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天下啥东西最大?”
面对“活阎王”朱元璋这个问题,蒙古姑娘王氏不假思索地答了四个字。就这四个字,她一下子成了朱元璋的儿媳。
朱元璋为何会这么问?蒙古少女又是作何回答,居然能从“活阎王”手中活下来?
冉冉升起的将星
啥东西最大呢?其实这个问题以前太祖赵匡胤也问过。
北宋刚成立的时候,有个超有名的宰相叫赵普,这家伙可真是厉害得不行。
赵普虽然一辈子没读多少书,但他靠着半本《论语》就能搞定国家大事,真是了不起。
最终就诞生了那句广为人知的话:“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说的就是赵普。
当年赵匡胤在陈桥驿搞兵变夺权当上皇帝,赵普可是参与策划的其中一个人。
建立北宋之后,有一天赵匡胤忽然问赵普:“你觉得天下间什么东西最大?”
赵普听了,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理。”
听赵普这么一说,当时在场的众人无不为其捏一把冷汗。当着皇帝的面,不应该说皇帝最大吗?
要是赵普真说皇帝的话,搞不好他就得丢官,甚至可能连累到家里人,因为那可是欺君之言啊。
只有那些怕皇帝的人才敢称皇帝,虽然这样能让皇帝高兴,但要是碰上个明君,这招就不灵了。
赵匡胤作为一位明君,特别认同赵普说的那两个字。
赵普的话跟他的风格特搭,他平时的工作就是靠“道理”这两个字来干得漂亮的。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问蒙古姑娘王氏,完全是学的赵匡胤的问法。
那这个蒙古少女是谁?
这位王氏美女正是元朝著名将领王保保的亲妹妹,朱元璋抓她过来,目的就是为了让王保保投降自己。
“天下奇男子”,这是朱元璋对王保保的称赞。
尽管我们很羡慕朱元璋一生的经历,但他也有自己的遗憾。
第一个遗憾就是没能得到传国玉玺,心里觉得自己来历不正;再一个就是没能拥有王保保这位猛将。
在我们如今看来,这传国玉玺有啥用,难道没有它就不能当皇帝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朱元璋手下猛将众多,为何他很想得到王保保这员猛将?
王保保这人,传奇故事满天飞。
王保保的老爹和舅舅都是当时元军里出色的将领,特别是他爹,真的是个文武双全的猛人,曾经好多回参与镇压起义军。
可惜的是,王保保的老爸最后在镇压起义军的时候不幸阵亡,真是英年早逝啊。
之前,王保保常常生病,就住在舅舅那儿。随着他爸爸战死了,王保保一下子成了舅舅的养子。
后来,王保保的舅舅也参与了组织军队,去镇压起义军。
这份工作,好像已经成了家里的传承。
从那会儿起,王保保就跟着舅舅学习打仗,没事时他就一个人在那琢磨咋排兵布阵。
就这样,一颗闪亮的将星慢慢升起,谁也没想到,王保保最终竟成了元朝最后的顶梁柱。
王保保的舅舅曾经两次打败红巾军,还把他们的两位将领给招降了。
本以为这两人会真心归顺,没想到他们投降之后就趁机刺杀了王保保的舅舅。
就这么着,元军又一次落入了乱成一锅粥的境地。
最终,在大家的推荐下,他们决定让那个年轻的小伙子王保保担任新领袖。
史学家们推测,那会儿王保保的岁数估计还不到20岁,正因如此,很多人就叫他“孺子”。
不光是他先人手下推荐他,就连元朝的政府也给王保保封了不少官职,这事儿在当时可常见了。
“迷人”的王保保
元朝末期的时候,形势真是岌岌可危,几乎快要无人可用。汉族人几乎都投身到了起义军中去了。
与此同时,蒙古内部也在忙着搞内斗,所以元朝刚开始镇压起义军的时候,甚至连充足的兵员都缺乏。像王保保他舅舅那些兵,基本上都是他舅舅自己招募来的。
这么大的一个封建王朝,最后竟然沦落到这种地步,真是让人感到唏嘘啊。
可就凭着这支临时凑起来的军队,王保保竟然成功把那俩杀舅的将领给打败了,还顺利把他们抓了回来。
王保保最终用这俩人的命,来祭奠自己的舅舅。
就这么着,王保保顺利平息了中原地区的各路起义军,成功守护了朝廷的安全。
这会儿,王保保已经成为元朝朝廷上的风云人物,还有孛罗帖木儿父子也在其中。
元朝快到头了,能靠得住的就剩这俩人的势力了。可惜,他们谁也没想着南下去镇压起义军,反而还在那儿互相争斗。
那会儿南方可热闹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他们正打得不可开交,真是火花四溅啊!
要是这时候王保保那帮人或者其他主要势力要南下的话,朱元璋恐怕就撑不住,会被打得乱七八糟,最后陈友谅估计也差不多。
这时候正是消灭朱元璋他们的好机会啊。
结果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父子开始对着干了,一个左丞相,一个右丞相,一个给皇帝撑腰,一个给皇太子撑场子。
谁都瞧不上谁,最后就只能看谁的实力硬了。
就这么着,王保保带着军队和孛罗帖木儿干了起来,最后王保保赢了。
起初皇帝是支持孛罗帖木儿他们的,但看到他接连打了几场败仗,心里就开始不爽了。最终,皇帝直接派人把孛罗帖木儿给杀了,而他的同党也被王保保给彻底解决了。
等内乱结束后,皇帝就派王保保去河南,去处理南方的起义军问题。
那时候朱元璋在南方的战争中已经取得胜利,徐达大将军也时刻警惕着元军的主力向南推进,因此王保保要南下作战可真不容易。
皇帝气得不轻,王保保不仅没出兵,居然还和四路军阀打了起来,这下子,元朝里面又是一片混乱。
见敌人内部又搞得乱七八糟,朱元璋立马带着大军北上,拉开了灭元之战的序幕。
王保保他们一看这情况,只能停下内斗,转身去抵挡朱元璋的军队。
王保保虽然本事了得,屡次把朱元璋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可这也没啥用,最后元大都还是没保住。
接着朱元璋顺势在这儿创立了大明王朝,从此我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说到能屡次战胜朱元璋的,那非王保保莫属。老朱对这个军事人才真是相当羡慕,他也琢磨了各种法子想要招降王保保。
可王保保对元朝忠心不二,就算回到自己原来的老家,这份忠诚依然没变。
忠孝最大
后来北元和明朝还在继续打仗,王保保还是贡献了不少力量。
每当明军被王保保打得落花流水时,朱元璋可不是生气,反倒乐呵了。这是因为他心里明白自己没看走眼。
看到自己心仪的人在战场上大显身手,老朱那是乐得合不拢嘴。
元朝灭亡之后,王保保的外公带着全家投降了,里头还有王保保的妹妹。她除了叫王氏外,还有个名儿叫观音奴,听说她的蒙古名字是敏敏帖木儿。
朱元璋对王保保外公一家的待遇可谓是相当优待,真是供着呢。
特别是对观音奴,朱元璋心里想着要把她嫁给自家儿子秦王呢。
从某个角度看,这就像是一场政治婚姻。朱元璋想通过这个举动给王保保传递个信号:“瞧我对你家人多上心,没事的话,你也快来吧,家庭团聚总比啥都强!”
这么来看,朱元璋简直就是在促使王保保投降。
咱们真得佩服王保保对元朝的忠心,哪怕他家里亲人在那边,他的心思依然坚定不移。
观音奴明白朱元璋是在挖她的墙角,于是她就找个借口,说是给外公守孝,没法结婚。
当时明朝的许多大臣也不支持这个时候硬要结婚,毕竟人家刚去世没多久啊。
不过朱元璋可不想再拖下去了,毕竟他天天都盼着王保保能快点投降。所以,朱元璋决定去问观音奴一个问题。
接下来的一切事情咋办,就全得看观音奴的答复了。
朱元璋问观音奴:“你认为世上哪样东西最大?”
观音奴听完,马上说道:“忠孝最大!”朱元璋一听,乐了,显然对这回答挺满意的。
老话说:“百善孝为先。”估计不少人都觉得“孝”是最重要的。
从观音奴的回复来看,她把“忠”放在了第一位,说白了就是对国家的忠诚才是最关键的。
当然,朱元璋心里是明白的,观音奴说的忠诚可不是对他个人的,而是对元朝的。
借这个机会,观音奴也传达了她对国家忠诚的决心。没想到,朱元璋并没依她的心意,而是硬让她和秦王成了亲。
不过,就算这样,王保保还是没向明朝投降,最后他也在北元战死,传奇的一生就这么画上句号。
要是没有王保保的存在,可能当初明军三路北伐就能大获全胜,北元也有可能彻底被消灭。
观音奴虽然当上了秦王的第一任正妃,可两人婚后过得一点也不快乐,毕竟文化差异那是摆在那儿的。
那时候的秦王也是个倔脾气,朱元璋让他好好对待观音奴,他偏不听,依然把她囚禁在宫里。最后,观音奴也是没能逃过一劫,被毒死了。
自古以来,帝王家最无情,真是个冷酷无情的地方。不过这回朱元璋倒是展现了相当大的宽容,真让人意外。
就算王保保始终没向自己投降,朱元璋也没急得恨不得把观音奴他们给杀了。
说不定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呢,朱元璋对王保保这样的忠臣良将可算得上是善待了!