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代历史上的皇帝有能力差别大的,也有经历不同非常少见的。
但就开国皇帝而言,他们始终绕不开的肯定是大智、大勇,要么就是骁勇善战的,总归得占有一点,要不然也不会成事。
当过皇帝的人有数百个,而刘秀却一骑绝尘,很少被人提及,就连史学家都很少谈到他。
不是说他的故事不够精彩,只能说过于完美的惊人,以至于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的情况。
如此,刘秀的经历有多精彩?他又是如何做到完美的呢?
一、刘秀所处背景
我们常说汉朝时,自然而然肯定是西汉,刘邦建立后,他这个开国皇帝也是名声响亮。可是到了西汉末年,刘邦的一切努力告终,刘姓的天下到了王姓王莽的手中,外戚也便成为上位篡权。
不过要知道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东汉时期,虽然他的鼎盛情况不及西汉,而且所在都城也并非长安,而是到了洛阳。
但是汉朝的这两个时期可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历史意义深远。
不仅仅是刘邦,东汉的创建者刘秀同样也应该名声远扬,而且作为刘邦的第九世孙,他也算是夺回了刘姓的天下。
在西汉和东汉之间,随着王莽的势力经营和发展,他建立了新朝。
西汉就此没落,在王莽篡位后,也不是没有人反抗过,特别是刘氏宗亲之人,他们忠于汉室,自然不能让王莽为所欲为。
可是呢,这些人都不是王莽的对手。比如安众侯刘崇,他在居摄元年起兵攻宛,随后到了始建国元年刘快也有想过进攻,可到了他们举兵进攻的时候,王莽一采取措施,他们也便被很快镇压了。
他们可能想着兴复汉室,只要自己能够成功攻打下来自然也就得以称帝了,奈何还是实力不允许。
但也不是说王莽建立的汉朝就有多好,甚至说他有点太不争气了,众人皆知的“托古改制”他是一项没成功。综合来说就是此前存在的旧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因为他的改革,新问题反倒是层出不穷。
民间百姓向往的无非是稳定的生活环境,乃至是太平盛世的出现。但是天灾人祸却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灾荒、疾疫等积累多年没有得以解决,江湖河道没有得到治理,处处威胁着当时老百姓的生命,使得饥寒交迫、百姓流亡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时百姓们只会对新朝越来越失望,甚至是达到了绝望的地步。
而后新朝肯定再难站稳脚跟,甚至很多人则对“文景之治”产生怀念,并可能会觉得“刘汉王朝”或许才是正确的选择。
毕竟当时可是“深仁厚泽”的盛况。随着人心的改变,王莽岌岌可危,随后更出现了大批农民起义军,甚至还有各地方的势力派,
他们要做的是什么?那当时是“复汉”了。
二、刘秀顺利称帝
刘秀作为刘邦的后代自然有自己的使命,只是刘秀作为宗室之人却没有应该有的待遇。
刘秀是长沙定王刘发这一支的,但是在汉武帝时期,诸侯国的势力却是他非常忌惮的,如此到了刘秀父亲的身上就已经没有封地了,更别说他自己的了。
他的父亲刘钦虽然是宗室子弟,但也只能委曲求全的当一个小小的县令,只能说足够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
不过时间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那他们家的生活自然是一落千丈。
和刘邦一样,刘秀也回归农田,过起了耕种的生活,不过刘秀的志向可不止这点,因为他跟着兄长刘縯行侠仗义,即使生活平平常,但府中的门客却没少过,要说兴复汉室怎么能少得了他们呢。
起义队伍增多后,刘秀、刘縯兄弟俩加入了绿林军,同时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刘玄,刘玄作为他们的族兄后来只能说和他们的矛盾不小。
刘秀跟随绿林军征战沙场,攻打新朝,那么王莽自然也就要派兵镇压。
要知道刘秀和王莽碰上的时候,刘秀手中只有几千兵力,可王莽派出的一支大军就有四十二万人,并且还有其他军队助力,如此胜负似乎已经明了了。
但是刘秀却做到了逆风翻盘,刘秀一边死守,一边寻找机会进行突围,而后达到征调援兵的目的。
碰到这种情况,肯定很多人都不敢迎敌,但刘秀却丝毫不惧,带着千人队伍就和王莽派出的王寻等人开战了。
当然王寻这边肯定处于上风,要是带着万人的队伍迎战刘秀他们可能会觉得有点胜之不武,如此他们也便是几千人的队伍出击。
不过他们终究是轻敌了,刘秀不仅骁勇善战,手下更是精兵强将,很快王寻的队伍就接连损失数千人。而后王寻等人自然是落了下风。
相传老天爷恐怕都在帮刘秀,因为王莽军中不明不白的就遇到了袭击,陨石落在他们的帐中,避之不及,没有战死沙场,反而在军营中伤亡惨重。而后交战时天公不作美,王莽军中的士兵又怎会有士气打仗呢。
如此刘秀出战即胜,而王莽估计也没想到自己派出那么多兵力竟然败了,甚至主力军还败在了刘秀的手里。
总之画风突转,占据上风的肯定是起义部队。不过一定的矛盾在这时出现了,因为刘玄在这时着急忙慌的拿大权,开始整顿,甚至还把刘秀的兄长刘縯给杀了,这就注定了刘秀不可能永远效忠于他。
不过刘秀是沉得住气的人,王莽的势力还没有彻底解决,结果如何谁也说不准。而后刘秀从河北开始,发展着自己的势力,三年后刘秀也得以称帝,也便出现了后来东汉的大一统。
三、刘秀对“功臣”
刘秀可以说是读书人出身,称帝后不管是对士人还是对朝廷大臣,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就如在文化教育上,刘秀丝毫不吝啬,敢花大价钱在这一方面。
其中他开设太学,并遍地搜集图书,更甚的是他还身体力行,真正的将读书学习重视了起来,而且知识分子在他这里相当的重要,要说是“求贤若渴”也没什么不对。
说到功臣,应该才是大家最重视的,
毕竟刘邦的开国功臣可是“狡兔死走狗烹”,刘秀这里会有不一样吗?
只能说刘秀还是非常信任他们的,开始的时候自然是待遇优厚,并非常的恩宠,毕竟没有他们,刘秀也不会坐上这至高无上的位置。
到了后来即使刘秀要确保自己的位子稳定,他采取的还是比较温和的手段,比如收回军权,不授予官职等。
结语
刘秀称帝可以说非常顺利,时间进展的也相当快,而且刘秀是一代明君,就连后宫都非常安宁。不管是皇后还是皇太子之位,没有争夺只有谦让,可见刘秀的一生算是顺风顺水,看点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