的先例。类似的例子还有,蜀汉后期,霍乂从翊军将军进号为安南将军。
杨武将军法正迁四方将军,诸葛亮去世后,邓芝以杨武将军迁前将军,这就叫官以人贵。而一伐失败后,诸葛亮自贬为右将军又如何?丞相之事还是由他说了算。李严一路升官发财又怎样。刘备死前,被托为辅政大臣,迁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短短8年时间,从假节、光禄勋——前将军——骠骑将军很了不起?不掌握兵权,不独领一方,还不是一句话就废了的事。杂号不等于杂牌,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