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发达地区为什么普及12年教育?1986年4月12日中国推行9年义务教育
创始人
2025-08-22 10:04:42
0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发达地区为什么普及12年教育?1986年4月12日:中国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很多人不知道,早在1968年台湾就修改了《国民教育法》,将义务教育延长至九年,开始了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台湾规定,6岁到15岁的国民必须强制入学接受教育,不然就是违法行为。

也就是说,从60年代开始,台湾的孩子最低文化程度也是初中。

当时统治台湾的老蒋和小蒋父子认为,国民素质的高低会决定台湾的未来,这是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国民政府一直是重视教育的。

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骨干人物,基本都是当年的高级知识分子,很多还是海外留学生,深知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老蒋统治大陆时期,整个国家都在战乱中,基本没有一时一刻的和平时期。

而从满清继承下来的教育底子太薄,当时中国男人有百分之七十五不识字,女人更是高达百分之九十七不识字。

即便识字的男人可不是今天那种水平,而是勉强能看懂报纸的大标题和基本内容,就算识字。

很多所谓识字的男人,认识的字不过几千个而已,放在今天就是半文盲。

在1949年之前,虽然国民政府大力发展教育,然而国民整体教育水平提高有限,国民的小学入学率仅有20%左右,其中国民政府控制的核心省份,比如江苏、浙江,小学入学率也不过50%。

国民政府逃到台湾以后,有了长时间的和平时期,全面发展教育终于有了条件。

到了60年代,台湾民众教育水平有很大提高。虽然初中以后的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台湾94.7%的初中毕业生仍继续升学接受教育,大部分就读高中或高职,只有初中学历的民国是凤毛麟角。

有意思的是,随着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更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1983年,台湾各界就开始推动12年义务教育,因各界没有达成共识,教育草案一直无法通过。

在2003年,台湾已经大体实现了12年义务教育,只是没有形成正规的法律。

直到2014年,台湾立法机构通过12年义务教育法《高级中等教育法》,正式宣布实行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将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到十二年。

由此,12年义务教育成为法律。

有趣的是,台湾延长三年义务教育却不是强制入学,仍然是基于自愿。

话虽如此,后三年教育的门槛却又很大降低,基本是免试入学,同时采用私立和公立学校并存的方式。

台湾对于这方面的改革有很多,也不是一刀切全部搞成普通高中,就是为了将来考大学,有很多其他措施。

篇幅所限,萨沙不多说。

其实,发达国家大多已经或者变相实现了12年义务教育。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便国家允许所有国民都可以进入大学就读,实际上也不会所有人都涌入大学。

在日本,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仍然保持着98.7%,也就是说有1.3%的日本初中生没有选择升学,其中又有0.7%的初中毕业生选择直接去工作,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学习。

进入高中的学生,也不是都进入普通高中,有23%的初中毕业生选择进入职业高中,开始职业教育。

换句话说,从初中升入高中阶段,有四分之一也就是25%的民众,直接选择职业教育,放弃读大学。

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要知道,日本高考录取率是很高的,高达90%以上。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17年发布的《学校基本调査报告书》,2015年春季所有申请上大学的考生中,93.3%最终都被录取。

而且日本高校还存在招不到学生的情况,有200多所高校存在比较严重的招生不足问题,未来恐怕都要关门。

言而言之,在日本只要不是特别差的学渣(樱木花道那种),自己有求学意愿,想要上大学并不困难。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选择?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教育方面给国民一个自由的选择,老百姓会比较理智。

上面说了,日本23%的初中毕业生选择进入职业高中。职业高中主要就是为了就业,毕业后可以进入工业、工业、商业、水产各个行业成为蓝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日本初中生愿意去职业高中做蓝领?

除了他们可能学习成绩不佳以外,这也是很好的出路。日本职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97%,人人都有一份工作,可以养活自己。

其实,日本还有很多职业教育。

除了职高以外,日本在高中阶段还有5年制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以及专修学校。

5年制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类似于中国职高和高职的融合体,目前中国也在搞类似的东西。

在这里学习5年后可以拿到大专文凭,主要是学习各种职业技术,基本都是各大公司对口需要的技术。他们的实习课动手的就占到三分之一,毕业以后会被各大公司直接招募,就业率极高。

这样看来,5年制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是日本职高的升级版本。

至于专修学校,类似于我国蓝翔这种职业培训,招生对象可以是初中生,也可以是高中生,总之是培训实际技术的地方。这里虽然拿不到文凭,却可以拿到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也是日本社会求职的根本要求。

有趣的是,即便是高中毕业生,也不是都会去考大学。

每年日本的高中生,只有70%会选择考入各种形式的大学,还有超过20%选择直接找工作,或者进入专修学校就读后再找工作。

这主要是日本高中生就业率也很高,高达98%,总之找份工作糊口是不难的。

自然,即便是选择考大学的日本高中生,会有一部分选择就读于短期大学。这主要是日本正规大学侧重于书本教育和研究教育,对于职业教育则不太重视。相反,短期大学的学制多为2到3年,类似于我国的大专,除了拿到文凭以外就是进行职业培训。

很多日本女高中生会选择短期大学。而短期大学有一半学生主要是学习幼儿老师、保育员、营养师、护士等专业,比较适合日本的女性。

很多日本女性会选择结婚后成为职业太太,似乎短期大学的课程对她们更有意义。

说来说去,即便普及了大学教育,也会有大量民众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甚至干脆直接工作。

除了有些孩子确实不太适合读书以外,更有生活上的考量。

如果一个少年拼死拼活考上普通大学的冷门专业,苦读多年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确实不如职业教育的大专更为实用。

然而,这一切是建立在日本职业教育水平较高的基础上。

从八九十年代开始,日本很重视职业教育。以日本档次最低的专修学校的教师为例(类似于我国蓝翔),除了对学历有要求以外,职业经验的要求更高。专修学校的老师,有超过80%有3年以上行业经验,有50%有10年以上行业经验。简而言之,在专修学校学到大部分东西,学完以后到社会上就有用。

我们再看看中国,可以说是一团糟。

首先是大学的录取率很低。即便有了中考强行分流,提前赶走了一半学生,2022年本科录取率也仅为39.86%,同日本等发达国家差距巨大。

其次是职业教育水平低劣,真是一言难尽,其中又以中考分流制度造成的恶果为最厉害。

萨沙有个朋友是高职的老师,已经做了很多年,最近这几年选择了在本市可以说水平最高、口碑最好的高职教书。

闲聊期间,萨沙借此了解了一些东西。

朋友之前教学的高职非常差劲的,这个差劲不是某一个方面,而是各个方面。

朋友学的是机械专业,毕业后仅仅在企业工作两年就选择去教书。所以,他自己没有什么实践经验,上课完全是照本宣科,因为说多了他自己也不懂。

老师尚且如此,学生能学到什么可想而知。同时教材也非常老旧,还在学习几十年前的东西,就算学生学得很好,对于工作来说也是无用的。

就我朋友这样的老师,在高职竟然还算是很不错的,也算是负责的。

试问,这样教出来的学生等于没教过,上这种学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直接去工厂打工,去流水线上干几年。

干了2年觉得这样是误人子弟,朋友就选择不干老师了,回到企业干了几年,正儿八经成为骨干工程师。后来因为家庭问题,他又回到高职教学岗位,最终选择了这家口碑很好、师资力量也很强的高职。

他教的不错,现在也算有了实践经验,书本知识不成问题。加上这个学校的老师水平较高,他们教出来的孩子进入工作岗位能够迅速胜任,有的还能成为工程师甚至高级工程师、车间主任之类,不亚于一些大学科班毕业的本科生。

本来朋友还喜滋滋的,随着中考分流搞了以后,情况就出现很大变化。

在这之前,朋友的高职比较好,招收的学生基本都是普高毕业生,学习能力都不错。他们学习高职的课程都没什么问题,只要你能好好教学,他们基本都能学会。一部分学生还能继续求学,走上专转本,甚至进而考取研究生。

搞了中考分流以后,他们高职就比较难招到普高学生了。为了维持学校的基本运作,转而大量招来自于中专、职高的学生。

而我们城市很多中专、职高非常差。这不是说教学水平差,主要是学风太差。

萨沙亲眼看过很多这样的班级,那就完全不是学习的地方。在这样一个班上,最多也就二三个学生愿意学习,其他人都是瞎混三年等毕业,什么都不愿意学。上课时候,很多学生闲聊、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甚至小情侣靠在一起打情骂俏,认真学习的学生主要坐在前三排,被当作怪物。

我记得有一次去中专办事,路过一个教室,里面很是喧哗,就像菜市场。当时萨沙认为可能是自习课,学生们在玩闹。没想到,我伸头一看,发现竟然就是在上课。台上老师声嘶力竭的讲课声音,也盖不住下面学生喧闹的声音。

这样能学到什么东西?

萨沙有个朋友的朋友,学习成绩不好,曾去中专学习空调安装专业。因为上课期间就是睡觉和玩手机,他在中专什么都没学会,连螺丝都没打过几颗。毕业以后跟着一个老安装工上班,第一次安装空调就失足从10层楼高度坠下来。如果不是老安装工给他拴了两道安全绳,这小子当场就挂了。这次经历让本人吓得半死,老安装工也差点背过气,以后再也不敢带这种新人了。

在五五分流以后,大量中专、职校的学生就进入了高职。

朋友发现这批学生到了高职以后,根本就没法教,他们也不会学。普高招来的学生,即便是水平最差的,一般也比中专、职业召来的要好。

朋友认为,这些孩子绝对不傻,甚至很多还是比较聪明、灵活的人,比书呆子要强得多。

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养成正常的学习能力。这些孩子初中毕业是15岁,还没有成年,身心都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却在高中阶段荒废了3年,导致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积累完全断层了。

现在突然到高职学习难一些的东西,他们根本就适应不了。

本来高职学校很少有退学的,毕竟课程相对简单,学校就业形式也不错,毕业就可以推荐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中考强制五五分流以后,他们高职开始有一批批退学的学生。为啥?实在是学不了,考试每次都是不及格,只能退学。

这些学生就算勉强毕业了,学到的知识也很有限,到了企业、工厂也不受待见,基本都成为操作工,很难成为以往的工程师至少是高等技工,更别说更高的职务。

我朋友就觉得很抱歉,觉得这样的话就没有必要上高职,完全可以中专、职校毕业甚至干脆初中毕业就去做操作工。

我们闲聊期间,朋友是坚决反对中考分流的,认为这就是毁了孩子。

他因为职业原因,对中专、职校也有较多了解,认为有些学校的教育水平低尚且次要,关键在于学风不正。

之前有个新闻,说是重庆一个职高的17岁女生校外实习,竟然要求为男宾洗澡、按摩私处三角区、前列腺保养。这个学习美容美发的少女,竟然每天要面对全裸的男客人。

朋友说,这种事情是很多的,没什么稀奇。

中国的中专、职校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投入不够。

朋友认为,其实职业教育的投入比普高要大得多。

为啥?普高需要多少投入?孩子们都是读书本的死知识,老师们是教做题的技巧,一张书桌就可以搞定。职业教育则完全不同?比如蓝翔技工学校,最有名的就是开挖掘机了。试问,蓝翔买一台挖掘机用于教学,要花多少钱?最便宜的也要四五十万一台,高档的都是超过百万。蓝翔光是挖掘机就买了100多台。试问,国内有几个中专、技校能够有这种财力?

再说这些实践操作课,最适合的就是将工厂优秀的老技术工人请到学校,让他们手把手的教导学生。这样一来,中专、职校就要请大量的老技术工人。这些人的薪资可不低,即便在工厂也是收入顶部,月薪至少也是过万。试问,又有几个中专、职校有能力请大批这样的技工教授实践课?

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只能胡乱教一通,学生胡乱学一通,最终什么都没学会,还荒废了3年,有的孩子还由此变坏。

之所以搞中考分流将孩子们强行推进去,就是让他们失去做复杂工作和继续就学的能力,一辈子成为低薪的汗血工人,而不是比较高薪的蓝领。

同大家认为的不一样,中国从来都不缺工人,缺的只是低薪工人。目前中国制造业工人占全部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只有5%。中国劳动力人口9亿人,而真实的情况是制造业不需要那么多工人。

那么,为什么很多老板抱怨招不到工作?主要是他们要招的是低薪工人,这些工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这些工人大多在老式流水线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活着的机器。这种工作不需要什么文化程度,即便是半文盲又十分笨拙,培训十几二十天就可以上岗,聪明人更是看几遍操作就可以掌握。他们每天需要做的只是简单的重复,每天耗费大量的时间即可。

名义上,工厂是早上8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但这样上班的工资微薄,所以大部分工人会选择加班,一天工作12个小时是寻常事。

除去加班时间,普通操作工月收入不过三四千罢了,在大城市也就是勉强糊口。

流水线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辛苦和工作时间长,而是单调乏味。流水线上人就是机器,不断重复一个简单的工作,但不能出错,不然会影响很多人,同时还有线长等人不断的催促。

久而久之,人会失去生活的兴趣,变得麻木不仁。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禁片《天注定》,里面有个叫做小辉的年轻工人在工厂跳楼自杀。奇怪的是,看到这一幕惨剧的很多年轻女工,并没有像普通女孩子一样的尖叫、惊慌,反而很平静的看着。她们对生活已经很麻木了,感受不到太多的痛苦。

而随着产业升级,这种血汗流水线会越来越少,未来人工智能工厂会淘汰大量的操作工人。

一个专家说的很好:我们经常听到的“招工难”和“技工荒”,但实际情况是企业不愿意去做投入进行产业升级,制造业工资普遍较低、工作单调、劳动条件比较差,用低端简单劳动力进行生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工厂应该去搞自动化而不是消耗廉价劳动力资源。

中考分流除了毁掉了部分未成年孩子的未来,也慢慢搞垮了大学级别的职业教育,让高职之类的学校步履维艰。

朋友认为,在没有搞中考分流的时代,实际上有大约三成孩子是主动进入中专、职校的。

为什么呢?其实同日本人一个道理,孩子们和家长对未来有一定预测,如果自己孩子真不是读书的材料,也不会强行往大学里面塞,还不如早点就业。

只是随着大学扩招以后,尤其是高职学校越来越多,国家可能唯恐未来中专和职校学生越来越少,没有人愿意干最底层最低薪的工作,才用了这么一招。

现在为什么开始慢慢放弃五五分流呢?

主要是随着人口出生的降低,这种制度搞不下去了。

2016年,中国生育了1786万孩子。

然而2020年,中国生育孩子只有1200万,2021年为1062万,2023年更是只有900万。

换句话说,短短7年,中国生育人口就只剩原来的二分之一。

2023年,中国大学毛入学率为60%,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招生1015万人。

也就是说,等到2020年出生的孩子长大,到2038年,中国现有的相当一部分大学就会招不到学生,因此倒闭。

这种时候还搞五五分流,是非常愚蠢的!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特...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俄乌战争如同一颗悬而未决的定时炸弹,不断冲击着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近期,美...
一场三球完败的背后,巴萨和亚马...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在欧冠中切尔西主场对阵巴萨,这是英超第二与西甲第二的直面对垒,结果场面一边倒,蓝军...
香港举办茶具主题展览 以作品实... 中新网香港11月26日电 (罗英杰)香港茶具文物馆将于26日起举行“香港艺术家对话系列:茶之形”展览...
上海建工四建取得基于REVIT...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基于REVIT的木工翻样出图方法”的专...
苏州安鑫尔取得桌面型陶瓷3D打...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安鑫尔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桌面型陶瓷3D打印机的浆料盒升降...
山东国材工程取得一种高铝含量的...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东国材工程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高铝含量的氧化铝陶瓷制品的成型装置”的...
苏州铁霸取得陶瓷加工专用机床专...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铁霸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陶瓷加工专用机床”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
综生陶瓷取得带有自动上料机构的...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潮州市综生陶瓷制作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带有自动上料机构的上釉设备”的专...
天星陶瓷取得可旋转陶瓷内上釉装...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重庆天星陶瓷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可旋转陶瓷内上釉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
今晚很多股民都在晒截图:“很遗... 11月25日晚间,摩尔线程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及网上中签结果公告,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